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翔  夏敏  唐颖  王晓虹 《新闻记者》2022,(10):28-40+59
在社交媒体用户的连接和趋同过程中,各类用户局部的碎片化、区隔化得以强调,但对碎片化背后全局的同质性和统一性关注不足。重要的问题不仅仅是社交网络是否割裂为“巴尔干化”的一个个孤岛,而是它是否处于一个单一的“整体社会孤岛”之中。本文认为,社交媒体各类用户并非是巴尔干化或去中心化的,而是存在“中心化”的趋同结构,子类的碎片化分布只不过是全局用户中心趋同过程中的表象和局部。通过对微博用户子类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其一,子类越处于连接网络的中心,与全局各类用户的平均相似度越高,表现出趋同结构的中心化。其二,子类越处于相似网络的中心,与相似中心的相似度越高,表现出趋同结构的单中心性。其三,子类越处于用户子类连接的中心,也就越处于用户子类趋同的中心,并进而在类和类之间的社会连接中形成朝向共同中心的规律化趋同,表现出连接网络和相似网络的同构性。用户子类“巴尔干化”趋异和“中心化”趋同并不是冲突的而是统一的,这种中心趋向性的社交网络结构亟待进一步的理论重视。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的"去中心化"反映了媒介技术创新下社会变迁的"去中心化"趋势。在互联网语境中,流行语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公众对普通词语再生产的过程,其往往体现了对权力的"去中心化"。或者说,一个词语即使再平白无奇,一旦被公众赋予"去中心化"的意义,就具有广被传播,成为流行语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李先知 《现代传播》2017,(11):162-163
作为组织化实践模式的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社会的各个结构维度(1)。网络已经嵌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社会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存在明显张力,而两者的结构性意涵及其对网络行为的影响则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20):46-49
本文从实证研究结论出发,指出网络传播依然存在中心;从技术历史的角度探究了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特征,并分析了导致这种特征变异的因素;进一步论证了网络传播存在中心。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技术渊源在于其体系结构;因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影响,互联网在现实中表现为去中心化与中心化共存,即信息表达的去中心化与网络传播的中心化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依托于Habermas的公共领域和Dahlgren的构成性三向度理论,本文探讨了微博的公共领域表征。本文认为,从结构的角度看,微博颠覆和重构了我国现有公共领域的格局;从再现的角度看,微博为信息和意见同时提供了最大的可视性;从互动的角度看,微博成为民意平台的同时,也让公众与媒介、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扁平化和互动行为趋于前台化。  相似文献   

6.
党颖 《中国出版》2015,(12):38-41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在经过了快速发展之后,已经明显加快了社会信息之间的流通。但是,当人们在享受着新媒体带来快捷、便利生活的时候,自身和他人的权利却因各种因素而受到侵害,这就是微博侵权。文章对导致微博侵权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微博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法律监管对策:明确微博服务商的责任;及时履行审查义务;净化网络环境,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网络侵权法律,明确各方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联系多元治理主体的桥梁和纽带,微博参与社会治理是治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微博能促进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手段多样化、治理效率优化。政府利用微博监测环境、公开政务、听取民意、引导舆情;公众利用微博提高素质,实现民意表达和政治参与;NGO利用微博培育自身、联系官民、参与治理;企事业单位利用微博获知动态、优势推动。微博参与社会治理要坚持积极主动、分工协作、真实理性、权威公正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车佳桓 《中国出版》2013,(16):60-63
微博广告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结构,复杂的自身产业链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共同构成了这种新型广告形态的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即在精准营销与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尽可能使各要素之间利益分配合理化,同时尽快建立专业标准和科学监测体系,以保证微博广告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卉 《现代传播》2019,(5):24-28
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既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自信;也有助于文物的创新保护和活态传承。基于国内外文博机构开设微博用户的年度运行数据,分别从受众画像、应用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文博机构利用社交新媒体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建立现代化传播体系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彭增军 《新闻记者》2022,(10):53-59
