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采用专家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高等体育院校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内容进行分析,提出舞蹈课程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突出体艺融合的教学特色,倡导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优化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培养德艺双馨的优质人才。研究结果表明,“以德为先,以舞铸魂”课程思政理念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通过赏析舞蹈作品、巧用红色音乐素材、创作体育题材及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采取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该研究旨在为全国高等体育院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提供舞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院系形体舞蹈课程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就课程文化的实质、核心、本质、价值取向、特征及其建设意义进行了阐析。在此基础上,对体育院系形体舞蹈课程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剖析,认为课程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资源、一种动态的文化形态,其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源;形体舞蹈课程文化建设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大学生欣赏美的能力、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等;为此,提出了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形体舞蹈课程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形体舞蹈是一项将形体与舞蹈相融合的综合性训练课程,集体育、艺术、音乐等多种要素于一体,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塑造学生良好形体与气质、提升学生对美的表现力与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生活与艺术的追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形体舞蹈深受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关注与喜爱。然而,作为一个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尽管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形体舞蹈教学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形体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先对当前我国高校形体舞蹈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固强补弱的理念,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点内容,成为各学科深度教育的要点遵循,而民族传统武术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生衔接不畅、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突出不明、民族传统武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对武术课的育人过程进行分析,提炼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基于共生理论,通过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三个维度对民族传统武术课程思政面临的各环节及关键因素展开讨论,同时对“共生”视域下民族传统武术课思想政治育人路径进行展望,旨在为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晓东 《当代体育科技》2023,(4):189-192+198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整理,对大学生体质现状及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立德树人背景下当前普遍开展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国家不断出台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政策,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但政策实施的效果还得靠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进行落实,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不足是造成体质下滑的根本原因,而价值缺失是造成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不足的重要内因;体育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从知识技能传授到价值引领转变,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解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认知不足、意识不强的重要途径;以“强身健体、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是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方面践行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具体行为体现;在当前大学生体质状况整体不佳的形势下,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是检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德行操守。因此,武术是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能够实现其课程思政的价值。要实现武术课程思政价值,学校应当加强武术课程建设,武术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武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高校武术教学的目标确定、内容设计、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中,春风化雨般地融入思政元素,继承传统、发扬武术精神,引导学生将武术精神融于生活实际。文章通过挖掘武术中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武术课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桂阳 《体育风尚》2023,(9):95-97
课程思政,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举措,更是新时代推动体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一方面逐渐与大学培育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目标相悖,另一方面愈发难以满足高校排球课堂教学的时代需要,因此亟需深化改革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排球公共课之中,构建“课程+思政”的游戏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调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发挥体育课程独特的思政优势。基于思政教育创新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模式,凸显游戏教学的育人价值,可以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伊蕾  孙倩 《新体育》2023,(12):54-56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教师逐步加大了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下教育模式间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拓宽了教学场域,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方法,提高了乒乓球教学质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高校乒乓球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立足教学实践,结合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曾秀霞  许剑 《体育风尚》2023,(2):113-115
高校作为我国当前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基地,培养的优秀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独立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具备教学创新意识,能准确把握“三全育人”的内涵及其应用于高校武术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由此明确高校武术教学创新可以从育人主体、育人过程和育人方位等几个方面进行,不断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大环境的变化,说明了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原来单方面关注学生成绩转向兼顾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上。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加强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其目的是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三个向度: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建设要求的客观要求、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现实要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系统分析其价值意蕴。从三个维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合深度不足、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步履艰难,深入探究其问题聚焦。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三个角度:建构长效机制,发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性;掌握融合方法,增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创新育人模式,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指向性,深刻探讨其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杨品臣  刘江  毛爽 《体育科技》2022,(2):131-133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革新的必然路径,其对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国家体育战略的实现具有非凡的意义。文章基于课程思政视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新的变化形势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困境,建议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应遵循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原则,走出困境需完善体育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完善;紧抓政策文件的实施与落实;转变考核具体实施的方式;加强体育教师思政素养的建设,使实现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88-188,190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学科都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武术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项基本内容,高校的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充分挖掘武术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从理论、实践和价值等逻辑思路出发,推动知识传授向文化渗透深化,言传身教向竞教结合深化,体育教育向全人教育深化。探索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学校特色体育和高水平竞技体育等课程内容模块,积极搭建民族传统体育社团、体育课程思政基地和体育竞技项目等平台,不断完善体育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工作体系等,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正在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公共体育课作为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对于践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探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发展,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然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思政类专业课程的任务,与体育课程关系不大。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发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有着高度的逻辑关联性,都主张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要求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兴趣为导向。“教育性教学”理论可以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在实践中,要求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将育人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在体育教学目标上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要加大隐性课程的开发力度,将隐性的教育要素融入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中;要确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要将培养学生高雅的体育兴趣爱好与体育课程思政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王锦丹 《当代体育科技》2023,(36):119-121+12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具有共同的旨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可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也可从课外活动中的体育社团、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挖掘。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纽带的作用;探索和优化体育课程教材,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索教师评价标准,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发挥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大思政”理念的具体实践与深化。然而客观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思政内容有效性不强、课程思政督导落地性不强、课程思政输出检验性不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缺乏完整的教学组织体系、缺乏严谨的教学监督体系、缺乏振奋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此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体育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和体育对学生价值塑造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时代新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难点困境和实践路向。当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顶层设计引领功能发挥不足,体育教师主体动能释放不够,体育课程目标内容设计不优,课堂教学思政元素融入不佳等问题。应从优化课程思政组织与实施,跃升体育教师理念与能力,拓展体育课程目标与内涵,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与形式,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全面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飞 《体育科技》2022,(1):144-146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高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指标,是完成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及其路径。研究认为:充分挖掘并发挥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功能,凸显体育教育本身的育人价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做到“育体”与“铸魂”同向,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让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意志品质。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中,需要优化其呈现方式,优化教育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教育理念的更新,强化体育实践,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