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多种先进技术而成的元宇宙开启了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平行空间,成为教育虚拟社区转段升级的创新突变奇点,即从二维社区平台转向三维教育虚拟社区。然而,元宇宙在为教育虚拟社区变革创设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某些潜在的伦理风险。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价值,包括时空拓展驱动学习增效、具身沉浸解蔽学习者身心状态、虚实融通增强知识内化等。之后,文章分析了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交往理性下人与“他者”的博弈、心流体验下学习者沉浸与沉沦的对垒、虚实场域交融下学习者认知与行为的错位、技术促逼下人与物的较量。最后,文章针对这些伦理风险,从主体间交往、自我觉醒、虚实共生、技术向善等维度提出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伦理风险的消解路径。对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进行伦理审视,可有效规避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可能带来的潜在伦理风险,保障元宇宙赋能的教育虚拟社区价值取向公平、合理,并促进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德性复归。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概念的爆火导致资本不断流入元宇宙的各项周边产业,其中教育元宇宙更是受到资本宠爱。通过对元宇宙概念梳理发现,元宇宙在翻译过程中存在语义偏差的问题,即便元宇宙与教育存在诸多勾连,但目前教育元宇宙的大火更多是资本炒作的结果,盲目地研发教育元宇宙相关技术与课程,可能会造成对既有资源的浪费,同时约束教育元宇宙的想象力。与其盲目跟进,不如对教育元宇宙的乌托邦式畅想,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构建教育元宇宙的未来图景。同时,对教育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伦理进行反思,防止教育元宇宙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本与技术的合谋,造成工具理想与人文理性之间出现人为断裂,最终将教育元宇宙沦为“奴役人”“异化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给教育伦理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导致的伦理困境和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主体的权利嬗变、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异化、人工情感与人机互动的情感危机、智能感知与教育数据的价值困境这四个方面。为了防范和消除这些伦理风险,“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为界”是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理性选择,教育责任则是“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应该做什么”伦理准则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内涵与逻辑,本研究以内在主义技术伦理为考量视角,提出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内在主义技术伦理考量框架,即:智能评价主体应关注技术的道德协同性,智能评价技术应关注道德算法设计,智能评价过程应遵循公平伦理规范,智能评价行为应依赖“人-智”伦理秩序。研究发现,内在主义视角下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存在的伦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僭越教育主体尊严,智能评价数据挖掘违反信息道德界限,智能评价算法偏误破坏教学决策质量与公平,以及智能化教学评价活动偏离人本伦理轨道等多个方面。为此,从内在主义视角提出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技术伦理规约路向:关注人文情感与技术理性的结合,树立需求本位的人机关系准则;实现有道德的算法设计与优化,合理保障师生教育自由与隐私安全;聚焦智能技术蕴含的积极伦理,增强对智能评价算法的动态监测;发挥智能评价的行为影响,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重要趋势。但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也隐匿着一定的伦理风险,呈现出隐私侵犯与责任失守、智能仰赖与茧房围困以及情感疏离与交流异化等多方面伦理风险样态。究其成因,与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偏移弱化人文关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技术素养的欠缺以及伦理规制与政策法规的迟滞等关联密切。据此,要强化责任自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责任伦理规制;回归教育主体,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聚焦情感向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教育场域中的情感温度等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既需要教育的帮助,也需要伦理的约束。劳动伦理阐发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基础,彰显了劳动教育的道德意蕴,也诠释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归宿。劳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技术化""形式化""片面化"等教育症结,使劳动伦理的育人效果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在劳动伦理培育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化劳动伦理教育规律的教学研究,将劳动伦理内化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探索情感体验的劳动伦理教育进路,推动社会形成尊重和崇尚劳动的伦理认知。  相似文献   

8.
聚焦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和学习理论,沉浸式学习研究网络(iLRN)发布《扩展现实与沉浸学习发展报告》。该报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教育元宇宙促进学习的七个潜在领域:促进真实学习体验、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在学习中融合沉浸式叙事、在STEM中整合沉浸学习、利用社交虚拟现实平台促进协作、创设沉浸式混合现实学习空间与实验室及开发未来劳动者的能力,探讨了组织机构和用户采用中访问、经济、互操作性、教师培训、教育内容、基础设施等六大障碍,并转向促进未来教育,提出XR资源、触觉反馈和感官接口、体积捕捉和动作传感、游戏、人工智能、基于循证的XR学习设计等六项驱动技术。基于此,赋能教育教学创新、构建具身学习环境、拓宽可使用工具集、深化技术融合应用、践行道德伦理规范对未来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元宇宙是高新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变革的产物,不仅与教育有智能、游戏、社交等共通基因,也凭借沉浸式体验、具身社交网络和虚实融生共在等特征为教育未来发展提供新契机。目前,元宇宙对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影响处于初级阶段,机遇和挑战同在。对学校教育而言,元宇宙将在教育形式、学习时空和教学模式方面带来突破,由此可使得师生互动更灵活、学习体验更自由、教育过程更具象,但对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技艺结合以及学生健康影响不可忽视。于家庭教育来说,元宇宙将提高对家长的要求,转变家教及其指导方式,此举对促进家教体验感提升、寓学于趣大有益处,同时家教观念更新程度以及教育阶层公平也应被关注。在社会教育场域,学习者感受以及教育服务随元宇宙发生变化,同时社教形式与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也更加普惠,然而对于个人生活规划、学习安全和自由产生的影响需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智能科学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隐匿着伦理风险,呈现出主体地位消解与情感疏离、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发展异化、个人隐私泄露与权责不清等多方面的伦理风险样态。