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证》是衡量真假记者的标准吗 陈杰人 1月10日,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聘用记者兰成长在大同市浑源县采访一无证黑煤矿时被不明身份暴徒打成重伤不治身亡,在此事被媒体密切关注并由警方侦查的节骨眼上,大同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图书科科长刘东越公开表示,受害人兰成长没有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记者证》,所以是假记者.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1月9日,《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记者兰成长在大同市浑源县一煤矿采访时被不明身份的暴徒打成重伤,第二天不治身亡。案件发生后,1月13日,一篇名为《山西浑源:记者被黑心矿主暴打致死》的帖子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与此同时,大同本地对外宣布,兰成长是假记者,并于1月12日发布了《大同市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专项行动通告》。  相似文献   

3.
对于新闻工作者,兰成长的死给刚刚到来的新年带来了抹不去的阴影。不管兰成长是“真记者”还是“假记者”,这个事件折射出来的一些问题,都让我们的媒体和从业人员感到尴尬不安。拿着盖有新闻出版署印章的记者证的就是真正的记者吗?为什么社会上会出现那么多假记者之名进行敲诈勒索的现象?记者的行业自律道路有多远?这些问题,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检查一下新闻业劳动合同状况很有必要。一、假记者之命案蕴含真职工之劳动权2007年1月发生的《中国贸易报》聘用人员兰成长被打致死案件,因兰成长无新闻记者证但从事采访,曾激起有关真假记者的纷争。然而,不论兰某是哪种意义上的记者,有一点是确定的:他是《中国贸易报》的聘用人员,他和该报之间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应当受劳动法保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代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法律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闻界发生了两起比较大的事件:《中国贸易报》聘用人员兰成长被打致死案件和杨丽娟追星导致父亲自杀事件。兰成长案件,起初引起了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但是事情发展却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转折:新闻报道的焦点集中在兰成长是否真记者、是否因为正常采访被打致死等问题上。杨丽娟追星导致父亲自杀后,先是引起新闻媒体对其盲目追星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7年,新闻界最受关注的事情就是一个名叫兰成长的记者在山西被黑煤矿的人暴打致死.家属坚称兰成长是受报社的委派去调查采访的,但山西方面则声称兰成长是敲诈勒索而不是调查采访,记者站也公开表示兰成长去煤矿“纯属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1日,《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旧版记者证一律作废,新闻记者将使用新版记者证。从此,那些到处招摇撞骗的假记者应该说是“寿终正寝”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新版记者证采用了9项高科技防伪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仿冒。另外,新版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统一编号并核发,所有经审核发放的合法记者证全部上网,社会公众可随时通过“中国记者网”核验记者证的真伪。如此这般,今后不法分子想再仿冒伪造记者证恐怕是难乎其难了。近年来,记者证泛滥,真假难辨;假记者到处都有,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分子手持非法记者证,或强拉广告,…  相似文献   

8.
记者近日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全国记者证拟定重新换发。这次记者证的换发将与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结合起来。新闻出版总署已于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记者证管理的通知》,重申对记者证的有关管理办法,并作出了新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新闻     
新记者证计划10月起发放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近日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获悉,新的记者证将于10月开始发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加紧建设中国记者网,所有记者将在明年1月开通的中国记者网上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作用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让地方政府最头疼的已经不仅是平面媒体记者,而是没有记者证的网民记者或者称之为公民记者。《宪法》规定,公民都有监督的权利。这些网民记者将所见所闻实名或匿名发布到网络上,正是基于他们对宪法的高度尊重。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方面负责人透露,我国将在今年7月开通“记者证网上查验系统”。据介绍,该查验系统和网上文凭查询系统有类似之处,只要将记者证的号码输入,有关该记者证的持证人姓名、性别、所在单位以及照片等内容均一目了然,假记者证将因此无处藏身。据透露,即将开通的查验系统暂定名为“中国记者网”,通过登录该网站,人们不仅可以查验记者证和持证人身份的真假,还可以直接通过网上信箱投诉违法违规的记者。在这个网上,还将有一个“黑名单”,那些因为严重违法违规被吊销记者证者的姓名将被列入此名单。烟台市…  相似文献   

