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说文解字》中建筑词的界定与整理,描述出《说文解字》中建筑词的概况,尤其是重点分析与建筑材料有关的建筑词,通过对这些建筑词的研究,发掘出中国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装饰是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建筑风格特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古代的装饰手法锻造了中国古建筑富有特征的外观,更让建筑艺术具有了思想内涵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的分析,展现她的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肯定她在我国古代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的分析,展现她的卓越才华和杰出成就,肯定她在我国古代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文学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片段、零碎的状态,以致人们对于古代女性文学尤其是抒情传统知之甚少,为改变这种情况,邓红梅教授写了《闺中吟——传统女性的精神自画像》、《女性词史》等论著。《女性词史》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书在词体、词史的领域里,揭示了中国古代女性词的深长意蕴及其不同于男性词抒情传统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就禅文化等相关概念作一个初步的阐释.接着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禅文化的发展和及其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的关系,以及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着重就中国当代建筑建筑环境艺术如何承传与发扬中国禅文化,设计出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环境艺术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进而指出重塑精神家园将也必将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7.
词兴于唐,随着词体的形成,唱和词也应运而生。唱和词是中国古代词史中的独特景象。对唱和词进行整体研究,考察其产生渊源、演进脉络以及各时期的题材和艺术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在<建康实录>中有真实的记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是中国描写亭阁的佳作.唐宋以后,我国的古代建筑逐渐趋于个性化.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客观上成了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一次总结,成为治古建筑者和中国建筑史者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宫殿建筑情况的必读之文.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的亭阁建筑并表现了人文情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和再创造时期,在众多作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再现.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散文中关于建筑的叙写,不仅对当代作家写好建筑名篇有启示意义,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古建筑,研究建筑史,不能忽视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建筑、古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可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继承与弘扬这笔文化遗产,是我国作家、建筑家和文学研究者、古建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9.
佛教是一种人文思想,佛教哲学的重心是人生论,同时也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宇宙论思想。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的中国化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极富智慧的中国佛教哲学,并与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艺术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光寺作为唐代木构建筑中的典型范例,集中体现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文章通过对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艺术中的彩塑、壁画和塔文化中所展现的佛教文化的描述,阐述了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透视了佛教文化对唐代建筑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带队学生到苏南、皖南等地的江南古代民居进行专业考察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的论述,说明了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充盈着东方建筑审美的特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深刻影响,从而揭示了《专业考察》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温庭筠诗词声韵的考察比较,发现其诗与词韵律具有相通的美学特征。温词的用韵明显受到其七言古体诗(其中大多是古题乐府)的影响,就是说乐府成为温词的声韵来源与产生基础;另一方面,两又有着各自的审美趋向,温诗尤其是近体诗格律工整严谨,古体亦是以人律为常,而词则更趋灵活多致,开后起词韵运用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柳永词传播的繁荣与回归期。对清代主要词籍著录柳永词情况的定量分析显示,此期著录柳永词之词籍在数量、种类、信息载量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但词籍彼此之间趣味迥异,呈现向南宋雅化词学思想的回归。回归之中又有新变,词谱、词话著录柳永词的火爆情状与大量"名词"的诞生,说明世人对柳永词艺术成就的认同程度正在进一步提高。柳永词中可称"名词"者17首,成就"名词"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熊琏词论     
熊琏是深受词学大家况周颐赞赏的一位女词人,她有题画、赠答、闺怨等多种题材的词作。其词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展现了清代平民才女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清代女性文人的开阔视野、理性思维和深刻的精神苦闷,感情克沛,极富感染力,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女性词作的特征,在清代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月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词人、词学家,也是我国古今词人中存词最多的杰出词人。月人的词作,内容包罗万象,凡小说、散文、诗歌能承担的反映生活的功能,月人的词都可以承担。《何满子》叙写游泳池开业,《浪淘沙》叙写观山,皆能言人所不能言,令人生发豪情。  相似文献   

15.
用保存有丰富古代汉语特征的方言分析古代诗歌,有助于克服语言障碍,探索作品的本原形态。本文利用分散留存于闽南语及赣方言中的古汉语语音特点、特殊词汇、语法现象,分析了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和上古时期的《诗经·东门之池》、《诗经·何彼秾矣》、《诗经·将仲子》等5首古诗,表明方言学与古代文学的学科交叉,既有利于在古籍整理中进行正确释读,也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古代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旧体诗词是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典范,但旧体诗词格律严,不易学。当今写旧体诗词可以严守"诗谱""词谱"规定的格律,也可以放宽格律尺度,而且放宽尺度是旧体诗词的发展趋势。放宽格律尺度是旧体诗词"改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初唐诗人沈佺期一直都被认为是律体的定型者之一,其近体诗比较注重首句入韵,格律较为严格,虽然存在失粘与失对的情况,但这些微小的瑕疵并不能动摇沈佺期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19.
对李清照词的追和与模仿开始出现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代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历代词人共有53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通过对这些和韵词作的检索及有关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的诗文中引用了大量古圣先贤安贫乐道的典故事迹。一方面,陶渊明以古圣先贤为榜样和知音,为自己孤独的灵魂寻找精神慰藉,冲淡内心之矛盾;另一方面,陶渊明又不完全苟同于古圣先贤的处世哲学,他的安贫乐道带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是魏晋玄学人生观的产物之一。陶渊明的一生是一个和魏晋自觉精神相一致,呼应心灵需求,寻求自然适情的过程。他的自然适情是通过诗酒而实现的精神自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