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言之美     
读宋词,常常陶醉于其中的无言之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柳永;“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李煜。这些句子,一读就让人鼻酸了,心醉了。尤其是前者,其情境实在凄美:京城之外,设帐饯行,一场急骤的秋雨刚刚停了下来,一抹如血残阳映照着长亭,一对恋人在寒蝉凄惨的鸣叫声里,默默无言两眼泪,就要分别而去。即将远行的兰舟停放在一边,无情的老艄公在一遍遍催促。可怜此时一别,不知何年相见,胸中纵有万语千言,此时竟是片言难发。两个人就这样,泪眼对着泪眼,正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是历经之后的深沉,无言是…  相似文献   

2.
薛吉辰:古诗中有很多用“无言”直接表达情感的例子。“无言独上西楼”,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幽禁深院,无人共语,独上西楼时的“无言”,表现了他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的内心感受,包含了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和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而王弗不幸早逝。诗人梦到爱妻, 十年离别,该有多少话要说,可是夫妻相见了,却是“相顾无言”。“无言”实际上包含了千言万语,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与凄凉之感。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言”还可以起到  相似文献   

3.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从皇帝沦为阶下囚,李煜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哀伤与孤独。在这首《相见欢》中,他就真切地写出了这种感受。词的开头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既已“无言”,且又“独上”,词人的悲伤寂寥之情可见一斑,况且,说了又何用?又有谁能够理解他呢?辗转之间,愁情满怀。正如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说:“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然而登楼之后,残月如钩。俗话说,月圆两相依,月缺人离散。此时的李煜国破家亡,如雨中浮萍,风中飘絮,这样的残月又怎能不让他黯…  相似文献   

4.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格子爸问小格子。不知道。小格子坦然回答。“境界啊!”格子爸跑来跟我学小格子的回答,两个老大人一起由衷赞叹小格子好有境界,什么“有我之境”,什么“无我之境”,大人的什么这个“境”那个“境”,统统在小格子的“境界”之下。所以真不想叫小格子长大啊,很担心长大了这“境界”就消失了,叫我们再找谁当学习的榜样呢!求你件事,别长大,好吗?我时常带点傻气地请求小格子。“告诉你吧,这话你已经说过一千遍一万遍了!”小格子对我的痴问题有点不屑一顾。真的有那么多遍吗?我不是一个絮叨的人啊。●生活…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他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寒春,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园林、建筑,向来对“空白”二字情有独钟,并因此而有“官欲止而神欲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等标准或境界。而诗文中的“无言之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则更是把“空白”艺术推向极致,并成为历代作家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可以有三种境界:一是不要说,言外有意;二是说不尽,言不达意;三是说不出,无言表意。当我们面对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时,都会身临无言之美的这三种境界,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或是“此中有真味,欲辩已忘言”。但最令人回味的还是说不出的无言之美,而社会之美中的人性美恰恰带有这种意味。在大师们的笔下,我们就时常能遇到这样的人性之美而说不出。《摩诃摩耶》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享有盛名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深受封建种性婚姻制度和惨无人道殉葬制度迫害的少女摩诃摩耶与相爱青年罗耆波的不幸…  相似文献   

