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术彬 《今传媒》2012,(4):96-97
社会转轨期矛盾加剧,利益博弈日趋激烈,大量冲突纠纷以诉讼方式进入司法程序。广播电视应充分发挥服务大局的社会功能,办好法制节目显得更为必要。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均开办了形式多样的法制节目,但有些法制节目的生存发展空间遇到瓶颈。本文结合南通电台十佳节目《刘宇说法》节目的实践和探索,为地方电台法制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平 《声屏世界》2011,(8):19-20
法理性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灵魂和本质特征。优秀的电视法制节目往往是故事性和法理性的统一,但在新闻实践中,"法理性"往往被忽视或弱化,"故事性"常常成为电视法制节目的立命之本或选题的一大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曾建斌 《新闻前哨》2010,(12):74-75
人物访谈节目并不是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尤其在广播节目中,它经常被运用。那么,怎样才能使《解读人生》节目不流于一般.有所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普法进程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报刊、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都设立了专门的法制版面或者法制栏目。电视法制节目虽然表现形态各有差异,但在重视叙事技巧和策略上,却又有相同之处。因此,本文拟以《法律讲堂》为分析样本,探讨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艺术。我们所关心的是:电视法制节目要传播怎样的现实规范?这一目的又是怎样通过各种叙事手段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黄宁 《声屏世界》2006,(2):39-40
在大众媒体发达的今天,某些东西一旦进入媒体通道,莫名其妙地就红了,其中尤以电视节目为代表。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火了,而它的“火”在某些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甚至连该节目主持人之一蔡康永对这个节目的走红也是一头的雾水。究竟《康熙来了》有什么魔力,引得无数观众竞相观看呢?那么就让我们从它走红的原因分析,一探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或者可以说是“乱相”。节目走红的原因《康熙来了》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明确,就是要做一台针对年轻人的谈话节目,所以这个节目的调子有点怪。而这招“剑走偏锋”的节目策略是许多台湾综艺节目惯…  相似文献   

6.
李蔚 《声屏世界》2010,(12):29-30
在法制类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法不容情”。这是由法律所具有的客观、公正、严肃性所决定的,谁也不能因情感而任意改变。但是.“法不容情”不排斥法制节目主持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法理之中.也不排斥主持人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主持之中,因为情感语态的表达更容易使法制节目的内容被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大家看法>作为一档法制节目,自2004年开播以来,一直有不俗的收视率.本文以节目的宣传语"大家帮助大家,为生活寻找办法"为切入口,通过探讨<大家看法>在节目选材、节目形式、节目专家等方面的创新与不足,思考这档法制节目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陈曦  赵燚 《中国广播》2005,(6):15-16
在辽宁,每晚7点,很多农民都会打开收音机,收听《今日黑土地》节目。他们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今日黑土地》!《今日黑土地》是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的一档对农广播节目,一贯秉承“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的宗旨,以满足农民听众的现实需求为已任,及时反映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成为村头的政策宣传员,田边的科技推广员,家  相似文献   

