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芮  严功军 《外国语文》2023,(6):132-139
俄罗斯当代汉学家科布杰夫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致力于阳明学的译介与跨文化阐释,堪称俄罗斯阳明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本文基于科布杰夫阳明学研究论文、专著、译著、访谈等文献资料梳理,总结其阳明学译介与跨文化阐释特点,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借此反思阳明学对俄传播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科布杰夫以对阳明学的译介为基础,系统总结和分析了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谱系,并基于中国哲学的独特性,结合西方哲学与俄罗斯思想进行跨文化理解,其研究受到俄罗斯学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整体上纠正了俄罗斯学界对王阳明的刻板印象,推动了阳明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2.
Wuxia World的火爆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其爆红的背后离不开我国网络小说的翻译与传播。网络小说的跨文化传播以快感文化为基础,营造"爽"文的文化体验,注重将海外文化的"本土化"与"异域性"结合,同时翻译者的译介策略也是Wuxia World走向海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译介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对研究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创造性叛逆是译介学的一个首要研究领域,是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一个基本规律。本文将从译介学角度出发,研究《浮士德》中的《城门前》张荫麟译本的创造性叛逆,进而证明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实践为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尤其为理论构建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现实的诉求。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体现了交往的本质,交往思想与跨文化传播的契合性从学理上为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依据,而构建以交往思想为核心的"交往话语权"范畴可以消解中国跨文化传播实践中存在的单向灌输所产生的疑虑和紧张感问题。实现"交往话语权"的路径包括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话语权,其所强调的双主体地位有助于构建文化融合,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论“亳文化”译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译介学理论基础上,突破传统语码转换式的翻译方法,对"亳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译介,突出地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将会为亳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系统论证"亳文化"译介与传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也为"亳文化"译介与传播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近30年来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已经移至中国。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上做了一系列新探索与新表述,提出了阐发法、原典实证法、三重证据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影响研究"与"传播研究"剥离,将"平行研究"优化为"平行贯通"研究,并在"译介学"与"翻译文学"、"世界文学学"与"宏观比较文学"、"形态学"与"变异学"等若干分支学科中做了新的建构与开拓。中国比较文学以其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视野,超越了法国学派、美国学派那样的学派局限,以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化视阈与文学研究融合,历史深度与现实关怀融合的方式,形成了"跨文化诗学"这一新的学术形态与特色,也使世界比较文学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译介学>中,谢天振教授专章讨论了"创造性叛逆".其创造性表明译者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才能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主观努力,叛逆性反映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为达到某一主观愿望造成的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及对译语的叛逆.然而,笔者认为"创造性叛逆"有几方面值得再思.  相似文献   

8.
以往认为跨文化传播主要受译者主体性指导下的翻译影响,但是翻译受译语读者和原文作品限制,必须在两者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跨文化传播与翻译相互影响。严复《天演论》翻译从语言形式、意释典故和按语等方面进行意译,反观其翻译背景,主要受跨文化传播影响。这种功能翻译虽然达到了译者目的,但是过度意译却不利于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壮族神话英译是实现壮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必要一步。英译壮族神话要处理跨文化问题,解决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英译者不仅要做好文化传播的"书面介绍人",而且要做好两种文化交流过程的沟通和协调。这需要英译者在跨文化意识方面,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跨文化知识方面,既要掌握较强的翻译方面的语言能力和翻译理论,又要深入了解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等文化知识。在跨文化态度方面,要正面看待自身文化和他人的文化,接纳不同的文化,对不同文化保持宽容、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与评介是一种媒介活动,它是媒介学中一大分支。译介一词源自希腊文Mesologie,意为居间者,中介者。所谓译介是指把一国的科学、文化、哲学及文学,包括作家、作品、论文、文学思潮乃至文艺运动等介绍、传播到另一国,使彼此之间发生文化交流并互相影响。这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途径与方式。古往今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嬗变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与渗透,并融为已有,丰富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因此,译介活动在介绍与传播外国文学的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译介活动在文学交流过程中得到的具体应用、作用及影响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圣经文学"研究历经"圣经中的文学"到"作为文学的圣经"和"世界文学中的圣经元素",内涵渐趋丰富。探讨《圣经》的译介和跨文化传播,以及圣经文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文学的域外传播,是中国民族文学外译领域的蛮荒之地。由于没有文字,裕固族文学以口头传承为主要形式,以民间文学为其核心。裕固族文学的对外译介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文学翻译策略,"深译"是跨文化交际的必由之路。以"深译"理论为框架,结合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典型译例,从哲学、译学和伦理三个维度探讨了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深译"路径。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活动,其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原语文化,缩小文化差异。运用异化译法进行翻译,能向译语读者传播原语文化,激发读者学习未知的原语文化,有利于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有利于文化传播,促进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4.
党委中心组学习是高校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养,提升科学决策能力的有效途径。应从"单向灌输学"与"双向互动学"、"集中讨论学"与"引领示范学"、"关起门来学"与"走向基层学"、"按部就班学"与"紧跟形势学"、"专家宣讲学"与"网络同步学"这五方面相结合来改进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5.
"提升文化遗产知名度、增强文化遗产影响力"是乐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一流文旅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乐山文化遗产总体知名度不高、跨文化传播效应不显著的状况,基于跨文化传播理论,从两大主体媒介——语言翻译和大众媒介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价值的维度,探讨了影响乐山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效应的语言翻译问题和大众媒介利用问题及对策,以促进乐山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以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外宣双语公众平台"英悦台"为研究对象,在外宣理论指导下对该平台的双语新闻推送进行创新性实践和探索,对双语推送的具体内容、推送方式和推送效果进行实践和研究,以达到锻炼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专业技能,培养外宣意识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近年来翻译学的前沿话题,其中翻译与传播的效果、功能、影响与机制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理论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范式,尝试从多元视角考察译介模式和接受情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传播历程、现状、特征、效能与机制等核心议题。总结分析在韩译介传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从国家层面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等相关对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医药“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非遗的挖掘、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但是对外译介传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从译介学的视角研究中医药非遗对外译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中医药非遗的对外译介传播提供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新月诗派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译介,推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体现了新月诗派相似的译介取向。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译介,一方面是新月诗派自觉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呈现出新月诗派在诗歌的情感特质、个性特质和自然特质方面深受译介对象所影响的痕迹,从而突显了新月诗派的浪漫主义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程的不断深入,传承千余年的徽州文化作为我国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徽州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外宣译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徽州文化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宣译介的难度.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5W模式可以从外宣译介主体、译介内容、传播途径、译介受众及译介效果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