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小学教师评价在外源性社会本位、知识本位观念的实效性因素影响下,评价本质偏倚控制及管理学校、多样化评价形式等物性功利。以人本位的内源性教师主体呈现“唯上性”状态,其中“主体性”是当前教师高素质专业发展的内质追求,是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有效实行的判别核心,受能动主体与关联客体双重影响。以教师自我评价主体性的意涵为逻辑起点,厘定“共同心理建构“”公-私”及“主-客”三维象限中教师自我评价主体性的特有属性、对立形象及二维向度,通过事实论证阐述对教师自我评价主体观念与行动的现实审理,理性追问自我评价中观念意识、知识技能、体系制定等主体性困境,提出围绕“主-客”体形成内、外源性的优化路径,外部保障向度以“学校”为中心,重构“有效的机制”与共享“共识性体系”;内部提升向度以“教师”为内核,重新审视教师评价观与创新理性评价法,从而促动教师自我评价主体性的回归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张霞 《科幻画报》2023,(4):69-70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深度融合,教师开始引入STEAM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探究性、主体性与能动性,架构一个有指导、有设计、有策略、有效果的主体探究环境。因此,本文积极阐述STEAM教育理念的概念以及实践特点,深度剖析STEAM教育理念与探究性实验的契合性,全面总结STEAM教育应用于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探讨。以期使初中生获得主体探究、能动积累、实验认知、循序渐进的体系化学习环境,实现初中生的多维参与、主动思考、实验探究、实训发展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3.
论教师主体性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主体性价值不应该因教育观念的变化而改变其重要性,它与学生主体共同存在于教育活动的矛盾联系中,需要给予独立的理论阐述。教师的主体价值指教师发挥自身主体的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并相应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特征是:价值取向的社会性,价值内涵的创造性,价值实现空间的广泛性,价值体现的潜隐性,教师主体性价值的实现,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主观努力,又需要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的积极配合,教师主体性价值能否实现,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是人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然而,关于主体的观念和实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讨论。比如学生如何从课堂的客体变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在哪里?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有何作为?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5.
学校在管理上要充分考虑"教师"这个最核心、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坚持"师本管理"的模式,即确立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建立有效管理制度,增强教师的方向感;尊重理解关心教师,满足教师的归属感;营造和谐环境氛围,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归结为如何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而发挥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恰当合理的引导.本文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使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作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谈点个人的作法.  相似文献   

7.
李鸿昌 《成人教育》2011,31(8):53-54
成人教育主体性是指作为成人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的主体承担者在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主体性的总称,表现为成人教育系统内部各主体的确立和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与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领域更缺乏对主体人的关注,存在着主体性的缺失,应考虑从提高成人教育管理者的主体意识、教师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等方面发展成人教育实践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所谓能动性,即指人的“自觉活动和努力”,是人作为主体存在物所具有的规定性。它包括着人的活动的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灵活性、自由自主性、创造性等原则。它是人的认识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的统一,前者指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后者指主体能动地改造世界。在毛泽东领导方法中,能动性原则得到了具体地运用,本文拟就几个基本领导方法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原则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必须使学生人人要求进步,人人能取得进步,人人自己学会进步,这种思想是基于对现代教育的认识。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个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能主动,积极地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主动适应,表现出学生个体的极大能动性,这就是学生的主体精神。是这种主体精神与主体地位,决定着学生人人有要求进步的强烈欲望。 现代教育完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尊重人的主体精神还表现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作为学校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建立在…  相似文献   

10.
对处于“一班一师”甚至是“一校一师”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来说,既遭遇着地缘身份上选择“游离城市”还是“融入乡村”,学科身份上姓“全”还是姓“多”,功能身份上做“教育者”还是“监护人”的困惑,又面临着逐渐降低全科教师的自我职业认同的潜在危机。为了准确把握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的身份边界,助力提升乡村学校全科教师职业认同,一是要综合政策与利益导向,完善本土化培养的长效留任机制;二是立足学科教学立场,明确全科教师学科专业发展认同;三是明确职业属性,厘清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功能身份边界。  相似文献   

