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多写身边事     
我是一名印刷工人,论文化水平只有小学毕业。从1980年以来,我却与新闻报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到1986年底,已先后被北京、上海、苏州和南京等地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录用500余篇稿件,其中新华日报刊用50篇。  相似文献   

2.
据刊物所载:某地一农民在走村串乡卖豆腐中,把所见所闻的农村新事经过调查、核实写成新闻。三年来,他写的稿件中,省报、省电台采用五十多篇,县广播站采用三百多篇。群众称他为“豆腐记者”。他连续三年被省、地区和县评为模范通讯员。一个普通农民被称为“记者”,是很令人高兴的。这件事也告诉我们,普通人民群众完全可以写好新闻,应该提倡有一定文化的人都来写新闻。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时代,及时传递和交流各种信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孤陋寡闻,会使人闭塞守旧,迟钝僵化;见多识广,会使人耳聪目明,高瞻远瞩。新闻,作为一种具有普通意义的重要信息,其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日益明显。可以说,人人离不开新闻,人人关心新闻,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但是,还应该人人都来学写新闻。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九八○年开始写稿的。由于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几年来我注意写以农村工作为题材的稿件,已被县广播站和市以上电台、报刊采用了四百多篇。  相似文献   

4.
耿光 《记者摇篮》2006,(6):41-41
我创作的儿童连环画故事《小猪呼噜噜》从1988年起,发表在我省出版的《好孩子画报》上,至2005年底,已历时18年,共200余期。作品深受小读者和家长的欢迎,先后获得过国家级奖四次,省级奖三次。“从生活中提取快乐,把快乐送给读者”,这就是我写作的初衷。在这近20年的创作过程中,我的心中始终像故事里的小主人公一样,是充满快乐的。味道浓的童话来自身边主人公呼噜噜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猪。他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他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但细细想来又都发生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中。读者看到他的故事,就会想起我们身边和家庭中,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留心身边事     
我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写新闻稿件不需要什么特别“天份”,主要是看你能不能认真地采写,处处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有些初学者,写什么,怎样写?他的唯一依  相似文献   

6.
企业报作为新闻战线最基层的一支新兵,它既有版面小、刊期长的弱点,但也有离职工近的优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多写职工群众关心的事。下面就我采写的一篇稿件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报道。按照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观点,新闻事件产生的地点与读者越近,读者越关心,新闻价值就越大。县市报距基层近,对一些社会问题发现及时看得清。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新闻,挖掘社会新闻中蕴含的政  相似文献   

8.
新闻无处不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这个方面我尝到了甜头。去年12月30日,我参加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建县4周年庆祝大会,参会干群近1000人,省、市领导也前来祝贺,同时还邀请了省、市新闻单位的记者。会议进行到上午10时许,蓬莱镇政府礼堂外,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抬着几块扎着红绸的大匾,要代表乡亲们给县领导送匾。此时,县委书记侯晓春正在会上向与会的全县干部和群众代表报告大英建县4年取得的喜人成绩,报告一  相似文献   

9.
王璐 《新闻知识》2001,(11):51-52
今年5月中旬,路过去年丹凤“9.29”剧毒氰化钠泄漏事件发生地的铁峪铺镇化庙村时,我下意识地去泄毒地点仔细看了看。这一看,不由使我生出几份欣喜。原来,在距泄毒地点3米左右的铁河上游细小的流水中,竟有无数黑色的小蝌蚪时聚时散,四处游欢。那么,这“喜”从何来?2000年9月29日,312国道上因车辆肇事致使数吨剧毒氰化钠泄入铁河上游。这铁河水经武关河汇入丹江,一旦剧毒大量扩散到下游,其后果将难以想象……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军地协作,多方配合,不惜一切代价奋力抢险,确…  相似文献   

10.
我由实践得知:到基层,到第一线,到群众中去,到生活海洋的底层,亲身感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化在生活之中,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典型报道。 1991年夏季,我县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县机关干部纷纷赶到基层,到农村,帮助群众抗洪救灾,转移物资。作为重灾县的重灾乡——横桥乡,更是水患严重。7月9日那天,由于狂风暴雨,联圩危急,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六年八月,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出敌不意,兵分数路,对陇海线上的蒋军进行了自卫反击。九月初,在定陶以西大杨湖地带,歼灭敌精锐整编第三师(原第十军),活捉敌中将师长赵锡田,取得重大胜利。当时,我在冀鲁豫鲁西南军分区战勤指挥部任秘书,分区指挥部设在江苏省(今山东省)的菏泽县南  相似文献   

