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工作方法,也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以“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提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说理要求。思政课如何说理并实现这一要求,可以从情、理、对象三重向度进行深入探讨。思政课说理要创设说理生效的条件即情境与时机,把握说理的客观力量即事实与逻辑,激活说理对象的主体要素即认知、情感、意志的融会贯通,从而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说理水平,推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条件下,思政课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用理讲好思政课”、探索有效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是当前思政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讲故事是思想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文章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运用“故事化”手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践创新方法及其重要意义。为了提升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接受意愿和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环节利用现有课程建设基础,运用“故事化”手段,实现“会讲故事”向“讲好故事”的转变,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关键之举。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是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课用好比喻说理应坚持政治性和教育性相统一、学理性和通俗性相统一、精准性和情景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聚焦典型性比喻说理,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之“术”;善用鲜活性语言艺术,阐明思政课育人之“道”;塑造生动形象的场域,拓展思政课理论之“学”。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中心主线是讲思政道理。讲思政道理是基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的引领、育人价值的统一、学科知识的协同。一方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是教师讲思政道理的基本要求,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大格局中,要讲“深”思政道理,围绕思政元素的知识谱系,坚定协同育人的价值指向;利用资源共享平台,瞄准全员思政大课,悟“透”思政内容;因事而化地讲思政方法,知行合一地讲思政道理,有效用“活”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机结合是讲思政道理的根本归宿,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仰,向学生阐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落实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科学论断是对思政课课程本质认识的新发展,是思政课理论和实践的新命题。思政课讲道理要坚持政治性、学理性和思想性相统一,遵循政治属性逻辑、理论生发逻辑和思想发展逻辑。构建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道理生成路径,在科学说理、客观讲理、真情入理、实践求理中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相似文献   

6.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具有增强教学话语时代性、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强化思政课程影响力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重宏大叙事、强调教师主体、倚重课堂教学、缺乏叙事能力等现实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通过转化叙事角度、丰富讲授主体、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叙事能力等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构建有效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及全面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育人目标和创新要求决定了“讲道理”的必然性、主要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既要讲好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道理,又要讲好有关个人成长成才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微观道理。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融合时代背景和“四史”教育把道理讲透、联系生活实际把道理讲活,真正做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落实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积极探索以精准思政为核心的医学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围绕医学生需求优化供给,大力推进构建“大思政”协同育人格局,以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上好思政课一定要讲“理”。理直,方能气壮。然而,当前部分议题式教学课堂存在着“热闹有余,理却不足”的现象。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应当据“理”而议,让“议”建立在学理、道理、条理、情理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议题式教学更有深度、信度、精度和温度,思政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强调“大思政课”,需要广大教师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认识准、理解透。上好“大思政课”更需要思政教师把握有效的教学路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把信仰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中。结合新课标,开展辨析式教学,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开展案例故事式教学,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开展议题式教学,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开展跨学科、跨学段协同教学,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等是上好“大思政课”的应然选择。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达成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学习效果,是上好“大思政课”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办好新时代思政课的重要维度。在实践过程中,因育人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重点“失焦”,因育人策略不协调导致教学格局“失衡”,因育人队伍不专业导致教学过程“失语”的现象仍是亟需破解的主要问题。因此,遵从“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打造课程“共同体”育人格局,建设“三度一化”育人队伍成为实现有机结合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理论上清晰认识高校思政课“灵魂课程”之内涵意蕴和客观必然。从实践上努力追寻高校思政课“灵魂课程”之路径:补足“精神之钙”,将理想信念植入灵魂;促进思想解放,将主流意识输入心灵;坚定政治立场,将政治信念嵌入头脑;坚持知行统一,将传统美德融入行为。讲好有灵魂的思政课,塑造有灵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故事包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承载着深厚的思政教育意蕴。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最应该讲好中国故事的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感,必须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故事”就是要用生活故事、榜样故事、典型故事、发展故事激发兴趣、传达观点、渗透价值,通过“创设情境生动讲”“巧设问题启发讲”“直面冲突理性讲”“学用结合升华讲”四大路径“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政课的风采魅力和育人效力,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对于建设“大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能力,需要在知识素养、教学技巧及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实现“有话讲”“会讲课”“能讲课”,以持续有效地提升思政课教师讲课水平,有效推进“大思政课”构建。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内在本质和性质功能的重要论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涵,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方向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可以从何以要讲道理、要讲何种道理及要以何讲道理三个维度进行深层思考,掌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建设好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相似文献   

18.
梁杰 《河南教育》2023,(5):28-30
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意义重大,有着坚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教材与教法的关系。讲好“大思政课”,要从教师提升“内功”、打造“营养丰富”的思政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潘淼 《江苏教育》2023,(18):58-62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思政课程具有高、大、广的特点,而教育对象则具有低、幼、浅的特点,为此,教师要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即叙事。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它的作用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具体来说,叙事的路径要“深”,注意递进性;叙事的内容要“透”,注重清晰性;叙事的方式要“活”,注重生动性。  相似文献   

20.
分众教学是以“问题”划分群体,对不同受众施以不同方式与内容的教学模式。针对高职学生生源多样性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众群体,分别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思政内容体系”“面向同质群体的差异化思政内容体系”“面向优质学生的特色引领思政内容体系”三个层级开展分众教学。在授课中注重师生互动,使用多元反馈,坚持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满足高职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需求,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