12.
去年有两个与记者密切相关的"媒介事件"颇引人瞩目,一个是沸沸扬扬的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涉案60人被依法处理,其中只有4名持记者证的"真记者";另一个是年底频发的数起"抓记者"事件,被抓的"真记者"据说涉嫌受贿.传媒界有人评日: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13.
在某地电视台工作的一位记者烟瘾很大,一次乘坐飞机出差时,烟瘾发作难以忍受,便躲到卫生间里去吞云吐雾,造成飞机监控系统报警,被机上工作人员“人赃”俱获,按规定要罚款500元。此记者便掏出记者证要人家放他一马,结果人家没理他那个茬儿——照罚不误。时下,有些记者把记者证当成了特权证,一遇到不顺自己意愿的事就掏出记者证,或以“曝光”相挟,或以记者身份谋私。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记者证不是特权证,它只能证明持证者的职业是记者。记者证也不是不能掏,外出采访适时亮出记者证,不仅可以证明采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第一章:《记者,时代的见证人》,谈了驻外记者的基本要求、记者的准备工作和记者出国前必须注意的问题,出国后正式取得记者证之前需要履行的手续等。  相似文献   

15.
媒体脸谱     
新政未领记者证人员不得在记者站从事新闻业务活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报社记者站管理的通知》强调:报社记者站依法从事新闻业务活动,必须由持有《新闻记者证》的记者开展工作,未领记者证人员不得在记者站从事新闻业务活动。报社记者站人员须为报社正式在编人员或者与报社签有聘用合同的专职人员;记者站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07年,新闻界最受关注的事情就是一个名叫兰成长的记在山西被黑煤矿的人暴打致死。家属坚称兰成长是受报社的委派去调查采访的。但山西方面则声称兰成长是敲诈勒索而不是调查采访。记站也公开表示兰成长去煤矿“纯属个人行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8月6日,两名在吉林桦甸县采访洪水灾害的记者遭当地警方扣留调查,后来,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称"完全是误会". 又是"误会"!在这桩扣留记者的行动中,如果被扣者没有记者身份,或者即使确实在媒体工作但拿不出一纸记者证,那么警察的行动也就完全是正确的了.记者证已成为记者的"护身符"了.  相似文献   

18.
《传媒》2015,(6):81
支持记者采访保护公众权利方式一二维码扫描用智能手机扫描照片下方二维码,核验新闻记者证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不显示,说明不是真记者证。方式二短信查询二移动手机用户发送"CXXM记者姓名#单位名称"到10660840查询,如收到被查询人的证件信息,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收到"您查询的记者信息未找  相似文献   

19.
记者证,是为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采访时的身份证明。这在全国统发记者证“注意事项”第一点里已讲清。凡是领到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心里也是明白的。可是,有少数记者把明白揣到怀里,注意事项不加注意,明白人竟然糊涂起来。他们轻率使用记者证,超限发挥记者证的作用,出现一证多功能的现象。不妨略举一二。一曰代办功能。记者手持记者证,享受国家给予记者在交通、通讯、住宿等方面的优先安排,为亲朋友好代购车船机票,代用邮电通讯,或代办其他事情。引起有关部门反感,怀疑记者和记者证是否都是真的。  相似文献   

20.
这次人大和政协会议有一位“场外记者”——北京晚报的张沪,她虽然没有拿到大会的记者证,却全心全意地想把大会报道好。由于记者名额有限,这次北京晚报没有派记者参加大会报道。张沪主动向报社领导提出:首都人民很关心这次大会,我们虽然进不了会场,也要想办法尽可能多搞一点报道。在短短十几天里,她采写、组织了十二篇与大会有关的报道,包括: 采写消息四篇:《吴波谈让贤》、《徐向前谈不兼任副总理》、《杨尚昆、杨静仁谈不辜负人民委托》、《郭维彬成为王光美家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