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和运用的延伸,网络文本发展迅速。本文对网络传播过程中网络文本的特征进行研析,发现文字类网络文本带有文本话语的自恋情结,声频类网络文本注重心绪转换的认知效用,视频类网络文本内容草根、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兼带对传统文化的戏谑解构。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体现出文本意义表述的不同方式。本文从句式结构、篇章结构、修辞意象、风土人情和背景知识的不同视角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个性化文化编码与解读方式。主体间性和文化融合有助于消除各种文化差异对文本意义可能产生的误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平台在国民认知中逐渐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直线上升,日益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及观念,学界对网络流行语形成机制与传播影响的探究也越来越重视.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具备传播性、奇趣性、时效性、社会性、典型性等特征.其传播机制包括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社会化的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网络水军"通过"注水"、"发帖"等方式抢占舆论制高点,以此获取商业报酬,甚至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职业。"网络水军"受商业资本的操纵,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目的是影响网络舆论环境。反思"网络水军"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加强对网络不良行为的监管,抵制恶性竞争,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公众意见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5.
钱大同 《报刊之友》2013,(8):143-144
本文以"陈欧体"的流行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传播的渠道、传受关系、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和"生产型"网民推动着"陈欧体"的流行,最初的传播者"聚美优品"获得了关注。同时也发现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陈欧体"的再创作文本存在缺乏深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钱大同 《今传媒》2013,(8):143-144
本文以"陈欧体"的流行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传播的渠道、传受关系、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本文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和"生产型"网民推动着"陈欧体"的流行,最初的传播者"聚美优品"获得了关注。同时也发现了,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下,"陈欧体"的再创作文本存在缺乏深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兴魁 《新闻世界》2011,(8):143-144
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出发,试着找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利益的重新分配;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发泄通道受阻;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等。并且从网络群体事件中总结出其信息传播特征:群体极化趋势日趋显著;语言暴力等。以期有利于正确对待、评价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李子若 《今传媒》2020,(2):16-19
近年来,表情包在互联网社会迅速发展。表情包以其直观性、低门槛、娱乐性和高容纳度在网络社会中广泛被使用,其强大的可塑性和包容性带来了很多商机。本文从表情包的发展过程、传播特征和传播功能三个方面,来对表情包这一传播现象做出讨论。研究表明,表情包成为塑造个人形象、解构主流话语以及表达意见的新载体,探析其传播规律对研究网络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发布的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的把关出现新的特点。网民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仍要面对选择有效信息的问题。因此,网络传播保持良性发展,仍需把关人。  相似文献   

10.
卢佩 《新闻窗》2008,(6):88-89
当今视觉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对于图片和影像情有独钟;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播客、换客、闪客、威客、拍客等网络客文化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拍客的兴起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展现图片和影像的平台与空间。  相似文献   

11.
移动传播时代,高校官方微信平台正在或者已经取代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等校园传统媒体的部分核心功能成为校园媒体的主流,担负着展示学校品牌形象、提升师生凝聚力、召唤校友爱校情感、塑造优秀大学文化、拓展对外宣传渠道等功能。本文从全国485所开通官方微信平台的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的全部数据中筛选出所有阅读数"10w+"推送,对其所在平台、内容特点、传播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对从业者的访谈,提出高校官方微信平台传播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自制剧已经发展成与传统电视剧分庭抗礼的新剧种。它不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收视过亿的奇迹,还业态日渐成熟,彰显出强劲的传播优势。目前我国网络自制剧进入了质量和数量双重突破的关捩期,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从传播过程的诸要素着手,分析网络自制剧在内容、受众、传播者、传播渠道及效果等层面表现出的传播特征,以期揭示其飙红逻辑。考虑到网络自制剧兴起的文化动因,本文对其传播特征的探析有意识地置于大众文化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杨华 《东南传播》2011,(11):35-36
网络的自生自发治理机制暴露出诸多缺陷,对网络言论进行管理的诉求得到各方强化。但是,政府在网络言论管理中的角色倍受争议,特别是几年来频发的“因帖治罪”案件引发了社会舆论对政府网络监管的广泛质疑。本文探讨了政府网络言论管理的正当性,并深入分析了目前政府网络言论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面对新的媒介环境,政府的媒体管理体系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愈加繁荣。本文以国内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作为研究对象,对网络购物中的传播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它有四大传播特征,而且这些传播行为不仅直接影响网络购物的经济效益,还有其他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吕璇 《今传媒》2014,(5):31-32
随着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软件的日益普及,网络谣言激增,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势在必行。为了有效遏制网络谣言,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新时期的谣言特征,强化网络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网络自净能力,维护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王丹 《新闻通讯》2014,(5):29-31
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对网络政治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网民找到一个表达不满的有效平台。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尖锐,再加上群体心理的作用,使得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在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在传播途径上,网络公共事件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并行和相互交流进行传播;新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传统媒体和政府在传播过程中从引发、助推到二次修正、深化步骤上分别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反映在生理活动之中,也反映在个体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之中,是驱使个体行动的高级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的心理问题和情绪冲突逐渐增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情达意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新窗口。本文以传播学、情绪心理学为切入点,研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的情绪表现方式及特征,探究网民情绪传播的社会动因和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9.
网络隐语是网络环境的产物,网络受众渴望获得巨大的信息量,求新求异,但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网络隐语的产生和发展。由于网络的特性,传播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其隐秘性相对弱化,具备旧词新义、创新夸张和媚俗化倾向等特点,它的影响度高,但是流行时间短,旧有隐语很快会被新的隐语取代。  相似文献   

20.
网络热词指的是热门网络词汇,以当前人们热衷的话题和民生问题为主,属于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和欢迎。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概述了网络热词的内涵,其次陈述了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最后分析了网络热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