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南 《新闻爱好者》2011,(15):75-76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体验营销进行分析,阐述了体验营销的心理基础,并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体验营销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在传播品牌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讨论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的基础上,以哲学诠释学的相关理论为方法,对营销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以此为基本线索,构拟了一条由“营销传播”理论(MC)、“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以“整合品牌传播”(IBC)理论和“整合品牌促销”(IBP)理论为代表的品牌营销传播理论(BMC)以及以“在线营销传播”(OMC)理论为代表的数字营销传播理论(DMC)等四种理论连结而成的营销传播学理论演进之路,最终使这些散乱的理论在营销传播学的视域下达成了理论演进意义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60年里,营销活动已经从以产品为主的营销1.0时代演变为以消费者为主的营销2.0时代。如今,为应对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营销3.0时代悄然来临。新的营销时代,品牌传播手段和策略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从品牌传播理念层面、品牌传播行为层面和品牌传播视觉层面入手,对营销3.0视角下的品牌传播进行探析,并结合实例分析品牌传播策略,以期为企业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网络直播在信息传播上具有现场感真实、内容形式自由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能够快速聚合网络用户的关注。“网络直播+”模式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产品或品牌营销的新宠。目前品牌“网络直播+”营销模式主要有“网络直播+明星”“网络直播+线下活动”“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电商”等,企业只有根据品牌核心理念、产品特质等需要,选择不同的网络直播模式进行品牌宣传,才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或者APP等移动平台自身传播特性,充分显现了内容营销传播的优势,当前企业微信公众订阅号开启了移动内容营销传播的新起点。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微信公众订阅号的个案内容和后台数据,归纳总结移动内容营销传播以下内在特征:话题类型整合直接传播与互动娱乐促销;推送标题吸引受众关注,提升品牌影响力;文本内容提升转发量并增强品牌渗透力;图文阅读中带图首条优势明显,深化品牌内涵价值。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媒体开创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更是引发媒体在内容和广告营销方面的巨大变革.内容运营模式包括对传统媒体内容的盘剥和压榨模式、数据库构建内容的模式和发动用户参与构建内容的模式.同时在广告营销模式方面,互联网媒体的运营,除了传播内容、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也挖掘了多样态的营销模式,包括“一对多”式的广播式营销,广告主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式营销,为广告主提供以精准为目标的数据库式营销,发动用户参与广告主的线下活动式营销.  相似文献   

7.
在营销方式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病毒式营销逐渐进入国人眼帘,但在国内此营销方式尚未在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病毒式营销理论及案例分析,探讨了网络时代如何更好地通过病毒式营销的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病毒式营销对品牌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植入式广告不断发展给品牌带来了更广的渠道营销模式,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影视植入式广告文化传播特点和模式进行深层次解读,同时说明影视文化传播的策略是建立在“乌托邦式”交化韵基础之上,并且针对中国现在植入式广告文化传播的问题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巩晓珂 《今传媒》2023,(4):120-123
“仪式感营销”是在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的仪式观”概念上发展起来的。2022年“樱花季”,各大品牌将“仪式感”运用到营销策略中,结合跨界营销、社媒营销、小众营销、视觉营销和文创营销等方式打造了营销界的“春天”。除了将“仪式感”运用到营销策略中,品牌还需深耕中国文化基因、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增强品牌活力、注重“游戏性+体验感”,才能在下一个“季节限定”中脱颖而出,使品牌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需要营销,正所谓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由此,我们提出以“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来“整合”媒介,通过对媒介内部各个部门、人员的整合,以整体方式推出一个媒体,打造品牌,提高媒介忠诚度。电视资源的整合营销一直以来广受关注,从“组合”广电集  相似文献   