与工业时代有序的累进式发展不同,科技进步如今进入一个爆发式且往往是颠覆性的阶段,犹如一本刚印好的日历,还没等翻开就已经跨年。因此,任何对未来的预测都近乎妄言。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人类社会已越来越媒介化。所谓社会的媒介化,简单来讲,即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全方位介入和渗透。这个媒介化过程夸张一点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诞生,而古登堡印刷机的普及则使媒介化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院系分馆的兴起与发展、“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争鸣、数字化浪潮对总分馆体系的影响等方面回顾了美国大学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历史演进。以此为基础,总结了美国大学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发展的历史经验,给出了我国大学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启示,包括多元构建、灵活运作,一体共建、全面协同,用户导向、技术赋能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有关"少年列席深圳政协会议事件"的相关"跟帖式"微博评论具有明显的狂欢化特征,但这种狂欢化并不具有全民性。对话状态下的"跟帖式"微博评论以非狂欢化的讨论为主,但对话的过程会对评论的走向产生影响。怀疑的立场和微博评论的狂欢化有着很大联系。微博评论狂欢化一方面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对事件发展的走向产生未知的影响,甚至危害相关方和社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Web2.0时代以多点对多点的“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解构了原有的单向文化的社会结构,正逐渐转向多元的双向文化的社会结构。“去中心化”是Web2.0的核心理念之一,并非中心消失和社会阶层的完全消失,是原有的中心意义被大大弱化或完全转向,是由高度集中控制向分布集中控制转变,变得更加个体化和多元化,直接影响了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呈现。  相似文献   

14.
媒体和法院作为微博庭审直播主体有着各自的优势,媒体是沟通群众的天然纽带,是监督司法的强有力平台,而法院对直播内容本身有着最权威的解读,对直播活动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微博庭审直播应以文字为主,适当辅以图片、音视频素材,将庭审现场全方位展现,同时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发挥互联网思维,使微博庭审直播成为推动司法公正公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许志源  唐维庸 《传媒》2017,(16):54-56
2016年美国大选自始至终伴随着两党候选人支持者们的激烈对抗,双方在社交网络上都出现了“信息茧房”的现象,滋生出极端主义情绪,加剧了社会的撕裂。因此,与回声室效应和网络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过滤气泡”现象在此背景下,再次成为美国学界的众矢之的。比起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想感知不同观点只需要切换频道或者买一张报纸相比,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准感官统计”能力非但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增强,反而很可能遭到技术算法的严重干扰甚至导致失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新浪微博"时尚"标签下的用户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样本用户间以及整个新浪微博用户间的关注关系分别构建了"相互关注"网络与"共同关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微博中该标签领域的权威人物及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相互关注"和"共同关注"的网络属性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表征人气的粉丝数、博文转发数、博文评论数这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社会网络分析指标的相关性,对微博核心用户的确定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的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不断生成新的传播形式,微博方兴未艾,微信已悄然兴起。微博与微信两者均具有移动和有线互联的性质,实现了跨媒体平台的沟通,微博兼顾了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三个范围内的互联,微信目前还局限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传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介形态、媒介内容、媒介生产的界限,然而又有所不同,在新闻发布方式上,微博新闻主要是用户自生成内容,微信新闻主要是网站推送;微信以虚拟场域人际互动为主,而微博兼具社交媒体和twitter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朱传欣在《警惕网络影视“三俗”化倾向》一文中指出,“三俗”,即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近一段时间以来,“三俗”之风在方兴未艾的网络文艺领域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网络影视“三俗”化的成因复杂,包括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社会结构重组、文化格局演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阳 《现代传播》2019,(5):85-91
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拓展用户市场、类型化创作和运营翻译网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在地化特征。经由实证调研展开相关的现状分析,从'中国故事、世界表述'世界内容、中国创意'的文本编码策略,打造'PGC+UGC+社群趣味'的生态文化圈的内容生产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在地化、差异化、精准化推送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及政府、市场与民间多元协调统筹的保障推进机制等方面,探索中国网络文学对外传播的在地化建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微博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的崛起与普及给媒体新闻评论的功能、内容与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媒体新闻评论"微博化"现象进行分析与探讨,如微博时代新闻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包括以微博内容为由头的新闻评论越来越多,选题来源更加多样化,还有新闻评论形式上的许多变化,如微博体评论的盛行。与此同时,微博对新闻评论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