8.
“无我之境”:审美静观的极致 “无我之境”,是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诗歌美学命题。“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我以为这段话的理论意义极为深刻,它实际上已对我国诗史上源远流长的两种审美模式(以屈原、李杜为代表的审美进取与陶潜、王孟为代表的审美静观)的极致境界,作了相当精辟的揭示,只是没有使用精确的理论概念,加之个别例证不准,致使这对具有深刻美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散文当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但散文之感又不能局限于“小我”之私,应该是在视域上有所拓展。王浴海先生的大部分散文都能注意到“思”的扩张和“情”的蔓延,气象也上渐臻“厚重”之境,这一感受直接来源于最近读到的《另类全裸》一文(《人民教师》2004年第8期第56-61页)。这篇9000字左右的长文写的是咱教育界的事,集中描写了两个人物,透过这两人的言行对抗和心灵交锋反映了那个特定年代的人性冲突。一篇长文,连读三遍,方才觉得过足了瘾。性鲁智钝,一时难赞一词,心中突然冒出“骨质散文”四字。这是我的杜撰,据说文学如今进入了散文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家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使此身适其“境”“境”字组成的词有虚实之分。实指的,如边境、环境、处境;虚言的,如梦境、情境、意境。人皆处其“境”,人亦有其“境”。“家境”是说经济状况,“心境”是说心理情绪,“境界”是说思想觉悟。如此,一个人总得受其“境”的制约。“境”可以造就人...  相似文献   

12.
天地间万物存在的惟一根据就在于其“自性”,“自性”只能是“自生”的,“自生”就是“独化”。而独化论推广到人生境界上,就是要达到泯除差别的无言无意之域的混沌境界,即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13.
从王国维的哲学思想及其创作角度来看他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体现了他的悲观思想而反映为忧患与伤感之情,“无我之境”则是王氏渴望超脱“有我”之苦楚,进入一种“无欲”“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王国维集诗人与哲学气质于一身的体现,也正反映了他的两种不同的思索宇宙人生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无我之境”说的合理性金秋在《人间词话》这一著作中,王国维先生将“境界”划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类型,历来让学术界的传统型学者颇有微词,甚至认为:“其实一切文学本不可能有所谓无我之境”,所谓的“无我之境”是一种“唯心论调”(见郭绍虞主编...  相似文献   

15.
“阑干”是唐宋词中常用意象,词人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构筑出种种优美动人的意境。阑干与不同词语组合可呈现出不同的词境,如香艳之境与忧思之境。除了能够创造出多种词境外,“阑干”意象在词中还具有多种功能。如道具功能、依倚功能、屏障掩映功能。唐宋词人频频选择“阑干”意象表达情思的原因有三作为必不可少的装饰性场景;“词为艳科”的特质;作为人们心态变化的见证与记录者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静”美是中国文艺的审美理想境界之一,在儒释道关于“静”之观念影响下,中国文艺中的“静”美乃是一种空寂之美、安宁之美、清幽之美,它与“淡”美关系密切,“静”境的构建与营造某种程度上即是“淡”美的重要体现,一为“冷淡”,即空寂;一为“恬淡”,即宁静。这决定了中国文艺“静”境主要有两种形态:“空寂”之境与“宁静”之境。“空寂”之境的意象主要以“寒江渔钓”为代表,“宁静”之境的意象主要以“归去来兮”为代表。中国文艺中的“静”境象,无论“空寂”之境还是“宁静”之境,亦无论与之相应的“寒江渔钓”意象还是“归去来兮”意象,皆于静中蕴藏着生命之旋律,充满生命灵动之气,彰显与铺展出一股生命之绵力。  相似文献   

17.
王立宪 《学语文》2005,(2):7-37
我们注意到,文学中经常出现“无言”的字样。比如自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秦观《江城子》中的“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苏轼《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里,不论是“无言”,还是“不言”,都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东船西舫为什么悄无言?是因为听众已沉浸在美妙的乐音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一、空白语言诗文中有“无言之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在《药》和《祝福》这两篇小说中,作者就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药》中写华老栓拿了人血馒头回家时,提到了“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这“古□亭口”中的□是个什么字呢?显然,作者不是不知道。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在浙江绍兴县城内的轩亭口有一牌楼,楼上有一匾,匾上题有“古轩亭口”四个字。秋瑾烈士于1907年在这里就义。作者不把这个“轩”字写出来,是有意运用了空白艺术,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表…  相似文献   

19.
庄子“言义观”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得意忘言”,庄子追求的理想之境是“无言”。庄子的这种“言义观”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富于简淡、空灵以及深刻的暗示性。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