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媒体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新闻媒体具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会对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的。新闻人的错误立场可能会造成评论失衡。本文将探究新闻人的立场与新闻报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虚假新闻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同时,虚假新闻的出现也为媒体在人民群众中的可信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从现在社会现状中可以看出,虚假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读者造成误导,对社会的诚信体系造成极大的破坏,从而对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社会危害的产生。本文从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出发,剥去虚假新闻的伪装,对其为人们造成的危害进行探讨,找出对虚假新闻全面管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生活在网络社会中。由于新闻的主要内容基本一致,为了使更多的用户浏览自己的页面,各网站发布了网络个性化的新闻评论。基于网络发展的新闻评论使得大众的观点、立场更加鲜明地表达,并影响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分析传统的与网络的新闻评论特点,讨论了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与发展共享。  相似文献   

4.
蒋晓丽  张骋 《新闻界》2012,(18):3-6,25
新媒体技术给新闻带来了一种新的尺度,解构了新闻的本体。以传统认识论"本质主义"的立场,这种解构必然造成新闻的终结,因为新闻的本体是新闻的生命;以后现代解释学"反本质主义"的立场,这种解构不会造成新闻的终结,仅仅会造成新闻的转向,因为在后现代语境中不存在新闻的本体。而后现代解释学的立场更符合新媒体语境,因此当今的新闻不是在走向终结,而是正在发生一次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5.
牛炜玲 《今传媒》2011,(4):138-139
"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是社会研究中的两种价值立场,这两个概念旨在说明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价值立场与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之间的联系。该文从新闻传播原则、大众传播的"把关人"理论这两个角度阐述了两种价值立场在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分析了二者在新闻传播中的相互关系,并对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传播活动中应怎样对待这两种立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董慧  徐婷 《新闻世界》2008,(10):33-34
现代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所以是必不可少,就在于媒介是公众话题交流和获得评价的平台。人们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进行理解。媒介的话语方式、立场角度都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所以,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责任。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一大批人。话语霸权对新闻媒介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新闻媒介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话语权和话语霸权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论述了媒介话语的两个基本特性:社会性和原则性,重点阐释了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和分析,并对媒介话语的其它问题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舆论导向是舆论工具社会作用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渗透着阶级影响,反映着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新闻的事实选择、报道的角度选取,报纸的版面安排、标题制作,广播员的语言、声调,电视的图象、播音员的表情,都能反映编辑记者和舆论机构对社会问题的倾向性和一定的立场观点,反映舆论机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支持谁反对谁的鲜明立场。所以说,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与舆论机构的立场观点是密不可分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向社会发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前进:错误的立场观点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必然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传媒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作为“把关人”的传媒从业者,就更要认清传媒职业属性,做一个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可是现实社会中,有关传媒人的新闻伦理失范和对新闻当事人及受众所造成新闻伤害的事件却频频发生。“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的报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此案报道的分析,探析新闻伦理失范原因,并探讨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侵权的法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的本质和新闻侵权新闻的本质是对事物的真实性的揭示,它所反映的必须是客观的事实,绝对不允许像电影、文学、戏剧作品那样用虚构的故事来再现现实社会。因此,真实性是新闻能够成立的基础和根本,新闻如果离开了这一基础,也就不成为新闻。如今,很少有不被纳入新闻视野之下的社会现象和事件,新闻已对整个社会和公众的生活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甚至可能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判断事物的标准发生变化。正是因为新闻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强大作用,使受到新闻关注的人或事的原有的一种状态结构被改变,并因此可能影响整个社会改变对其既有的看法或评价。当这种被改变的看法和评价对新闻所关注的对象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是由于新闻行为的不当所造成时,新闻侵权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吴迪 《新闻知识》2001,(5):31-32