11.
李群 《华章》2013,(15)
本文通过研究“问题本位”教学法的核心内涵,提出了基于“问题本位”的特殊英语教学模式。本文认为,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或仿拟的情景问题,引导学习者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求解情景之中,体验团队和自我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特殊用途英语知识,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成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和自我导向学习者。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探究“问题本位”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合理性,旨在建构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认识和实际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雁  张文秀 《教育研究》2023,(10):66-76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积极行为的重要变量。从抗逆力理论视角出发,考察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师能动性在工作压力与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学校融合氛围对教师能动性和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对融合氛围较积极的学校而言,教师能动性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应倡导抗逆力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即“看到”适当工作压力的积极价值,进而挖掘教师成长潜能,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的核心动力作用;积极创建和谐共生的学校融合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首要的一条教育原则就是主体性原则。素质教育把学生和教师一样看作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且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性的发挥。政治课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主体性教学思想,就要从长期习惯的以强调“传授”、教师指导和控制的教学中转变过来,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有自觉进入掌握政治课知识的境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所谓能动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行为自主 ,主要是指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教师作为教育实践主体 ,其主体性作用的主要标志是教育行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享有教育行为自主的权利 ,是教师教育主体地位被确认的重要标志。同时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 ,对“自由”有着强烈的期待 ,对“教育自由”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教师享有教育行为自主的权利 ,能够满足教师内在的心理需求 ,对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此外 ,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行使自主权 ,教师将因自身的主体地位得到学生和社会尊重 ,会反过来尊重学…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教学观的从知识本位到智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变化 ,课堂教学的重点也从传承知识、发展智力转变为促进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了使这一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我们进行了“自主—创新”语文活动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一、教学的指导思想1 以学生阅读为中心现代意义的阅读教学是以学生阅读实践为基调的教学 ,关注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水平。摒弃以“聆听教师系统解析”为特征的接受性学习 ,主张提升主体性 ,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主体人所具有的主动参与性、思考自觉性、探索发现的能动性。学生从事的不再是“识记”水平的…  相似文献   

16.
刘海燕 《考试周刊》2009,(27):113-113
中学英语教学“耗时较多,收效较小”局面的改变.关键之一是英语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和“基于实践”的教学观。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课改最难的不在方法、技术和基础条件.而是在于“人”,特别是教师主体性地调动与发挥。只有教师积极地参与才会有更好的地创造。学校应确立“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培训为依托,以利益为中心”的新教研思路,积极搭建各种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师身份是以教学职业为核心,关于教师如何认识自身工作和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框架。教师的情感在其身份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运用教育叙事探究的方法,笔者对三位在美任教中国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经历进行了探究,并建构了三种情感对教师身份发展影响的叙事,分别是沮丧感、受压迫感以及恐惧感。沮丧感的产生在于公司化经营的学校将教师视为职业化的符号,使个人的人性与情感被忽略。而情感在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受压迫感是激发教师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当教师因为遭受不公正待遇而产生被压迫感时,他们开始审视个人与学校环境的关系,并据此作出改变,成为能动性主体。恐惧感直接来源于教师缺乏对于新文化环境的充分了解,它也同时关系到教师是否愿意承担教学主导的角色。本研究讨论了情感的能动作用,学校或教育机构对教师情感缺乏支持的问题,以及叙事如何作为教师建构身份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帮助教师检视自身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新《纲要》突出强调儿童发喂的主体性、在儿童那里,主体性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教师应有选择地为幼儿提供材料,创造环境.促进幼儿与外部客体的交互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幼儿的美工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主动的自我构建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幼儿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方面的自主能动性。所以,教师正确分析、处理美工活动中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相关因素,对促进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学生在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能力和具有人文精神。要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由注重知识本位转向注重发展本位,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一、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教师必须确立好“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无自主可言。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没有教师对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