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6,(19):29-35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可能充当社会信息网络的传播节点,固有的话语表达格局已发生逆转。而民众"借媒抗争"影响社会公共事件"失衡失序失措"式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南昌"象湖事件"的分析发现,自媒体时代民众"借媒抗争"呈现表达主体多元化、表达路径多维化等特点,从个人话语符号暴力化、意见领袖湿性化、群体记忆多元化的三维表达场景为切入点,文章重点分析了自媒体时代民众借媒抗争叙事话语的"技巧化"表达,探讨社会公共事件的相关传媒纾解机制,并尝试分析未来社会公共事件在表达语体、语境上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泛传播时代"的到来,传播属性分散化、全景化、扩展化、自媒体化、一体化等形态正在加速凸显。单一的媒介传输已不能适应社会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传播的泛传播体系,传统媒介正在被重新定义及归属于泛传播介质体系中。这种泛传播观念促使电视媒体泛传播革命化时代加速到来——以互联网络特质进行自身的改造、向交互性传播、多通道传播及多元化传播方向发展。《驾尚》就是在"泛传播时代"下应运而生的全新全媒体汽车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从情绪角度开展危机传播的研究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本文主张在关注危机传播中个人情感因素的同时,引入社会情感的维度,主要分析了"怨恨""对立""不信任"这三种在我国危机传播中主要出现的社会情绪。同时结合媒介环境的变化,分析指出在社交媒体时代危机情境下情感传播呈现出"后真相"、"后现代"特征,以期丰富发展原有的理论,对危机传播管理和舆论引导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始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间,内地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目前,疫情已经升级为全球性疾病大流行事件。作为以新发传染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与过去的2003年"非典"事件相比都离不开对信息传播的观察。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中国进入移动社交媒体时代后首次出现的全民性公共危机在这个新的传播语境和情境下,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危机传播研究在媒介信息传播、地方政府管理和受众舆论引导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与样态的同时,也给我国危机传播管理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改变。  相似文献   

5.
张杰 《今传媒》2014,(7):14-15,20
手机媒体在近年突发群体事件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论述了手机媒体在突发群体事件中的正负效应危机传播以及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优势展开危机管理,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正效应传播功能,并据此提出基于手机媒体的应对危机事件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自媒体高速发展,自媒体自身的特性和表达方式,极易导致媒体对某些事件过度解读,而两级传播中舆论领袖又容易使新闻事实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偏差,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坚守"让事实说话"的原则。同时,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更应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7.
舆论缓释——危机传播下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诗阳 《新闻窗》2009,(4):84-85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而舆论缓释作为危机传播下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核心,对于维护社会舆论稳态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当今社会巳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因此。媒体要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琪 《新闻世界》2013,(2):37-38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如何对危机事件进行正确、有效的舆论引导,成了新闻媒体理论及实践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媒体在危机事件传播中的社会责任、媒体对危机事件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媒体危机事件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加强对于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四个方面对危机事件的舆论引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如今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危机四伏,频繁发生的危机使得危机传播日益重要。当危机发生时,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着引导舆论、服务公众的作用,掌握舆论导向成为转危为机的关键。本文试以"山东疫苗事件"为例,从危机爆发的不同阶段中媒体应对与当时的舆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危机事件中舆论引导转危为机的范式,给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政府、媒体、公众应对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流量资费不断下降,个人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通畅.自媒体时代到来,在此背景下,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传播更加迅速.而突发事件的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以及其与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更能引起自媒体的兴趣,使其成为自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突发事件中自媒体的无序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广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要在突发事件中把控"首发效应",锁定"第一现场",做足"正面文章",最大程度地发挥主流媒体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2.
蒋萌  王芳镜 《今传媒》2012,(10):137-138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转型加快、社会矛盾加剧等原因,高校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危机,如自杀、食品安全、意外伤亡、谋杀等。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高度介入,新闻媒体传播迅速,为高校形象、声誉等带来一系列影响。文章以德弗勒的"双向环形模式"分析某高职院校危机应对案例,提出危机媒体应对措施,以推动中国高校应对危机传播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罗有为 《新闻前哨》2022,(18):60-61
任何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都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导致消极的社会舆论,引发社会恐慌,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广泛普及,新媒体、自媒体大量出现的背景下,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速度会更快,传播范围会更广,引发的后果更难预计。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新闻媒体必须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社会使命,快速的介入、控制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信息传播,引导社会舆论,并做好相应的解释、教育以及澄清和问责工作,防止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扩大、蔓延,以维护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特点,阐述了新闻媒体应当在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最后主要就社会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工作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信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社会传媒生态系统发生巨变。本文以"绥中东戴河新区宰客,旅游市场混乱"微舆情事件为例,通过试析微舆情传播特点、舆情危机表现力等,阐述市县两级政府在微舆情事件中化解危机的具体操作,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袁媛 《东南传播》2016,(8):77-79
由社会化媒体引发的传播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绿化"了媒介生态,实现了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的权利逆转,为公众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提供了正规的渠道与路径。一方面这种表达能力、维权意识、参政意愿的提升督促着相关部门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时朝着更加人性化、民主化、法制化的方向改进;另一方面作为双刃剑的社会化媒体潜入在诸多矛盾突显的社会转型期,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公共危机事件,为政府的管控、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隐患。本文拟从媒体的调控、用户的引导、政府的管理三个视角探析社会化媒体中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甘玉锋  汪莉 《新闻世界》2014,(12):26-27
近年来各种危机事件以空前的速度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在危机事件中,媒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对化解危机至关重要。本文从危机传播的内涵、我国媒体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媒体如何做好危机传播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危机传播的现状和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态事件.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危机事件出现了有别于以往的发展和走向,即危机呈现更加多元化、频发化、规模化、难控制以及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环境下其对公共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6):40-42
在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反应快速及裂变式传播,对主流媒体的反应速度和传播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自媒体反应的随机性、非理性又对正面、理性舆论场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会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不良影响。主流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理念、丰富手段,理性、客观又有效地传播信息和回应舆论,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成都"11.26音爆事件"为例,通过对自媒体和主流媒体反应的比较,提出如何加强主流媒体传播的一些思考,以期对传媒实践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危机传播的研究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蓉 《东南传播》2010,(7):76-78
我国危机传播的全面研究从2003年SARS爆发后开始。自2004年第一本有关危机传播的著作诞生后,学界便兴起了研究危机传播的热潮。有关危机传播的文章与著作很多,内容涉及危机传播管理技巧、危机中媒体的角色与功能、媒体与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危机事件实证研究、国家形象与对外传播等诸多方面。但是,研究中尚存在着重复研究的现象、理论研究过于贫乏、研究领域过于集中、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等缺陷与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克服这些缺陷,从而形成一套成熟的危机传播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进 《东南传播》2012,(6):41-43
自媒体时代一改过去传统媒体对话语格局的垄断,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民意表达阵地。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相比较网络的舆论监督触角更宽广,传播更具有发散效应,往往能够形成声势浩大的"民意广场"。各种新媒体形式迅速发展,使舆论信息随时随地互动传播,其参与主体多样复杂,内容数量庞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给危机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篇以宜黄拆迁为案例透析自媒体话语权对公共事件危机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