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精确新闻的概念在新的报道形式中,"精确新闻"应是比较成型的一种。一些报纸也使用不同的名称,例如"公众调查"值得指出的是,若将"精确新闻"称作"调查新闻"是不妥的,在概念上混淆了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在英语中有两个词:Probe和survey,翻泽过来都可称为"调查"但前者是指一种深入的探查,在媒体上使用其意是调查性新闻;后者则指公众调查,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精确新闻"。调查性新闻在西方新闻的概念中,已有特定的含义,是指那些经过记者深入调查而产生的揭露性报道,也有人称为揭丑性报道。如1972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导致了  相似文献   

2.
李运龙 《新闻世界》2011,(11):197-198
对于灾难事故性事件来说,由于其具备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大性等特点,其较高的新闻价值使得很容易形成对灾难事故原因、现状及责任追究等的调查性报道。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对灾难事故调查报道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新闻摘要和新闻事件两个方面对央视大火的两篇调查报道进行叙事学分析,从而探讨灾难事故类调查报道的报道模式。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深度报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教程中提出的"三层报道"概念."三层报道"认为,新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所作的评论性和分析性报道.第一层报道是指倒金字塔结构构建的"消息"或"硬新闻",而后两层,就是以深度展示新闻内涵为旨趣的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给深度报道这样定义: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调查性报道中,人物、过程、背景作为新闻事实的构成要素都有其空间和时间坐标。调查性报道的话语生产作为一种意义生产,隐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绝对的任意性。调查性报道通过把人物"角色化"、历史"过程化"、背景"环境化"等情景建构策略,既拓展和延伸了新闻事实,又在一定的修辞情景中理性升华了调查性报道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晗 《新闻前哨》2013,(6):75-75
话题新闻是新闻改革年代纸质媒体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新闻表现形式,成为许多媒体全力经营的品牌"。它具有其他新闻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是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报道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新闻形式。、"话题新闻以平视的视角和传统的深度报道区别,又以思维的张力和传统的调查新闻分离,再以灵活的阐释和传统新闻述评迥异"。从新闻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新闻形式接近群众,贴近  相似文献   

6.
揭秘性:"求证式"报道的独特品质在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被关注的时候,有时记者用摄像机如实记下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报道所反映的可能并非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都是站在各自立场说话.怎么让被采访者说出新闻真相呢?由此需要"求证式"报道.目前,"求证式"新闻报道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我觉得"求证式"报道应该属于泛调查性报道的一种,它要求记者经过信息的收集和了解,不断求证新闻的内幕,最终获取新闻背后的事实.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记者调查围绕悬念展开,每次调查行为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求证、解决来完成."揭秘性"理应是"求证式"报道的独特品质.记者应该以层层剥笋的方式,构建独有的话语机制.  相似文献   

7.
调查路径是调查性报道重要的构成要素 和其他报道形式只报道事件的结果不同,调查性报道更注重"挖掘业已发生的新闻事件内在、隐蔽的联系,并向公众解释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4):7-13
《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史上一个巨大的成功,也是调查性报道的典范之作,关于其新闻成就已被非常充分地认识和阐释。然而,在传统的研究框架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和扭曲,从而呈现出单一的"媒体对抗政府"的神话色彩。本文梳理了水门事件作为一个"媒体神话"的形塑和解构过程,解析水门事件中一些被遗忘和忽视的重要因素,再度审视和评价水门事件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新闻业尤其是调查性报道的影响,并藉此观照今日调查性报道的一些新闻操作与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报道是每年一次的重大新闻报道战役,集政治性、社会性、新闻性于一身,成为万众关注的新闻焦点和万众参与的舆论焦点,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思想、言行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每年一次的全国"两会"报道也成了各大新闻媒体体现能力、展示风采、服务大众的竞技舞台.本文旨在从"两会"报道内容的构成及其新闻价值分析两个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在调查性报道中避免引发新闻官司?笔者结合一些重大调查性报道案例,从报道心态、证据意识、写作技巧和发稿窗口四大方面,浅析调查性报道的"四要四不要".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关乎政治,关乎经济,更关乎民生.据调查,在对民众调查的问卷中,教育问题是排在前几位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如此来看,做好教育类新闻的报道显然是赢得读者、赢得报业市场竞争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如何做好教育类新闻的报道?这里面的内容太多太多,在此仅就新闻发生时间与读者获知新闻时间尽可能做到"零时差"问题简要一述.  相似文献   

12.
调查性报道的力量和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性报道,作为现代新闻一种出色、有效的报道形式与方法,在西方新闻界一直备受青睐。普里策新闻奖中设有“调查性报道”专项奖。 它有别于其它新闻报道类型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调查目标明确,致力于揭示对受众有重要意义的事实的真相;第二,调查行动由媒体与记者独立完成,调查与收集材料是记者的原创行为。 今年四月以来,在抗击非典新闻大战中,调查性报道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闻现象。一些  相似文献   

13.
主题性新闻的缺失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性新闻是指那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以及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的重要新闻和大型战役性报道。主题性新闻的形式很多:系列(连续)报道、新闻专题、深度报道、特别报道等都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2,(7):77
《调查》栏目是山东卫视名牌栏目《围观》2012年全新改版后推出的一档新闻专题评论类节目。它除了具有专题节目的深度之外,更以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焦点事件为主要内容,以夹叙夹议为主要报道形式,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反映民生民意。《调查》的特质是时效快,有故事、有深度、有监督、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俞运宏  商建辉 《今传媒》2015,(3):162-163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方式。它发端于1972年《华盛顿邮报》记者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西方新闻界习惯将调查性报道与揭露、曝光划等号,如美同新闻学者罗伯特·格瑞斯认为,调查性报道一般是报道某些人或某个组织企图掩盖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8.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它被称作媒体的利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当前媒体上呈现的一些调查性报道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不精、调查不深、批评监督没有威力,致使利器不利,成为无查处结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与改进的烂尾新闻。如何使调查性报道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呢?以"中国新闻奖"作品为例,调查性报道应遵循选题的新闻价值要高、调查要深入、叙事要完整、逻辑更缜密、言辞要有度五大方面的采写要求。  相似文献   

19.
解释性报道来源于西方新闻学,在西方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充分利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提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它介于纯新闻(客观报道)和调查性新闻、新闻评论之间,比纯新闻提供更详尽的事实和有关的背景材料,记者可以根据事实进行解释和议论,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从根本上克服了纯新闻报道肤浅零碎的弊端。1978年版的《世界大百科》把它列为20世纪美国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西方的学者称解释性报道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1985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评委会开设了"释义性新闻奖"。  相似文献   

20.
段勃 《中国编辑》2018,(10):85-9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文体中居于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的调查性报道作品为样本,分析了中美调查性报道写作方面的共性与个性。认为调查性报道作品存在大篇幅、碎片化、调查性、逻辑性、平衡性等共同点,同时由于传播观念、新闻体制、传媒规范以及写作传统方面的差异,又导致调查性报道作品在文体、组构和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