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核心与标准应当符合社会主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公平”、“合理利己”等不能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必须强调价值导向上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更不是责产阶级自由化。一切不有利于道德建设的理论主张和思潮都应摒弃;一切有利于道德建设的理论与主张都应旗帜鲜明地予以彰显。道德建设不能割断传统,好的道德传统(如整体主义)必须予以弘扬。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核心与标准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公平”、“合理利己”等不能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核心。道德建设必须强调价值导向上的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更不是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不利于道德建设的理论主张和思潮都应摒弃;一切有利于道德建设的理论与主张都座旗帜鲜明地加以彰显。道德建设不能割断传统,好的道德传统(如整体主义)必须予以弘扬。  相似文献   

3.
宏观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些看似合理的论断之间具有种种联系:(1)教育是一种宏观文化知识,而不是狭义的学术或技能培训;(2)我们所认为的教育应包含个人成长的道德诉求;(3)情感发展是这种道德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4)文学和艺术在这种情感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这里的主张是,要更清楚地认识德育与文学艺术的相关性,需要一个正确处理道德生活中认知和情感相互作用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4.
小学道德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反映了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着德育的实效性。我们主张在选择小学道德课程内容时,要注意传统道德与现代伦理有机结合;要注重道德情感培养;要注重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王栋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而且有丰富的文学理论。王栋一心以传道者自任,主张文艺为改造社会服务,特别是为教育服务。在道德与文艺的关系问题上,王栋主张缓急有序,道德为先;在诗歌的表情表意问题上,王栋主张诗以表理,以意为主;在写作态度和风格问题上,王栋强调真实自然,提倡诗歌自然地从心中流出。  相似文献   

6.
孔子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创造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主张德治,倡导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孔子主张推行“仁爱”,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由“仁”辐射出许多道德条目。孔子重视道德践履,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强调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7.
欧克肖特的教育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性论、认识论和道德论三个角度初步探讨了欧克肖特的教育哲学,其人性论认为人性假定是作为游戏者的人,并分析了自我理解和会话这两种路径;其认识论主张技术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共存;其道德论倡导基于习惯和情感的混合道德生活形式。最后从四个方面评论了欧克肖特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8.
儒家化对培养现代爱国主义情感有六方面的积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和群体意识利于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儒家“孝悌”观念和以“和为贵”思想,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形成;儒家“自强”意识和求实主张,利于民族精神的养成;儒家重道德思想,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明的建设;儒家“革新”观念,利于改革开放的扩大;儒家“大一统”主张,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的情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情境如影随形,道德不仅其本身就是社会关系、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其发展和变迁也主要借助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人环境的调节与影响,其价值取向与行为产生更受具体情境的直接影响。对道德的情境性予以重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社会情境中的道德价值;有助于促进良好的道德环境的形成,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更有助于弘扬人的道德主体性、优化道德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德”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南宋永康学派的陈亮提出了颇具特色的功利德论:反对理学空谈道德性命之说,肯定道德的功利性。在伦理层面上,主张“功到成处,便是有德”,提倡才德并美、济时达务的理想人格;在政治层面上.主张德化为本,杂王霸、会事功的富国强兵之说。陈亮的功利德论在中国古代“德”范畴的演进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我们全面理解道德的内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故事法的基础上,道德教育叙事取向主张使学生拥有更多更复杂的道德原型和隐喻,促进其叙事意识和道德感悟;主张道德叙事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契合,并围绕叙事素材的道德特征进行主题提炼和主题理解的教学;道德叙事教学应使儿童从道德故事的听(读)者转变为叙事者,着眼于儿童道德自我的解构与建构,开展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反对天生德性说,重视后天的习染和教育的作用;反对专重辞的“无补之学”,崇尚学习实用的“朝廷礼、乐、刑、政之事”;反对道德不一,主张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反对“武异道”,主张学习武、武并重;反对以严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去强制学生、重视教育的感化作用;反对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主张批判地学习。他在教育改革上,也做出一些创举。他的教育思想和改革举措,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主义的道德底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的治国方略的提出,不但是我国治国 方略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法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它促使我们再度关注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这一法学基本问题,并且重新审视实证主义的法的观念,我们认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不仅仅是指道德和法律之间相辅相成,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更主要的 是指法治必须以道德为基础,没有道德基础的法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没有道德为基础,只能有“以法治国”,不可能有“依法治国”,法律主治只是一句空话,实证主义法学主张将法律与道德区分开来,这固然可以避免道德的绝对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主权者在立法上的专断,开放的法律应该既排斥一切道德专断,同时又以开放的道德作为基础,这是避免主权者的法律专制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历来存在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有人主张文学应为道德服务,也有人主张文学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应把道德教化的使命强加在文学头上。上述两种观点皆有偏颇之处,文学不必刻意进行道德说教,但引导人类的心灵进入一种更高远更纯净的境界则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体现了文学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15.
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和后天的恶刁,使人恢复善性。他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坚信“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回为“善教得民心”。他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尚志”或持志,即树立道德的理想,提出了寡欲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和意志锻炼等道德教育的原则。在教学和学习上,他主张深造自得.博约兼顾,由博反约;主张专心有恒,反对三心二意和一暴十寒;主张循序渐进,反对“揠苗助长”;主张重思存疑、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达到春风化雨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政治思维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道德与政治的整合性;二是人冶主义的内涵。王安石的散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政治性目的和社会伦理规范是政治运作的基础,体现了政治思维的道德与政治整合性特点;主张施仁政、强调皇权政治和为政在人,其政治思维的人治主义内核得以鲜明地体现。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的渗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几点看法,主张加强教育法规学习、依法施教;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和教师道德的自我完善,强化监督机制,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建立具有高尚师魂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9.
刍议后现代道德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道德主张挣脱道德形而上学的纠缠,在一个没有伦理的社会中实行道德抉择.回到道德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论是梁启超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梁启超主张政治文明与道德文明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梁启超认为政治文明包含政治合法化、政治制度化、政治法制化等内容。同时,梁启超强调政治文明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各国的国民素质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