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已发掘汉代画像石墓40余座,收集各类画像石3000余块。建于1937年的南阳汉画像馆不仅搜、藏画像石,还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天文图像、珍禽异兽等。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2.
陈文利 《收藏》2009,(5):102-103
汉画像石主要用于两汉时期的墓室、祠堂、石阙等建筑的建造与装饰,是我国古代主要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内容广泛、题材丰富的汉画像石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研究汉代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生产生活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画像石是汉代独有的艺术样式。文章从汉画像石题材所蕴含的内容及其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美感,探讨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从文化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分析了汉画像石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思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墓葬制度与习俗方面的变化,是汉代社会景象的再现。汉画像石具有承载历史文化的作用,其中出土和发现的手搏、击刺、武舞、剑舞、刀舞等汉画像蕴含着汉代的武术文化现象,同时隐射汉代的民族精神,汉画像石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实地考察和检索文献资料,收集大量相关武术的汉画像石资料,从文化学视角分析其中武术画像所折射的汉代武术文化特征,得出结论:汉代武术具有了弓步、马步、仆步、跪步等基本步型,可能已经形成了古拙简朴的武术套路;武术的实用性与竞赛性、娱乐性并存,武术对练和竞赛的雏形已经具备;"角抵"比赛已经完善,相应产生了教练员和裁判员;汉代武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娱乐和教育之中,表现出汉代人民具有崇尚斗争、彰显武力、宽宏豁达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8,(8):39-39
本刊消息:于4月底至7月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的“陕西古代体育娱乐文物展”,汇集了西安、宝鸡、咸阳等8个市27家文博单位的520件反映陕西古代体育娱乐内容的精美文物,其中投姿百戏俑、六博棋盘、马球俑等许多参展文物属首次公开对外展出。展览分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奔马竞逐,弋射禽兽,即骑射活动,主要展品有秦射猎纹画像砖、汉骑猎纹画像石、唐骑马待猎俑等。第二单元是角抵对剑,缘竿扛鼎;即百戏竞技活动,代表文物包括秦百戏俑、唐杂技俑、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砖)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石反映了汉代社会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其中再现了汉代健身比武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汉代文献中多是人物传记文章,对具体的武术活动未做详细描述.汉画像石中存在武术图像,但是通过这些图像研究武术技艺还处于提及阶段.运用资料收集法及实地考察法对汉画像石中武术动作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武术内容的手法、身法、步型、步法、头部的具体动作细节,为今后的武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借鉴,也期望为中国武术界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文物史料.  相似文献   

8.
画像石石刻始于西汉晚期,东汉为鼎盛阶段。汉代京师贵戚、官宦豪强盛行厚葬,砌墓雕石成时尚。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各地已发掘出土大量汉代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不仅题材丰富多样,内容广博深厚,展现出汉代社会生产、生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情况,是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而且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也当在世界  相似文献   

9.
陕北榆林地区自20世纪20年代有汉画像石出土的报道之后,陆续出土了近千块汉画像石,分别收藏于榆林地区各文博单位。画像内容题材广泛,天界、仙界、人间、冥界等不同时空或某一位置的画像构图均遵循一种固定模式。整个画面涉及日月同辉、羽化升仙、灵禽瑞兽、车骑出行、游牧狩猎、农耕圈养、乐舞百戏、迎宾拜谒、高门望阙、冠服袍带、忠勇典故、贞石墨宝等。雕刻技法精湛,物像细部有彩绘渲染、墨线勾勒、阴线刻划等。在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生产状况、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艺术水平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文化、体育面貌,除了史籍文字记载之外,大量的汉画像石中也有丰富的资料。河南的南阳地区,山东的临沂地区,江苏的徐州地区,都是汉代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遗留下来的汉画像石也比较多。在汉画像石中反映体育活动的图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军事练武为内容的射箭、狩猎。一类是以娱乐活动为内容的舞蹈、蹴鞠、杂技、角低戏。  相似文献   

