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04,(2):62-62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填补了我国人身损害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的法律空白。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表示,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侵权人承担责任和风险,是制定此司法解释的司法理念。一、学校、幼儿园要对校园伤害事故承担过错责任解释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  相似文献   

2.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这是每个人的自由。照理说,任何其他人,都无权干涉他人做人的原则,除非他人的原则触犯了法律。投资者做投资,同样也有原则。我  相似文献   

3.
个人财产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使用权,个人拥有在不损害他人正当权利的前提下自由使用和处分自己现存财产的权利;二是获得权,个人拥有在不损害他人正当权利的前提下获得财产的权利;三是排他权,个人财产权只具有个人属性,非经本人同意,绝不允许他人或组织使用个人财产.美国宪法的一大特色就是以成文的方式缔造了超出政府权力干预范围之外的更高的法律--"权利法案"--宪法修正案前十条,明确了一些只保留在公民个人手里的基本权利.在总共十条的"权利法案"里,有五条涉及保护个人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学校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何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作了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这是我们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载体,即“以感恩教育为载体”之意,也就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感恩教育这一途径,向未成年人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引导未成年人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未成年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本文就感恩教育载体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运用谈一点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力的实现因民事行为能力之不足而受到影响,未成年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社会后果和法律意义的正确认识,可能实施不法行为而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对其监护人的民事责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我国的监护制度立法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人保护仍存在着很大缺陷,有待我国民法典能将监护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智尚未完全发育,受到各方利益的引诱,或出于一时冲动,触犯了刑法,在今后的就学、就业等诸多领域都容易受到歧视,很难回归社会。真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吗?能否给这个特定群体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未成年人前科消除制度在社会防卫和未成年人保护之间力图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对于社会危害性低、再犯可能性低、人身危险性低的有前科的未成年人,封存其犯罪记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精神。  相似文献   

8.
孟德荣 《家庭教育》2004,(2A):46-46
你的儿子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并没有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对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我国实行的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均有明确的规定。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  相似文献   

9.
人有能力追求财富和荣誉,是好事,并非坏事.但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名利之欲膨胀,违背道德,触犯法律,就将有害于社会.仗义疏财,是大智慧;见利忘义,是无耻之徒.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要有勇气回报社会,国家也要表彰他们的善举,把财富转化为荣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了解法律常识、形成法制观念和培养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社会课法制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最基本的法制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法律的社会价值,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规范与他人(以及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约束个人行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从而达到"知法—守法—用法"的教育目标. 对儿童、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国法律的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学生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庞大的群体,也是最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之一。学生受到的伤害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教职员工的行为及教育、教育设施的瑕疵给学生造成的伤害;二是由于校外的第三人或他人饲养的动物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对这两种损害有关责任主体无疑都应当予以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美好的情怀.中华民族素有"感恩"的传统,表达了人们对他人帮助、对社会关怀的美好感情. 感恩是情感需求的满足 人,离不开群体,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的巨大链条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间为他人付出.而我们自己也在不知不觉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整个社会就是在这种不间断的付出与获得的循环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致害的损害赔偿责任,是指未成年人实施加害行为致他人损害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对受害人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相关规定存在诸多疏漏,有必要借鉴各国立法,立足我国实际,在未成年人责任的归责原则、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未成年人与其监护人的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第一目隐私和隐私权。【课标分析】本目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1)针对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上的偏差。长久以来,由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整体社会环境缺乏个人隐  相似文献   

15.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学校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何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作了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让个人站立起来所谓让个人站立起来,指个人由不独立到独立、由不自由到自由、由缺乏个性到个性鲜明的历史发展过程,站立起来的个人就是能够独立、自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的个人。个人存在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我等基本关系中。让个人站立起来,就是在个人存在的基本关系中确立起个人的独立性和价值性,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一)个人享有自我发展的基本权利个人任何时候都只能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之外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在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发展阶段,个人缺乏独立性,往往存在于社会的强制之中,社会也无法为个人发…  相似文献   

17.
1999年6月28日,我国通过首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部法律的实施无疑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也会因此承担起更多的义务与责任.但是,两年过去了,再看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状况,仍让人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18.
环境侵权是因行为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财产权、人格权以及环境权受到损害,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侵权行为。环境侵权法律救济是环境法和民法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同一般民事侵权相比,环境侵权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环境侵权法律救济也应有自己的特殊理念。从有效救济和全面考虑的思路出发,环境侵权法律救济的基本理念应确立为:环境(权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兼顾;受害人保护之适度倾斜;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之并重;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之结合。  相似文献   

19.
当康德让"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扎根内心时,也暗含了道德为一种美好信仰的态度.然而在愈发展愈复杂的社会中,道德,于很多人看来不甚美好.道德与良知在铺天盖地的德育宣传中更像越垒越高的城墙,人被唾沫左右,也被内心左右,让立世成为没有答案、充满挣扎的谈资. 可惜的是,人们总记得星空很高,却忘了仰望星空的那份亲切感与触手可得的满足.道德亦是如此.面对震耳欲聋的口号声,人们忘记道德并不高大,作为人的初心,卑微而不卑贱.我们需要仰望和敬畏的是法律,道德则能成为安心立世之本.  相似文献   

20.
“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人随意图画.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