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最能体现西方后现代思潮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对文学经典的冲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如何进行叙事技巧和话语层面上的实验,对文学文本进行着怎样的解构与建构以?及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如何渗透进先锋小说的创作先锋小说解构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叙事模式以及文学体系,却又有着很大的建构意义,在小说面临边缘化的背景下开创了新的小说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由依赖进而逐步本土化,最终茁长起来的。新、马华文文学从对中国文学思潮的跟随、模仿、借鉴,乃至后来的隔绝、自立发展,最后成为独立的文学。新、马华文文学的创作潮流继承了中国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特质,不单关注祖国的动态、民生的疾苦,还反映了马来亚华人的生活,成为服务于当地华人的一种艺术模式。从作家队伍来看,中国作家的影响在早期是全方位,后来逐渐培养本土作家,直至他们完全成熟、自立。反过来,新马华文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虽不算很大,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拉美当代文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译介到中国后 ,直接引发了对中国文坛传统文学成规的冲击和中国先锋小说的产生。冲击之一是 ,拉美小说中与传统小说的叙事完全不同的时间观 :如 :时间倒流、离散性情节、时间的循环等 ;冲击之二是 ,真实观的改变 :以想象为本体 ,如 :梦境、幻觉即真实。在此冲击下 ,中国先锋小说在形式上的革新是显著的 ,但缺陷也是明显的 :重模仿 ,忽视现实生活。启示是 :摆脱成规 ,自由地探索现实真实 ,使创作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征服。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中,神话传说、小说、诗歌、赋等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很大,在绘画艺术中,山水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尤其突出,它们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丰富造园匠师的想象,开阔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造园实践提供艺术技巧和模仿的蓝图。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对当前我国园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古代小说,却因历史、社会及小说自身的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地位低下,体式多变,且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6.
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2 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 0世纪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 0世纪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 0世纪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白鹿原》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白鹿原》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概述中国幽默文学的历史,并以<西游记>、<阿Q正传>及王蒙的小说为例,分析中国幽默文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标志着美国意识流小说的正式崛起,进一步发展了乔伊斯和伍尔夫的艺术风格,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在艺术手法方面主要采取了小说的叙述、意识流、“神话模式”等手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受外语语言的“工具性”的冲击及“有用乃大”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而被“边缘化”的现象,从英美文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养、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论述文学“之用”,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方法,重点是以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凸显文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性艺术品,其特征主要在它反映对象的形式。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依据应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主要是文学文本在语言运用上的相似性。文学体裁是由文学文本语言运用的相似性进而影响其结构模式和形象塑造的类似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从文学体裁的语言运用特征即可看到文学文本的语言自身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即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来分类,具体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含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本文对这四种不同形态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运用上的特征进行探索阐释。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新方向的建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现象之一,它是伴随着1950年代文学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深化并形成了区别于现代文学之性质的当代文学新的范型,又在日后的历史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构成了至今一直为人们反复辩难却又无法隐去的当代文学传统。考察以解放区文学为源头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对之传统进行近距离的观照,把目光投向文学中心转移后作家主体的创作心态以及新的文学形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方式、价值取向等带来的全新的冲击,可揭示出文学思潮的内在转化以及文学史的深层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唯美主义文学从欧洲传到日本,形成了日本式唯美主义文学,改变了日本文学发展格局,具有自身的诸多特点。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社会、思想和文学自身等原因,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很快经过翻译家的努力宣传而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由此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写作内容、主题、手法和目的上继承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一些东西;同时,中国作家在继承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发展,实现了对日本唯美主义一定程度的超越和扬弃。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文学阅读课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探索如何平衡传统文学阅读与新媒体阅读对经典文学的影响,从师生各自角度出发,更新经典文学阅读的教学方式,使经典文学阅读课焕发新时代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扬的女性解放思潮,首先开启了女性文学诞生的时代风尚和社会背景;中国女性文学的大陆崛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女性文学的萌生。大陆五四女作家多采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自传体文学书写,表现娜拉形象所蕴含的“人的发现”和“女性发现”的时代命题;台湾女作家则以政论式言说,集中阐明女性解放的社会议题。两岸女性文学在不同地域的孕育和出发,提示了192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最初面貌和完整图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小说自其诞生之日起,从内容、体裁、文体这三方面均受到佛经翻译文学的影响。该进程不但从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外来文学本土化的过程,而且对研究汉译佛经和我国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是由有意感受而形成的.有意感受形成了“文以载道”的现实主义的单一的表现方法.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影响和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小说创作,出现了光怪离奇的表现方法,但仅仅把这一现象归结为影响、冲击所致,只能说是一个外部因素,而内因——写作者感受与表现的内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夹边沟记事》以其纪实性和非虚构性特征成功实现了对历史真实的逼近,在文学观、美学观、价值观、历史观上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世纪中国小说叙事范式的转型。本论文以《夹边沟记事》为研究支点,以"非虚构"作为切入点,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非虚构"性特征,辨析其与"纪实"之间的异同。且从文学生产体系、知识生产机制观察新世纪小说叙事立场与文学旨归的位移;从文学/历史、文学性/历史性、虚构/真实的处理方式上,发现文学历史叙事的新理念、新方法;从宏大叙事向日常生活叙事的转型中,探索背后的小历史观之于文学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是中国网民数位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纸质文学期刊的发行量在锐减,文学网站的用户数量却在猛增;尽管专业作家的市场号召力在削弱,网络作者却在图书市场大显身手。网络文学不同于电子文学,网络文学在创作、阅读和传播方式上与传统文学存在着诸多差异,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透过莫言小说的创作理念,看到在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战略中,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正在双重觉醒,而且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建构中创新是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 ,我国文学观念的演变是在现代性的策动下进行的。现代性表现为一种反思、批判的现代意识精神。由于对现代性的不同的接受和外国文艺思潮的多种影响 ,在不同代表人物那里 ,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也表现得多种多样。有批判封建王朝 ,改以“国民”为主导的政教型文学观 ;有一反政教型传统、视文学为满足人生欲望的一种解脱、提出并区分“自律”和“他律”的游戏说的纯文学观 ;有引进“审美”、在审美中描绘人生的文学观 ;有主张发挥文学的斗争精神 ,又视文学功能为“不用之用”的文学观 ;有将文学的娱乐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休闲文学观。这些文学观念 ,都谈“人生” ,实则具有不同的含义 ,显示了现代性的不同取向和不同方面 ,并给文学研究带进了一大批新的现代学术话语 ,成为我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仍被我们所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