12.
地市报是报苑中的一支生力军,是区域传播中与受众贴得最近、最具地方特色的报道载体。在媒体竞争格局中,世界性大通讯社拥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国家级党报有着把握大局、主导舆论的优势,专业性大报有着掌控行业资源的优势,广播电视媒体有着以声光音像再现实况及现场直播的优势,互联网有着覆盖面广、海量信息、实时链接、即时互动的优势。地市报要与各路强手抗衡,求得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就必须立足本地,向下开掘。发挥本土优势当是地市报安身立命之本、做大做强之基。  相似文献   

13.
我曾在县里当过九年新闻专干,是中央和地方六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或特约通讯员。长期的通讯工作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到:“一稿多投”不可制止,但应有个限度;“一事多写”好处较多,大可提倡。“一稿多投”之所以不可制止,除一些同志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已谈过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既然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新闻单位都是不退稿的,它们就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制止通讯员一稿多投。既不退稿,又不让人家“多投”,那只会浪  相似文献   

14.
读者们可能早就注意到了,军报三版刊登的加框新闻,大都是一事一报式的新闻,即一篇报道只报道一件新闻事实,这种新闻写起来好写,编起来好编,安排版面也决当,可谓是一路开“绿灯”。见报后读者也喜欢看。为什么这种新闻如此受欢迎?首先,它符合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次,它篇幅短小,一事一报,一般不会超过800字;第三,它通篇都用事实说话。可是,从自然来稿情况看,这种新闻却很少见到,有些新闻虽然见报了,也是编者从众多事例中挑选出来的。一事一报写新闻,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可为什么这样好写…  相似文献   

15.
档案犹如珍珠,一旦被发现并利用,就能闪闪发光,极为珍贵.档案贵于珍珠,因为它是无形资产有形资源,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可以演绎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们在故事里慢慢品味,细细体会,从而,加深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我热爱新闻写作。有一次,我回十二圩家中探亲,去供销社购食品。见墙上贴着一条增设防讯排涝通宵供应物资食品窗口的启事,觉得是一篇有价值的新闻。这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了,我顾不上去买食品,拨腿朝邮电局跑去,赶写了一条消息,往《新华日报》社、省电台发稿,省电台当晚就在快讯节目采用了,第二天《新华日报》也采用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84年12月被南通日报社招干进入报社工作的。当时报社根据我报考的志愿,分配我做会计工作。可两年之后,不知不觉,我渐渐地也爱上了新闻写作,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爬格子”。业余写稿要做有心人,时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1990年8月,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自从全国推行使用“银行汇票”结算单后,有好些单位的会计人员或经商者,在受理银行汇票时,因审核不严或因缺乏识别真假银行汇票的能力,给一些违法分子诈骗钱财提供了方便,造成了可观的经济损失。这件事,使我心里久久不  相似文献   

18.
杨静 《新闻窗》2006,(4):25-26
记者站是报纸伸向地方的“触角”,驻站记者拥有直面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但也有新闻如何对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罗恩远在铜山县是位小有名气的通讯员,他1983年写的《选民的心愿》,被省新闻单位评为二等奖;从1984年开始,他连续三年被《徐州日报》、徐州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罗恩远同志今年50岁,不管家务缠身或工作繁忙,他每天必做三件事:浏览报刊,听广播,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他说:“虽然基层通讯员比专业记者信息闭塞,重大题材知道  相似文献   

20.
与通讯员在一起,时常会听到一种抱怨:整天呆在基层,哪有那么多新闻写?初听,不无道理;细一想,却不尽然。不可否认,业余通讯员由于条件、环境等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象专职记者那样走南闯北捕捉信息,但这并不等于就无新闻可写。关键看你是否愿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并注意用新闻这个尺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自己从事业余报道11年,工作之余不停笔耕,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西安晚报》、《陕西农民报》等国内20多种报刊上发表各类稿件600余篇。从中得出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