40年代《申报》的社会新闻版,经常刊载上海本埠或全国各地的珍闻异事巨案异象、风花雪月等等新闻事件,都是当时的广大读所喜闻乐见的,然而,1948年4月至7月《申报》却刊登了一系列最终被证实是假造的关于“杨妹事件”的连续报道。人们因此不禁要问,在当时中国享有极高声誉的《申报》缘何做出了这样对广大读极不负责的报道,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诱发了此系列报道的出炉,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引起当时社会轰动的新闻事件,并揭示出对新闻“把关人”在判断新闻真伪和决定新闻权舍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静 《新闻世界》2011,(7):287-288
新闻专业主义影响着新闻文体的转变,并促使媒体确立了自身相对独立的地位,新闻的报道范围和报道方式也因此扩大。新闻专业主义影响下的新闻人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在新闻体裁上积极创新。服务民众的新闻观使报道的立场和选题更加贴近受众,使新闻操作呈现出更加职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时代传播观念变迁的讨论中,重思政治哲学的"公正"问题是有意义的.就公正的立场而言,(1)新闻并无先验性的神圣,新闻理应为了人、属于人、回到人;新闻处于社会传播之中,新闻正义在本质上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2)新闻应超越专业主义的局限,将本体性从公共领域转向"国家、社会与公共领域的总体"——只有在这一总体性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往往是接触新闻事件当事人的第一人,一条新闻便是从记者对于当事人的采访和后续的稿件撰写、传播中为大众所知的。新闻记者便是忠实的代表媒体向大众反映新闻事件的首要角色,其立场是否公正客观,影响着大众对于一条新闻的看法,甚至引导着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不但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本素质,还必须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人们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认识和使用普遍存在一种偏差,即强调不同社会条件下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的区别,忽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一般观点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材《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而判断新闻价值大小的具体标准是因新闻工作者在具体社会中所代表的社会集团、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立场不同各异的。事实上,这种观点是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否有倾向性?”这是一个争论了多少年的老问题了,然而至今却尚无定论。为什么会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呢?我认为主要是论辩双方各唱各的调,缺乏一个最起码的逻辑规范。主张新闻具有倾向性的人们,把新闻理解为新闻作品。既然新闻作品是有一定立场观点的人所写,他...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评论,顾名思义,就是广播电台阐述对于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的认识、立场、观点的文章.它的日常播出量没有新闻报道那么多,但为数不多的广播新闻评论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的旗帜,它对很多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分析,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引导社会舆论,鼓舞人心,指导社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新闻价值取向是媒体在新闻策划、组织采访和刊播报道时所体现出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新闻价值标准贯穿于整个新闻活动中,决定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价值取向关系媒体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媒体的生存与发展。若新闻价值偏离方向,必然误导社会舆论、造成公众不满。媒体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努力实现新闻报道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失实,可谓新闻界的一件头疼事。探寻新闻失实的原因,人们多从采访、编辑、写作方面去找,而从领导方面找的却很少。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要影响到人们的言行。正面的反面的新闻报道可以使复杂的社会成员对某件事、某个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意识。几千年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使得个别人利用舆论工具来谋私,在“私”字的作用下,用对策压政策,  相似文献   

19.
张环 《视听纵横》2009,(3):96-97
一、新闻播音中的情感依据:新闻既是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真实的反映,又是人(记者、报道者、编辑、播音主持人)对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认识反映,因而是人的主观选择,因此,人不得不把自己的主观选择——进而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倾向,乃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爱憎好恶、情感取向等,尽量隐藏于新闻之下,使自己制作的(写作的、播讲的)新闻保持客观、真实、公正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客观新闻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化了的意识形态,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它要受到持有不同阶级立场或不同政治信仰或不同认识水平的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观点的制约。这就使某些新闻规律具有特殊性。目前已被认识和掌握的特殊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新闻选择的局限性。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对新闻事实的选择要受到新闻政策的制约。哪些事实应该选择,哪些事实不应该选择,都要受到阶级利益和记者观点、立场的影响;受众欲知的,政策不一定允许知道,受众不想知道的,政策却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