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制度生活指教师在学校各种正式制度构筑的制度系统规约下所展开的一种规范性与能动性并存的生活。缘于制度设计所依循的人性假设不同,教师在制度生活中时常感到制度与教师主体不协调所带来的张力与冲突:非人格化制度设计与人情化教学生活相争持、理想型制度激励与现实型教师需求相背离、多种制度类型与多重性教师角色相抵牾等。化解冲突带给教师的教学压力,促使教师更加从容地适应制度生活,需要建构对教师主体深层关注的人文制度,营造情理兼备、民主参与的学校环境,培育教师实践理性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人类主体进行社会历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主体属性,其核心表现为能动性。能动性是指行为主体基于自身与环境因素,主动选择、决策判断并产生目标导向的能动行为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能力。主体性存在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能动认知与能动行为之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主体,其能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主体自身与学校环境的双重影响。因此,提升主体性视域下的教师能动性,应确立“师本位”学校主流价值观念,教师自身应树立坚定的能动信念,主动提升教学效能感,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激活主体自觉,确立“能动者”身份;学校管理者应营造积极的学校文化,创设“师本导向”的组织氛围,赋权增能于教师,构建“师本位”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归结为如何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所谓能动性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而发挥能动性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恰当合理的引导.本文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使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作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谈点个人的作法.  相似文献   

4.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研究制度由制度规范和行动策略两部分组成。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提出了教师教育与教学研究的整合、校本与大校本结合、实施主体的职能转换、政府学校个人形成合力四项基本制度;并从定位、队伍、方式、专业引领、信息技术运用、培训课程六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理念“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集中反映出经验主义的思想印记。通过再现与表现的途径,教师创造出教室里的生活情境,即教学情境。旨在依靠环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某些反应,达到教育的效果。在再现的物质情境或表现的虚拟情境,教师和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将体现个人色彩的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是一种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决定着教师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本文在探讨"发展性评价"理念蕴涵的基础上,以南京工程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为例,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制度、评价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探索,有效地促使教师将质量评价转化为内在需求,主动推进教学持续改进,持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得光 《师道》2013,(4):47-48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品牌学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取向日趋优质化、人本化、特色化。而学校品牌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表现对促进学校的制度机制的运行与改进,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制度与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发挥了其独有的优势与作用。校本教研从倡导到推行至今,在改进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自主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创新与整体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洁  王春燕 《早期教育》2013,(11):10-13
“生活世界”理论以人的主体地位为核心,以亲身体验为存在方式,以交互共同体为内在需求。然而,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制度化生活”将儿童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抽离出来,儿童主体地位的失落、儿童体验过程的缺失、师幼交互共同体的破坏,是班级“制度化生活”与儿童生活世界疏离的主要表现。只有规则与制度呈现灵活化、个别化、内需化,教师发挥引导、辅助、鼓励的作用,师幼关系中充满平等、信任和理解,才能使得儿童的“生活世界”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10.
该项研究旨在考察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工作满意度与教师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以我国五个省份的1402名乡村中小学教师为样本,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工作满意度与能动性。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能动性;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与能动性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乡村教师的能动性在学校文化氛围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表现出部分显著地中介效应,即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通过教师能动性间接影响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不仅具有能动性,也具有与其相反相成的另一特性——适应性。适应性和能动性是主体固有的二重属性。我们在肯定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应该对主体的适应性予以揭示和探讨。一、主体适应性的表现主体的适应性即指:主体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顺应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而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改造的特性。人类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对活动主体来说,一方面要能动地  相似文献   

12.
以素养发展为本的发展性学习发生于学生能动参与的活动之中。发展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借助能动改造外部客观世界而能动改造内部主观世界的过程。发展性学习的过程属性集中体现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归属是学生,而不是学生之外的他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亲历性。发展性学习所特有的过程及其属性,既决定了教师教导的必要性,也决定了教师教导的基本特征。教师教导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并表现学习能动性、独立性和亲历性的条件;为引起和促进学生能动、独立地学习,教师教导在机制、功能及具体方式等方面必须实现相应的转变。发展性学习的过程属性及由其决定的教导过程的特征共同要求,应建立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或教学形态。在学习中心教学中,教师的教导作用主要聚焦于使学生学习成为一种能动、独立的学习,并使这种状态的学习占据教学过程的主要时间和内容空间。  相似文献   

13.
教师开展行动研究面临专业伦理缺位的问题。应基于行动研究的伦理关系,确立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在师生关系上,以尊重、理解和保护学生为道德基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与学校管理者关系上,坚持平等合作、民主参与和专业判断的行为准则;在自我探究与实践反思中,保持改进、敢于创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与同行及专业研究者合作中,秉持民主开放、信任合作和专业自主的专业精神。教师行动研究的专业伦理,是在必要的制度规约下,教师主体不断的道德认同、承诺与践履,实现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的整合与同构,生成道德实践智慧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师职业是以研究为特质的:学校应该以教研文化重建为突破口,从制度的创生性、管理的人本化、教研的校本化和营造和谐支持氛围等方面,引领教师构建研究性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职业生活方式是以研究为特质的。学校应该以教研文化重建为突破口,从制度的创生性、管理的人本化、教研的校本型和营造和谐支持氛围等方面,引领教师构建研究性职业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学校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常常对学校的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化建设是特殊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健全的规章制度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制度管理是管理学校的基础。制度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凝聚了校长在管理实践中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手段。过去,尽管我们也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学校管理中,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如今,许多制度已成为套在教师身上的“枷锁”。  相似文献   

18.
塑造和谐的学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化是教师、员工、学生、管理共同形成的一种群体化。学校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化素养。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化的价值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化作为一种“深层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软约束”,它是常见的“硬管理”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学校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价值,塑造和谐的化,提高学校效能。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主体的政治属性、司法功能的政治面向、司法能力发展的政治动因等因素决定了司法能力的政治嵌入性;司法能力的社会结构嵌入、社会需求回应、社会正义指向、社会公众认同等因素构成其社会嵌入性的理论基础;而司法能力制度嵌入性可以从司法能力的制度选择与过滤、制度约束与导向、制度内化与激励和制度改革与创新等四个方面加以解释。司法改革和司法能力建设要取得预期效果,需要社会耦合性资源支持,改善与之冲突的嵌入性环境。  相似文献   

20.
职业素养是学生在职业情境下通过能动的实践性参与和反思活动生成的特殊身心结构。其生成的关键要素包括主体能动的学生、一定的职业情境及实践性参与和反思。当前职业院校中"学校本位"的素养教育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彰显、职业情境的供给及学生参与和反思的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因而,职业素养培育整体上需要从"学校本位"转为"基于职业"。具体路径为:赋予学生主体能动性;通过校企合作,创设干预性职业情境;激发学生实践性参与后的结构化反思,以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从零散的单位素养深化为结构化的职业活动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