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重动句看“把”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重动句NP1+VP+NP2+VP+C变换为“把”字句NP1+把+NP2+VP+C全到的限制,来讨论“把”字句的补语问题。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补语语义不指向主语,而指向宾语或谓语,而指向谓语时,充当补语的词语要符合“把”字句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副词“只”的语义指向及其对句法变换的制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多角度对副词“只”的语义指向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由此造成的有关歧义问题,提出了两条语义指向原则:话题优先原则和邻近原则。文章还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只”的语义指向特点对一些句法变换的制约,并试图阐述了制约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实际语料,对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时的语义指向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1)当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时,其语义指向有七种类型。(2)造成的语义指向歧义有显性指向歧义和隐性指向歧义两种。前者可以采用确定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对象的方法来分化,后者可以采用变换法或添加数量定语法来分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在Np”句中“在Np”语义指向不落空原则,描写“在Np”语义指向类型,并解释影响“在Np”语义指向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法律文本中作状语的介词短语“经 动词短语 后“,指出这种结构中的动词的语义在句中可以指向主语,也可以指向谓语.当动词的语义同时指向主语和谓语时,句子可能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副词“再“的基本义、派生义、语义指向以及“再“字句的语境歧义,认为“再“的基本义是表添加,其中包括同类添加、异类添加;派生义是表动作相继、时间推延;“再“字句的语境歧义与“再“的语义指向、句重音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由于语义指向引起的歧义,显然,利用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无法解决这种分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汉语语法研究中出现了语义指向分析这种新的分析方法,如果将语义指向的概念引入中学语文中歧义句的分析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焦点、语义联项与“不”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字否定句中,说话人着意要强调的焦点成分就是“不”的语义所指成分。“不”的语义指向有一定的灵活性,它的确定往往需要语义联项的共同参与。即使是以语法形式或语境表明“不”的语义指向的句子,也可以从具体的语境中离析出语义联项来。因此,除非语境清楚,逻辑明晰,“不”就有可能因语义指向失控或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三个角度对语义指向进行了分析,分别是特殊句式中的语义指向、歧义句中的语义指向、具体词类中的语义指向,旨在通过对语言的不同方面的探讨发现语义指向可以研究的更多视角,希望能加深对语言内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的语言根据是“异中求同”,即表示两事相同,在句中没相同项的时候,句中某些句法成分必须能够附上或概括出“相同”义,得到相同项,“也”的语义指向是指“也”字句中其他成份有可能成为它的语义联系的对象以及指定并取用某个或某些个词的语义的指向的对象,语义指向主要表现为前指,反指,双指,全指,单向,双向等。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雯 《考试周刊》2012,(87):81-81
歧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中的歧义句更是多见。歧义性就是句子中的词或短语没有固定的意思,有两种或多种意思。歧义英语句中之所以产生歧义,主要是由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等原因造成的。本文以若干实例入手.主要从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等方面对英语中歧义句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歧义”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歧义。”语法的歧义,语义的歧义,语用的歧义。它们分别属于语言的三个不同平面:语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探讨和区分这三个不同平面的“歧义”,可以帮助我们较正确地分析确定歧义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歧义的语义内容、歧义的语用价值。“歧义”有合理的歧义句,有不合理的歧义句。合理的歧义句是由语言结构或语言表达所致,不合理的歧义句,完全是由于表达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王昊 《现代语文》2006,(9):36-38
○.引言 与语义歧义相关的因素,主要是语义关系和语义指向.语义关系指的是语法成分之间在语义平面上存在着的某种联系,例如: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动作与施事者、受事者的关系,修饰语与名词性中心语之间的性质与领属的关系等等.语义指向指的是一个结构成分在语义上与哪个成分密切相关,如汉语中一些副词做状语的修饰范围,以及否定词的否定范围等等.因此,我们认为语义歧义根据其成因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语义关系引起的歧义;二、语义指向引起的歧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 ,“自己”句法职能的复杂性主要与“自己”的语义指向和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系。或者再具体些 ,与语义的某些限定有关系。本文从动词的语义特征入手 ,分析“自己”的语义指向。具体操作起来可以有各种方法 ,我们认为 ,决定“自己”语义指向的根本因素是动词的语义特征 :语境制约“自己”的语义指向 ;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自己”的语义指向可能性———如果我们把动词的语义特征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类型的过程、参与者和语境构成的可供选择的语义网络的话 ,那么 ,“自己”可能蕴含一种显性语义指向 ,也可能蕴含两种潜性语义指向。本文分别考察了“自己”呈现两种语义指向时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红枝  唐韧 《现代语文》2014,(4):99-101
自柏拉图以来,不同学科对歧义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如何消解歧义句的歧义也是研究热点。鉴于语义和语用对歧义句的理解有很大影响,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讨论歧义句的成因,并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歧义的消解问题。  相似文献   

17.
表层结构相似的“来”类隐现句在深层结构上并不完全一致。使用形式转换的方法,分化出三种不同的“来”类隐现句,并从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分析的角度揭示三种“来”类隐现句在深层语义上的不同,可对三种“来”类隐现句下位形式的产生原因从认知功能语法角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对湖南永兴县方言“冇”字的语义、语法特点进行了描写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一、永兴概况;二、“冇”在句中的作用和分布特点;三、“冇”的两种调值的语用差异;四、“冇”造成的歧义辨析。  相似文献   

19.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93-95,111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 N1,N2 最/也 V 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范围副词指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成分时,歧义就有可能出现。论文讨论歧义出现的情况,认为可以利用语境、重音、变换分析、语义指向分析帮助消除歧义,同时认为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的倾向性有利于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