9.
陈立敏 《今传媒》2010,18(9):79-80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是2010年电视节目的收视新宠,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从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但因其产生的争议也铺天盖地,最近广电总局又下发了相应的规范通知,使得此类节目的发展出现拐点。本文欲从电视话语的角度对此类节目的命运进行解析,深入探讨此类节目是如何在三种电视话语系统——大众话语、精英话语和国家话语的相互作用下生存和发展的,并对如何发展真正健康和谐的电视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建辉 《东南传播》2014,(5):100-101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培养青少年现代公民意识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传播观念滞后,手段陈旧的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利用好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采用何种传播策略更有效地进行法制宣传做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丹 《中国广播》2011,(9):62-63
广播对农节目是最便利、最有效的宣传教育农民、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的舆论工具。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形势下,城市广播媒体如何充分发挥对农广播的宣传服务功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本文认为,广播媒体一定要发挥“以快制胜”的传统优势和现代传播手段,进行主题宣传的形式创新、服务功能的手段细化,与新媒体携手打造出农民的贴心广播。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完善与推进,全国各地法制节目也都蓬勃发展,各个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水平都已大有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法制类节目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如节目普遍模式化、节目选题单一化等,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必将阻碍法制节目的发展。本文以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法制栏目《正在行动》为例,针对栏目的收视率以及栏目存在的问题为整个法制类节目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周迪 《新闻爱好者》2012,(18):67-68
如今,传媒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媒体竞争以品牌制胜,名牌栏目、名主持人对提升媒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播媒体如何打造名主持人和品牌栏目,使其最大化地发挥品牌效应,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栏目内容与形式频率品牌化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就是品牌栏目。中央电视台90%以上的广告收入来自只占栏目总数10%的名牌栏目。广播的发展也是如此,广播栏目是频率的内核,竞争直接体现为各广播节目之间的比拼。  相似文献   

14.
普法新闻宣传是各类媒体的法定职能和社会责任。“举案说法”稿件是案件报道的重要式样。如何解决“举案说法”稿件的“专、难、深”与“普、易、浅”的关系,一直是影响普法新闻宣传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果的业务难题。本文以获评特色专版专栏的河北工人报“维权在线”专版二十多年的采访编辑实践为例,从选题策划、稿件内容结构和报道语言三个方面,总结稿件处理原则和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陶丽 《新闻爱好者》2010,(9):139-139
广播夜间谈话节目是主持人与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以广播电台为平台,就情感、婚姻、家庭、事业、道德及生活琐事等内容进行交流的一种节目形态。河南电台信息广播夜间谈话节目《聊寄心事》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持理念,节目开播3年来,总共播出了近1100期,  相似文献   

16.
张婉 《现代传播》2015,(4):156-157
中英双语广播节目通常指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自由切换、交替使用的广播节目。《全球媒体扫描》(MEDIA SCAN)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的一档双语资讯节目,时长30分钟,周一至周五13∶30-14∶00直播,定位是"向中国介绍全球最新鲜的新闻资讯",每期编译海外英文媒体的5至6条报道,一中一外主持人双语对播,分别从中国和海外的双重视角,就新闻事件展开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7.
弓伟波 《视听界》2006,(4):84-85
《央视论坛》作为一档纯粹的评论性栏目,借新闻说话,发言者是媒体本身,从“评事”走向“论理”,通过嘉宾的声音表达媒体的观点。《央视论坛》自2003年5月1日开播以来,以权威的观点和深度的评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人群相对稳定,但其收视对象主要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央视论坛》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还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的突破和尝试。一、说理性节目缘何不温不火笔者以《央视论坛》2006年1月4日至4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网上可查阅到的50期节目为研究对象,从评论内容和评论趋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其选题和论说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广播媒体近些年来渐渐走出低谷,并逐步在受众的潜意识里改变着“报老大、电老二、广老三”的观念,有的省级电台甚至在主流媒体中已经占据着强势媒体的重要位置。笔者认为,广播能够在众多媒体如此竞争激烈的现实情况下,重撑主流媒体或强势媒体的大旗,关键奥秘是节目内容和播出形式的不断创新。四川电台经济频率2002年推出的《吃在成都》餐饮节目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例证。  相似文献   

19.
对于广播媒体而言,打造品牌节目需要从节目定位、主持人素养和营销理念等多个方面来加以经营和运作。下面以温州经济生活广播的品牌节目《大铭的快乐时间》为例,谈谈这三者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为打造广播品牌节目奠定基石。节目定位既要准还要“狠”鲜明准确的定位是广播节目塑造品牌形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的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了广播节目的舆论导向能力和收听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黑土地》的目标受众——农民,这一特定群体的基本特征和收视特征展开具体分析,这不仅对于黑龙江省内的对农节目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他地面类频道的农业节目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