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创新的内涵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本意上讲,他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创造新工艺、发明新方法;二是指建立新观念、新制度;三是指将已掌握知识应用到新领域,并创造新效益。从广义上讲,它属于意识领域的范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在思想意识深处,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培养自身的超前意识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推崇创新,追求创新。…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作为人的一种素养,其基本内涵包括:独立的意识和能力,突破的意识和能力,发现的意识和能力,重组的意识和能力,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这五个内涵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必须:第一,以创新为目的;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第三,以问题为中介;第四,以开放为特征。  相似文献   

3.
科学创新的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科学领域中人们对创新概念理解较为混乱,应从科学哲学层面分析创新的蕴涵。从科学实践来看,创新指科学活动中的发现事实、发明方法和创造理论三种基本形式;而从哲学上来分析,创新则是观念的转变,是“思想革命”的过程。因此,从内涵和外延上完整把握这两方面才能正确理解“创新”的一般涵义,分析创新概念在科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不的创新素质,本提出了三个命题: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是培养不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一是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创新型人才:二是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新能力的新人:三是创新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的内涵:创新精神是一个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的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新精神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即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关于创新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教育的时代内涵与本质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性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开发,是对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创新教育的特征: 1.就价值观而言,创新教育具有超前性 如果说传统教育重视继承性和维持性,那么创新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受役于现时社会,而且在人文本质上也是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也就是说,创新教育培养出的一代新人,不仅能从客观上适应现时社会,而且能积极地、不断地发展社会、超越社会,使人类历…  相似文献   

8.
创新度是学报学术质量的核心,它取决于作创新意识的强弱。影响作创新意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从学报编辑工作角度讨论学报编辑应从:1、营造宽松、自然的交际环境;2、创造趄正民主的学术气氛;3、引导作的创新意识;4、建立作网络;5、建立激发作创新意识的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来保护和激发作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0.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几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重点。创造性教育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创新意识。鼓励求异思维;激发求知欲:鼓励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创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而以人文性为其突出特色的学科。和传统教育相比,语文创新教育的内涵突出表现在:开发人格潜能、释放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审美愉悦、培厚创新土壤等方面;从其基本内涵出发,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中小学大力抓好创新教育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是两个概念。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指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是同一个含义。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创新教育意味着教育的创新,意味着对原有教育的改革、改造和创新。我们这里讲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略谈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观念,目前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在对待创造教育内涵的理解上仍众说纷纭。有的说创造教育是以创造活动为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有的说是指教育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笔者认为,较为合适的含义是:创造教育是指开发和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等教育创新是当前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其理论意义在于,高等教育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等教育创新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高等教育创新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实践层面讲,一是要着重解决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二是进行现行管理体制的创新;三是要敢于碰硬,一抓到底。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梅 《教育与职业》2002,(8):53-54,55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主流。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是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其含义一是指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即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指将已有事物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内涵更广。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的教育形式要求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探索创新教育的路子。本文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弹好地理课的前奏曲;组织讨论,探究问题;布置地理调查内容;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新的课型六方面阐述了创造“乐学”氛围,激发“主体”意识这一创新教育的经验尝试。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人类明的源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应试教育扼杀人的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要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情感和独立意识的培养,培养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需要全新的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创新教育,广义上是指人的创造力的开发;狭义上主要是指在学术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大力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就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荣传统。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路就是要靠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本文就此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