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校企协同育人贯穿于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最为有效的合作模式之一就是校企共建企业学院。为了紧贴行业企业共育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苏州地标性的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了10家企业学院,冠名与订单建班级、人才共育,实习与实训搭平台、校企共建,教授与博士抱成团、共同服务,劳模与经理进校园、文化共享,党建与工会手拉手、优势共融,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进一步让企业更深入地参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更积极主动地与学院一起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求真育人。  相似文献   

2.
产业学院是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大部分产业学院尚未成为融合共生的紧密型组织,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运行不畅、合作不深入、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与无锡灵山文旅集团共建灵山文旅学院,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岗位课程、企业证书薪资融入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金融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衍生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但是通过对样本学校人才供需的调研发现,现行高职金融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国家高职扩招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金融新业态与扩招双背景下,高职金融人才培养应坚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构建书证融通...  相似文献   

4.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协同育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通过产业学院的演进和发展,以遵循"以生为本、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创新"1+1+N"多元参与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模式,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需求对接、技术共享、信息互通、过程共管、协同育人"的产业学院民主集中管理新模式.与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军企合作、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多方共建产业学院.基于FANUC产业学院建设培训中心、技术应用中心、产教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形成"政军行企校"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结合政府、学校、企业等三方优势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新趋势。为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存在的产教融合合力不够、驱动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等产教融合机制结合政府服务、行业指导等方式构建现代产业学院,采用更加贴近产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职业教育进一步推向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设计现代产业学院实施路径,创新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模式,建立现代产业学院运行机理。教学对接企业、人才对接市场,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丁新民 《继续教育》2008,(11):90-93
本文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开展校企合作探索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出发,介绍学校在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教师进修基地、成立技师学院开展双证教育、共建科研流动工作站、实验中心和为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的情况和体会,并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四维联动”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嵌入项目、泛在多元”的校企合作课程、打造“校企共享、教创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聘互认、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产业学院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呼唤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平台的改革创新。"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藩篱,构建起跨界与跨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交叉融合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实验平台,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为地方高校培养未来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山职院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本校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与专业镇(区)政府、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在专业镇(区)产业园区创建多所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董(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镇校企行"多元投资体制,构建镇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包括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推、共同创新机制)。这种新型合作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机械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校企融合度低、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人才适应性不高、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受限等问题,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师资队伍,形成共生发展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产品导向与实战实训,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校企协同培养机械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建立企业学院开展技能型员工培训,是企业培养本土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并说明了企校共建企业学院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匹配建设产业学院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组织形态的变革创新、打造校企双主体治理结构,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应通过正确认识高职产业学院、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区域产业链的专业群、施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动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等路径,在人才链与产业链耦合匹配视域下建设高职产业学院,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孙雷 《江苏高教》2021,(1):74-77
新经济需要新工科,立足新兴产业培养新工科人才离不开产教融合。文章从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入手,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与新工科人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找准当前高等教育中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市场认可、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三项原则,围绕紧密结合学科专业选准合作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共建平台机制、创新思维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生为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探索产教融合培育新工科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拓宽人才培养资源,企业需要与高等院校加强合作,借助高校智力资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安徽科技学院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示范校,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和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研究,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方式,并分析校企共建实验室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口腔修复工艺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推出,目前学院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企业的需求。通过共创交流平台、共签人才培养协议、共选合适人才、共订专业教学计划、共推专业课程建设、共建师资队伍、共育实用型技能人才、共搭实习就业平台等方面的院企合作,达到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共建"海尔学院",打造双主体育人平台校企双方共建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一体化校企合作机制。双方商定,每年的9月份,从每届新生中选拔120名学生组建"海尔订单班",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统一配发衣服,设置奖学金,双方按照"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的原则,扎实开展订单培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李兵  陆建军 《职教论坛》2018,(2):131-136
高职院校行企校共建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行业协会功能体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联合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着主体责任不明、利益分配不均、校企文化对接不紧密、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等现象。研究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有助于联合学院组织机构健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无缝对接、文化深度融合等,从而实现联合学院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实施、优化,并将生产与教学两过程深度相融合是校企合作高层次的育人战略,共建企业学院是完成这一高层次育人战略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企业学院模式下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结晶体,给学校、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育人效益,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及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以服务赢支持、以贡献赢共建"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产业学院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蓬勃发展。华为ICT学院是华为公司与高校共建的旨在培养ICT人才的校企合作项目。华为ICT学院依托华为先进技术、优质资源以及规范的师资培训与认证方式,实行双主体全过程人才共育教学模式,构建前沿、实战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和ICT实训实践环境,实现教学与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目前,华为ICT学院业已成为全球高校中培养ICT人才的典范,其经验对大型企业发展和产业学院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