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包括大意回复(clause recall)、关键词翻译(key word retrieval)、流利性标识(dysfluency markers)及语速(speed rate)。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分听辨、笔记、表达诸方面相关因素与口译效率的关系,试图探讨汉英交替传译提高交传质量的策略。实践研究结果显示,交传质量受到听辨能力、记笔记能力和中英双语转换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汉英语序的重大差异对于汉英交替传译构成了一定的困难,汉语中的“纺锤”句式就是困难之一。然而。关于口译的书籍中对这类句式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的笔记方法鲜有描述。以吉尔的交替传译脑力分配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汉英交替传译中“纺锤”句式的笔记版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并最终提出了两种更为合理的笔记设计:“调整版”和“综合版”。  相似文献   

3.
张娟 《文教资料》2011,(10):35-37
本文以真实的英汉交替口译场合为案例.研究了英汉交传中重复策略的类别和特点。本文还探讨了在英汉交传中重复策略的理论支持.以期帮助译员达到更佳的口译表现,并为交传的理论研究领域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4.
张玉红 《海外英语》2012,(14):155-156
近些年来,人们对汉英交替传译研究这一课题越来越关注,笔记策略也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有关汉英交传笔记方法的研究,总结和梳理出一套可行的汉英交传笔记策略。从而提出:要在熟练所有笔记方法的基础上,反复地练习,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笔记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莉淳 《海外英语》2012,(1):173-174
汉语是话题突出性语言,英语是主语突出性语言,因此两者有不同的主述位结构及推进模式,该文以主/述位结构为切入点,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现场汉英交替传译文本为例,从小句和语篇两个层面分析其主述位结构,来实现语篇意义对等。  相似文献   

6.
武微 《华章》2013,(24)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信息传播的不断扩大,世界逐渐融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翻译是各种语言的沟通者,消除语言间的障碍,让人们能够顺利的交流。同时翻译是一项高超的技能,也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它有很多种类型,交替传译是其中很有特点的一种,很早就被很多国际会议所采用。本文主要探讨交替传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方式,其独特之处和相关翻译策略,以帮助从事交替传译的口译译员和口译爱好者从整体上把握交替传译,在实践中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篇论文介绍交替传译和英汉交替传译的工作特点和翻译标准,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以及英语长句的特点,并试图结合笔者在奥巴马演讲中的总结口译练习经验找到英汉交传中英语长句的译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对高素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口译的两大基本形式之一的交替传译,则与同声传译一道撑起了口译的半壁江山。本文笔者将以交替传译为切入点,对交替传译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以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指导的交替传译中笔记和脑记的协调和平衡,目的在于寻求有效方式攻克口译过程中精力分配失衡这一口译难点,以此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揣摩和掌握脑记与笔记的协调性,从而不断提升口译质量和译员水准。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理论回顾和实例分析探讨了汉英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该文介绍了Daniel Gile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和口译忠实性研究,指出在保证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下,必要时应省略次要信息以降低译员总负荷,从而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如果不能省略原文的冗余信息可能会产生中式英语,阐明了汉英交替传译中贯彻信息选择策略的必要性。随后进行了一个实例分析,阐述了交替传译中信息选择策略的可行性。信息选择策略是交替传译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策略,应该在口译教学中加以贯彻,教导学生在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时,不应舍本逐末,而应抓住主要信息,适当省略和压缩次要信息,以降低任务总负荷,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暂时存贮及其与其它更为复杂任务联合运作的系统。在口译活动中,工作记忆负责对即时性信息的存储与加工。本研究以某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工作记忆能力对译员口译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国际通用的阅读广度测试来衡量被试的工作记忆能力,并对被试进行英汉交替传译测试,以各种参数衡量被试在信息完整性以及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之后,利用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与英汉交替传译质量在信息完整度、术语与数字准确性方面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参照塞莱斯科维奇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理论,在英汉视译中译员在理解源语语料的意义后,应抛弃语言外在形式,把源语语料按照类意群进行切分,依据顺句驱动原则把源语的信息和内涵移植到目的语中。在英汉视译中,定语从句的视译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语法规则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稍有不慎将影响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英汉同声传译中顺译和重复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同声传译即时性的特点决定了英汉同声传译要使用顺译原则,而单独使用顺译又有局限,这需要有其他技巧来补充。文章着重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讨论了顺译和重复结合的必要性。从句法结构方面分析了顺译和重复结合的方法和规律,更好地指导英汉同声传译实践。  相似文献   

13.
笔记在交替传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笔记能够减轻口译员的记忆压力,通过提示所记忆的内容来提高口译质量。但是,如果对笔记的认识不当,记笔记的方式不正确,就会影响口译员对原语的记忆并成为准确传译的干扰因素之一。本文以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为指导,通过分析交传笔记的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有效记笔记的方法,进而提出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记笔记问题,进一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译前准备既是口译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译员必备的基本功。口译译前准备不仅包括短期准备还包括长期准备。根据Daniel 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从洞悉汉英语言差异、掌握口译基本技能、扩展百科(认知)知识、关注非语言手段四个方面,介绍口译学习中学生应该做好哪些译前准备,为口译学生成为一名合格译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可接受度是口译质量评估中非常关键的标准之一。以译员的一次现场英汉汉英交替传译任务为一手材料,探讨口译产出可接受度的标准。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四个有效性诉求,作为讲者在任何以达成互相理解为目的的交流中必须提出的诉求。该文通过对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四个有效性诉求的实例探讨与案例分析,尝试提出了评估口译可接受度的具体标准,并以此标准对口译项目所涉及的交替传译产出进行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交替传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而笔记在交传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本文就交传笔记技巧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着眼于分析笔记的符号化与图示化技巧,以期对交替传译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英汉交替传译需要口译员运用多种能力和技巧来完成听、理解、记忆信息再表达的过程,而积极听力技巧在整个口译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发言者本身以及口译员本身的诸多因素,经常出现信息遗漏或者信息理解错误的情况。然而通过预测手段的使用,口译员可以最大限度地预测演讲者陈述的信息,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本文陈述了关键词预测、连贯手段、语调预测、冗余预测四种言内预测手段和交际场预测以及文体风格预测两类言外预测手段,以期给口译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Sight Translation (ST)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a useful exercise for acquiring interpreting skills. However, little studies have been done to prove how the skills acquired from ST can be transfer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