其生成原因在于其与相关主体的技术素养欠缺、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自身的局限、伦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滞后等有着密切关联。为防范和规避这些风险,需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伦理空间、“以术为用”增强智能思政的技术治理、“以法为界”构建智能思政大数据责任伦理规制,推进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教育伦理生态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伦理精神缺失,即在教育中对升学率、就业率等数据的注重超过了对学生本身的关注,把受教育者当作谋取利益的工具。伦理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对利益的过分追逐压抑了职业道德,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伦理精神的缺失既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的知识生态的形成。应对伦理精神缺失的问题既需要教育内部的努力,大力加强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导向。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是推动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元宇宙应用的持续深化推动了包括学习空间、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等在内的终身学习要素的一系列变革。同时,元宇宙赋能终身学习也面临数据“碎片化”、信息“轰炸”、过度“沉迷”虚拟世界等问题带来的教育公平、教育价值和道德伦理危机等新挑战。基于此,应重点从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厘清教育元宇宙的发展逻辑、激发学习者的内驱力等方面促进数字时代终身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元宇宙通过虚实融合的数字交往深度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实融合衍生“去具象化”、圈群闭合衍生“去权威化”、交往耦合衍生“去中心化”等挑战。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包括: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实现多场景共在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仿真实践,提升个体创造力;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教育价值引领。该过程存在诸多挑战,要坚持理论灌输、人文关怀和伦理逻辑,有效规避技术风险,推动元宇宙嵌入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空间,其沉浸性、交互性、融合性和共创性特征将赋能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变革。元宇宙将会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场域、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样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心理。元宇宙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场景从“技术在场”到“具身体验”;学习过程从“算法推荐”到“个性学习”;学习资源从“虚拟数字”到“数智技术”;学习评价从“知识掌握”到“成长认证”。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应规避数字成瘾、技术至上和数据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如今,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滞后性难以相衬,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为何”问题虽已达成共识,但其本质“是何”“如何”落地等问题成为目前教育人工智能中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从认知科学、技术伦理和道德教育等跨学科视角出发,探析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理论溯源,构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体系的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以期为中小学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阶段旨在培养新一代负责任的“数字公民”,伦理教育要兼顾明言伦理知识和默会伦理知识的生成,从个体伦理知识的积累走向社会共同建构;既要面向未来的技术开发者也要关注新一代技术使用者,让青少年学生与人工智能形成和谐共处、相互调节的道德共同体;教学中通过具身情境法、思辨研讨法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素养,形成从认知到体验、从学校到生活的教育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元宇宙作为元宇宙的教育应用前景广阔,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推进其应用向纵深发展。基于LDA主题模型和人工内容分析对关于教育元宇宙的130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我国教育元宇宙研究主要围绕基本理论、批判审视、思政教育应用、学习赋能、场景创设、技术支撑、模型构建等7个主题展开,为教育元宇宙建构学理支撑、凝聚理性共识、铺筑可为进路、筑牢技术基座和汇聚多维创想积淀了丰硕成果。基于此,未来教育元宇宙还应从顶层设计、关系廓清、伦理规约、技术向善、场景拓展等5个方面着力:探赜教育元宇宙顶层设计研究,统筹教育元宇宙系统构建;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元宇宙逻辑关系研究,驱动两大领域协同演进;深入教育元宇宙伦理规范研究,促进教育元宇宙健康发展;夯实教育元宇宙意识形态属性研究,保障教育元宇宙向善属性;拓展教育元宇宙应用场景研究,牵引教育元宇宙实践落地。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技术生态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迎来了突破点。从技术应用论和社会空间论出发,科学界定职业教育元宇宙的概念,总结出其四类内涵特征:学习的主体性转变、群体的开放性感知、实践的虚实性融合和流程的一体式建构。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职业教育元宇宙四种应用场景:三全育人的虚拟信息载体、教学创新的融合共享平台、技能发展的创新演练环境和产教融合的开放协作空间。同时阐释四种应用场景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和伦理风险:育人目标难落实和多种教育难融合、学生沉迷诱惑产生依赖和伦理隐私未规定、技术算法有压力和操作成本过高、资本膨胀被绑架和校企协作未一致。并提出解决思路与路径,对职业教育元宇宙的深度应用提供参考指南,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从技术角度看,元宇宙是新一代人工智能、VR/AR/MR/XR、区块链、新一代通信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规模化统合[1],通过构造“一个与自然宇宙相映射但又能给人提供自由创造空间的数字虚拟宇宙”[2],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集成VR、XR、AI的元宇宙技术赋予了教育虚实深度融合、沉浸式交互的能力,将教育引入了教育元宇宙时代。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助",而助什么和如何助是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应从教育主体维度展开,其中教育管理者需遵循权力规约原则,具体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尊重原则、数据处理的理解原则和数据利用的边界原则;教师需遵循和谐共生原则,具体表现为人本原则、适度原则和关怀原则;学习者需遵循形塑自我原则,具体表现为良善原则、诚信原则和节制原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实践过程应遵循从个体的伦理认知、伦理行为到社会的伦理制度,再到个体认知和行为伦理的轨迹,即由个体走向社会,又由社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螺旋循环过程.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两种研究范畴——技术伦理和教育伦理杂糅交错,不利于伦理实践的开展,希冀跨学科学者能够专注于教育伦理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