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训练的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原训练引起机体生理适应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竞走训练采取全程监控的方式能够科学合理地衡量训练的效果,有关竞走训练监控理论的研究综合了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针对高原条件下的竞走训练,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数据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对指标进行详尽的数理统计分析能够更好地研究高原训练方式对竞走运动员的作用,从而丰富运动训练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关于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尽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高原训练对于平原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当今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运动员都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大赛的重要训练手段。一、高原训练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模式1.自然高原的高住高训(Living High Training High)在自然高原进行的高原训练是最早被采用的高原训练模式。在进行这种模式的高原训练时,运动员通常在中等高度的高原(1500-4000m)进行居住和训练。高住高训的目的是为了增加  相似文献   

4.
以“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Altitude Training: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为主题的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2009年8月6日至9日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体育科学会和青海省体育局联合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段世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词:青海副省长吉狄马加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冯连世 《体育科学》2005,25(11):F0002-F0002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高原训练本身也存在不利于恢复、难以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等至今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前人对高原训练与其他几种模式低氧训练方法的分析与运用,比较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为以后能更好的运用其模式,为提高低氧训练方法应用的实效性提供理沦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学和训练学效应。当运动员在高原(中等海拔高度)训练,通过高原低氧环境对运动员神经、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刺激,可以达到促进肌体从事运动的机能得到提高的目的。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机体对氧的吸收、运送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运动员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另外,高原低氧环境的刺激可促使运动员体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增加,从而使氧的运送能力得到提高。由上述生理学的改变可得出:耐力性运动项目进行高原训练,可以达到改善运动员机能状态、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速滑运动员在陆训期进行高原训练对于我国选手来说是新课题。根据高原训练专家的建议,结合宋丽自身的特点安排了高原训练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高原训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今后如何利用高原训练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积累了经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提供了宋丽高原训练期的指标变化特点,为今后更深入地探讨研究速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间歇性低氧训练实为平原条件下的模拟高原训练。近年来,颇受国外体育界的关注。笔者从训练方式、运动训练负荷、低氧性缺氧负荷、适应性的持续能力及训练计划安排诸方面对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特点及其对提高抗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研究、应用作一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地理环境与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玲 《体育科学》2004,24(8):53-55
近年来,我国高原训练在开展的运动项目数量、参与的人数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积累了许多经验。通过对青海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高原地理环境对促进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及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三种比较热门的训练手段,每种训练手段都为国内外教练员所广泛采用。本文从历史角度、训练方式、负荷以及其运动生理学基础几个层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为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汪洋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3):17-19,23
本文主要对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在亚高原和平原大运动训练后PH值比较也无明显差别;2)强化训练后PRO排泄量明显高于一般训练后,比赛时PRO值最高,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3)亚高原训练的测试表明,运动员在亚高原期间,血尿素氮值普遍高于平原值(P〈0.01)。与初上高原相比,随着机体的快速适应,血尿素氮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高原训练的关系与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有关资料,本对间歇性低氧训练发展的历史及其应用作了详尽阐述,并且与高原训练作了比较,揭示其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提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时机体在低氧的刺激下,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反应以应对低氧刺激,这些适应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综述了高原训练对机体呼吸功能、心脏、骨骼肌、血液和激素与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原适应和高原训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关于高原训练和高原适应的有关文献,认为高原训练并不象人们期望的那样,总能给运动成绩的提高带来好处,操作不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高原训练的有效性 通过对肯尼亚(海拔2000m)、墨西哥(海拔2300m)、埃塞俄比亚(海拔2500m)等地进行高原训练运动员的调查.不难发现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提高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例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共有20名来自肯尼亚(12人)、墨西哥(4人)、埃塞俄比亚(4人)等国家的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进入前8名:而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原训练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重视。科学掌握高原训练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式是提高高原训练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就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低氧训练机理、生理效应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生理生化角度和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出发,阐述了间歇性低氧训练的机理研究现状、对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及对其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期高原训练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6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于平原、亚高原、高原期间及不同训练负荷阶段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1)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晨脉极高值现象的出现主是非训练因素所致。(2)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安排有氧耐力训练和低负荷集体跑(如8km)符合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初上高原、亚高原的训练安排具有指导意义。(3)初上亚高原和高原,由于训练环境的改变(高原脱水、低氧刺激下肾脏分泌EPO增加)引起运动员血红蛋白值的升高。(4)大负荷训练阶段,个别运动员Hb值不降反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针对其的训练负荷量不足所致,在此训练阶段应差别对待。(5)在高原训练前从海拔高度上我们采取了从"平原—亚高原—高原"这一海拔递进过程,在训练方式上我们安排了"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基础上的无氧耐力训练—耐力和速度训练"这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20.
高原训练、高住低练与人工低氧环境训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从高原训练、高住低练到人工低氧训练这三种训练手段发展的基本思路,并比较这三种训练手段的利弊。在分析人工低氧训练的基本思路、基本形式以及生理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应用间歇性低氧训练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