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创作出了风格独特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不仅体现了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为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现代社会中国民族音乐要想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加深入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国际视野,提高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文化认同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传播渠道,促进民族音乐的全面发展.由王志国所著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研究》一书从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现状出发,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民族音乐的不同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邹筱丹 《新闻爱好者》2017,(1):I0002-I0002
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为了加强我国民族音乐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交流.需要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进行传播和推广。由王耀华撰写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经济科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胥晓 《传媒》2021,(15)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发展至今,吸收了丰富多元的时代元素和地域特征,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民族音乐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传播.但在音乐教育上,对民族音乐的关注还不够,如何更好地融合民族音乐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是当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由杨艳编著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研究》一书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特征,主张在多元化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理论观点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媒体是新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数字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受众覆盖面、更高的开放性以及更便利的交互模式,因此也是现代社会最高效的传播工具。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而融合媒体正是最优的传播手段。本文以传统民族音乐传播为例,探讨融合媒体技术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与特点,并讨论有效利用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开展民族音乐传播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5.
格日才让 《大观周刊》2011,(10):134-134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各民族又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光彩夺目,同时又多元一体,正是受这种民族传统的影响,在音乐领域中少数民族音乐袁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为缔造中国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角度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四种体裁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廖坤 《大观周刊》2011,(52):216-216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屠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冲击逐渐被边缘化,因此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须从多方面努力探索少数民族自身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宜洺 《传媒》2023,(2):69-70+72
<正>中国民族乐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被广泛应用于礼仪、祭祀、军事、宗教、民俗等活动中。民族乐器及其民族器乐文化推动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对丰富古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都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类综艺节目《国乐大典》即为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传统民族乐器文化的优秀代表。该节目由广东卫视与山西卫视联合推出,目前已播放三季,它以揭开中国音乐之美为主旨,采用音乐竞演与名家鉴赏相结合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视听盛宴。该节目在内容、形态上都与以往文化类综艺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王露,中国古琴家、琵琶家,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理论思想,代表了我国上世纪20年代前后音乐理论研究水平,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各领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具体到"一带一路"对音乐学术研究的影响,丰富多彩的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活动拉开了音乐文化国际交流的新序幕.就现状来讲,目前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界定尚未达成国际共识,在众多的学术研究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普遍,甚至是以地方利益为主导的狭隘之思,严重制约了"海上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播的健康发展.对此,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杜亚雄在成功出版《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后,再次出版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一书,成为"一带一路"音乐文化研究的"双珠",全面记录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之魅.  相似文献   

10.
赵去非  何方方 《新闻爱好者》2021,(1):后插9-后插10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极具民族性、传统性的文化载体,在增强文化自信、复兴民族文化、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化的创新进步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面临着日趋复杂的传播环境和更高标准的效果目标,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来持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发展。由王...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国家文化教育中的一种体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牵系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涉及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明确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注重教改实施,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它记录着各族人民的音乐创造才能,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文化有着突出的贡献.据史料记载,夏代就有许多的少数民族至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代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部门和官吏,汉代,中原地区和边疆"四夷"交流频繁,探险家张骞从西域带回乐曲《摩诃兜勒》丰富了当时的乐坛.同时,汉代乐种鼓吹的产生与少数民族音乐有密切的关联.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当时流行在中原的少数民族音乐,主要有鲜卑乐、龟兹乐、疏勒乐、西凉乐、高昌乐等.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琅琊王歌辞》等,都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当时宫廷音乐中盛行的"十部乐"大都是少数民族音乐,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与各民族对音乐的贡献分不开.宋代时期的辽、金、西、夏、喀拉汗等王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如出生在喀拉汗国的突厥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兼演奏家艾布·乃斯尔·法拉比创作了"拉克"、"乌夏克"、"乌扎勒"三套木卡姆,他还用拉丁文翻译了大量的音乐理论著作,把东方音乐介绍到欧洲.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音乐,尤其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民乐,可望发挥独特而深远的作用,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坚持民族音乐自身的特性,传播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的民乐文化;运用国外受众熟悉的方式进行整合传播,强调意境、情景和氛围的营造;运用现代科技强化效果等,是中国民乐"走出去"的要义.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数字图书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建立音乐数字图书馆原型中的三项关键技术, 即乐曲数字化、乐曲和音乐的检索和网上传播。具体将中国民族音乐简谱转化为数字化的五线谱, 建立转换程序, 让国外不懂简谱的音乐专家,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建立一个乐曲的全曲检索系统, 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若干新概念初步实现可供在因特网上访问的音乐数据库全文检索的试验系统, 建立音乐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结构并提出若干乐曲的样例。  相似文献   

14.
边红艳 《大观周刊》2012,(52):257-257
民族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因此,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郝光 《今传媒》2016,(10):44-45
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备走向世界的共同价值,其有效的国际传播对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推进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可借鉴长征胜利前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经验,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要素进行分析,探寻新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书云 《大观周刊》2012,(48):323-323
中国芭蕾舞剧从起步到繁荣经历了60多年,在这六十年里,舞剧音乐创造者不断深入民间,挖掘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试图将中国芭蕾舞剧音乐民族化、舞蹈化、戏剧化。本文通过以几部经典的中国原创芭蕾舞剧作品为例,并以主题的构建为主,简述中国芭蕾舞剧音乐中主题的民族性构建,以及中国原创芭蕾舞剧音乐主题构建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调式、音阶在中国原创芭蕾舞中的完美应用,由此推动中国原创芭蕾迈向民族化、地域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民族芭蕾舞剧.从而引领了芭蕾的创新潮流,为世界芭蕾舞乃至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玉梅 《新闻爱好者》2021,(2):I0007-I0008
优秀的中国民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韩小菲、冯丽娜、李晓琳、徐立群著的《临沂地方传统音乐郯马五大调研究》(2019年6月九州出版社出版)一书,特别深入探究了地方音乐中的郯马五大调,从侧面揭示了传播学视域下地方民歌的传播和发展,读后收获颇深,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起,我和我的学生们开始了以古琴为核心的寻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神的路程.从第一步开始,我们触碰到的就不是单纯的传统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精神,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文化面前,以几乎全盘西化的逻辑思维、运用科技理性量化分析的方式很难通达其中.于是,一个关于“高文化活性传播模式”的探索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电影观众,并在亚、欧、美主要国家集中采样,取得了十多万条统计数据,在广泛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平衡。2012年度调研报告通过数据,描绘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报告不仅是对2011-2012年度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上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的回应,也是对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报告认为:相对美、英、法、日等电影输出大国,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是,外国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在电影故事、电影音乐、电影哲学等方面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电影故事、字幕翻译、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报告对中国电影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唐代政治最稳定、经济最发达、国力最雄厚的一段时期,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本文从盛唐的音乐文化的发展、发展具体体现、发展因素以及传播等方面论证大唐盛世时期民族音乐的灿烂辉煌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