11.
张国柱  任虎城 《收藏》2008,(11):36-39
西安一位藏家珍藏有数百件汉代釉陶俑,为墓主烹饪美食的“庖厨俑”、供墓主玩乐消遣的“博弈俑”“乐舞俑”“百戏俑”等尤为引人瞩目,这些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承载着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信息,以立体形象重现了汉代“舞乐宴食”的生活习俗和场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陕北汉画像石中体育活动的种类、内容、发展特征的探析,了解我国古代体育运动在汉代发展的实际意义.结论:陕北地区汉代画像石表现的体育活动种类丰富而广泛,反映了汉代陕北地区经济、体育与文化繁荣发展的信息;陕北地区汉代画像石中体育活动具有娱乐性、保健性、竞技性,形象化、具体化、多样化地表现了汉代体育活动发展的特征;陕北汉画石像博物馆的建立,为现代人了解古代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直观的平台;我们必须对汉代画像石中的体育活动加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汉代画像石中的蹴鞠图史料进行了探讨以展现汉代蹴鞠的具体情况.对收集到的24块汉画像石文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蹴鞠汉画像石在山东、江苏、陕西、河南、浙江这5省的9县市分布,纠正了一些学者对蹴鞠汉画像石内容的错误判断.以蹴鞠用具的不同为基点将汉画像石中蹴鞠分为使用大鼓蹴鞠,长袖舞蹴鞠,特定用具的难度技能蹴鞠3类,其方向动作有向下的踏鞠动作,向上的蹴鞠和膝盖上顶鞠动作,水平的蹴鞠动作,向后的脚踵蹴鞠动作4类.还通过汉画像石探讨了蹴鞠流行年代、场所、动作难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汉代史料中多是人物传记性文献,对其时代射艺的记载均不详细;但是汉画像石的文物资料中有很多有关射艺的图像资料,是研究汉代射艺的重要实物资料。目前对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运用历史资料调查研究法,对有关射艺的汉画像石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数量、种类、在各省的分布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信依据,同时也为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考查和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把鲁南汉画像石中以百戏(木童)戏、跳丸、倒立、擎戴伎、(金宛)瓶伎、沐猴舞、鱼龙曼延等为题材的石刻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纳,为了解、认识汉代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形象化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东汉时期,南阳是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汉画像石刻是其典型的文化特征。汉代崇尚厚葬的理念孕育了汉画像石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有着远古文化历史的济宁如一幅古朴厚重、笔墨苍劲的国画,亘古不息、日夜流淌的蓼河仿佛静静诉说着济宁千年的文脉故事。山东省济宁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济宁发掘的汉画像石中有大量百戏表演的场面,印证了汉代百戏的技术技巧已达到相当高度。济宁市杂技团原创杂技剧《汉风?百戏》依托济宁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立足杂技本体,在无言的艺术境界中演绎还原历史与文化、传统与经典,像一位耄耋老者用沧桑的口吻讲述曾经凄美苍凉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如歌如诉。  相似文献   

18.
3月16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1999-2《汉画像石》邮票,全套6种。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四壁、石椁四周和祠堂墙面、门楣上的石刻画。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画面描绘的生产、生活内容十分广泛,有农业生产、手工作坊、社会  相似文献   

19.
汉画像石是汉代形成的一种雕刻艺术,多置于墓中。其题材内容丰富,有现实生活,历史故事,有神话传说,自然景象。其雕刻技法多样,有平面阴线雕、剔地平面雕、浅平面阴线雕、凹面雕、透雕、圆雕等。徐州是汉画像石出土集中地之一。其汉画像石艺术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收藏大卖场     
《收藏界》2007,(12)
【知书轩】专业经营汉画像石、画像砖、瓦当、铭文、墓志、碑帖的拓片及汉代彩陶俑、鼎、罐等收藏品,欢迎洽购,诚证代理。地址:江苏徐州河清路62号邮编:221005联系人:张文一电话:0516-82389715 13056292399网址:WWW.XZZSX.COM邮箱:zhang@xzzsx.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