12.
整合传播:媒体争夺眼球的杀手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华 《新闻记者》2002,(10):16-18
“整合传播”风起云涌“整合传播”概念源自美国营销界 ,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流传 ,如今已成为营销广告企划界进行项目策划品牌推广的主要手段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那些“新闻炒作”与“媒体公关” ,就是广告企划部门在为广告主服务时利用传媒的一种方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 ,如何有效抢夺消费者的“注意力资源” ,是广告公司获取广告主信任的不二法门 ,因此 ,在广告界“整合传播”几乎成了一门显学。依据广告人的说法 ,整合传播的目标是致力于经营品牌关系 ,以此获得顾客的信赖和忠诚 ,达到积累强大品牌资产的目的 ;“整合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长江大学广播台经过8年探索和实践打造的品牌活动“主持人挑战大赛”的剖析,探讨了高校广播运用“品牌化”手段开展活动营销、创建立体化平台和运作品牌活动的过程,为高校广播突破传统“独白”式传播模式,建立打造品牌的“长效工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极大地助推了星座文化的传播,作为星座领域后入围者,陶白白凭借独特的内容营销策略,将星座情感话题集合,通过场景化表达、总结式陈述提升内容质量。在媒体营销策略上,陶白白丰富星座的表现形式,设置衍生话题形成裂变传播,积极与其他品牌合作提升IP影响力。在用户营销策略上,陶白白满足网友认识自我、社交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成为网友风险社会下的指引。在“陶白白热”的背后,也要警惕星座标签化对个体的限制,防止星座文化的过度狂欢。  相似文献   

15.
聂璐俐 《新闻前哨》2022,(13):73-74
在新消费时代背景下,流量模式不再是电商平台实现商业化的唯一途径。广告主需要从对流量的追逐,回归到对品牌价值的重视,KOL的营销价值也从“娱乐”流量转化为“种草”流量。品牌倾向于选择KOL进行“种草”营销,通过KOL与消费者进行连接,推广品牌与产品。本文通过KOL“种草”内容的现状,从KOL、内容等角度提出优化“种草”内容的策略。根据用户喜好、产品形式以及一些达人养成的经验给到大家一些TIPS做参考,希望对社交平台广告投放以及品牌广告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文倩 《青年记者》2016,(30):34-35
“娱乐产品”作为国家形象营销的新载体 互联网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主动性增强,传者应采取以认知主体为中心的服务式传播和对话式传播,由“传者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从“宣传”到“营销”,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阅听模式和传受关系对传播者提出的要求. 就国家形象的传播而言,从“宣传”到“营销”实质是将传播行为从政府体系向市场体系转移.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国家形象的传播是将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特殊信息进行输出,对于受众来说是一次以时间、情感和意识为货币的信息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7.
袁泽 《科技与出版》2007,(12):53-55
目前,图书出版行业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趋同化,消费者难以辨析;渠道竞争使得出版社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打广告找死,不打广告等死”的两难境地、“终端促销有销售,不促销销不动”的情形使出版社采用传统营销策略时在某种程度上难言其苦。因此,为了在限制营销成本的条件下提高其图书销售量,出版社往往采取某些新型营销策略,而事件营销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出版社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的营销手段。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广告传播及事件营销的概念入手,阐述事件营销对广告传播的重要意义,提出广告传播中运用事件营销的四大策略:公益活动,企业品牌、产品特性与营销事件之间的连接点,制造有“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和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9.
营销3.0的传播理念转变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传播主体也从"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为"人本中心主义",该理念将消费者还原为具有独立思想、精神的人类个体。在传播策略上,以价值观驱动营销,企业愿景与社会价值观的吻合能充分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营销3.0时代的整合品牌传播既要打破此前旧的传播方式和观念惯性,又要重塑品牌传播模式,从内容、受众、渠道的多元角度,探讨以人文精神为显性特征的整合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如今凭借单一屏幕进行营销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采用产品、品牌"内容化"、跨屏传播"乘法化",口碑营销"系统化"、品牌认知"互动化",企业品牌才能在生态式传播环境中生存并壮大。在同质化产品严重过剩、受众触媒碎片化时代,靠在强势媒体上重复一句响亮的广告语的品牌再也飞不起来了,必须把产品结合品牌精神和理念,以能够植入受众心智的多种方式、多种媒体有效组合才能打动消费者,并带动市场销售,如何跨屏传播的问题也由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