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可以分为三大块,即白银时代的文学、具有74年历史的苏联文学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俄罗斯文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海外文坛     
俄国文学经典热销日本俄罗斯经典文学近来风行日本,各家出版社纷纷推出全新译本,许多书店特辟了俄罗斯文学专柜,5卷本的《卡拉玛佐夫兄弟》最新日文版销量更是突破80万部,令人不禁发出恍如隔世的感叹。  相似文献   

3.
当代俄罗斯学界的文学批评家,如杜纳耶夫、叶萨乌洛夫、扎哈罗夫等人通常把宗教性视为俄罗斯文学的首要属性,甚至将诸多文学作品看作是福音书文本的衍生形态。此类文学批评通常以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学的母题,隐含着借助东正教文化精神与西方文明分庭抗礼的姿态,其内在继承了19世纪霍米亚科夫、梅烈日可夫斯基等人思想的文化民族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当代音乐教育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毅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0):77-80
本文对俄罗斯当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发展状况和基本体系进行了概略论述,旨在客观认识、评价其特质和成就,从中借鉴吸取成功经验,以有益于改进我国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教育是世界文化发展战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全球主要多民族国家实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21世纪以来,全球多元文化教育发展面临着困境和挑战。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的联邦制国家,研究俄罗斯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意义。20世纪末,俄罗斯多元文化教育厚积薄发,表现出国家多元文化代代相传、不断更新的底蕴和潜力,成为国家一体化的有效助力、教育现代化的有用工具和形成俄罗斯身份的重要途径。21世纪初,当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欧呈现衰落迹象的时候,俄罗斯作出全面创新多元文化教育的决策。在《发展俄罗斯多元文化教育的构想草案》指导下,俄罗斯客观地去看待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宗教与移民教育问题,探索融合贯通的多元文化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一个光华满天的星系,文学界一群耀眼的明星构成了那个特定时期俄罗斯文学的光辉历史。而文学批评斗士,"文如其人"的别林斯基犹如抢眼的北斗星,以其独具魅力的文学批评,在对民族性的阐发中逐一确定了那群明星在俄国文学史版图上的特定地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经典",历来的批评家、作家们曾给出过许多不同的定义;关于"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西方、俄罗斯和中国评论界及广大读者的观点也远不是一致的。本文对于何谓文学"经典"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对于文学史的深入了解及相关的阅读经验,列举出若干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作品并予以扼要阐释,认为这些作品映证了南非作家库切关于文学经典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在九十年代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界,“话题”集中在哪些方面?有代表性的论著是哪些?这些论著表现出什么特点?本文对此作了鸟瞰式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借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职业教育在动荡和困惑中探索、改革、创新的过程和所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乃至天津市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作家群星璀璨,为世界贡献了许多杰出之作。在跨文化背景下,在俄罗斯文学的教学中要注意俄罗斯特有的文化语境与民族特质,例如俄罗斯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常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进行创作,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带有圣索菲亚崇拜的特点,而且笔下的人物还效仿基督甘愿去受难,对苦难有特别的审美。为了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文学作品,还可以根据文学与绘画互文性的特点,通过对绘画的欣赏来诠释某些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自18世纪末开始译介中国通俗文学作品,迄今已逾二百年。老一代汉学家如В.П.瓦西里耶夫、B.M.阿列克谢耶夫在介绍和研究中国俗文学与民间文化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当代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司格林、华克生和郭黎贞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对中国俗文学与其他民族俗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研究,是前苏联中国俗文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俄罗斯。俄罗斯中国俗文学研究具有材料特殊、视野开阔、角度新颖、观点创新的特点和长处,但也存在着用源于西方的一般文艺学、美学理论生硬诠释中国文化和后继乏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北全境解放后,中共领导人希望对中国革命有过巨大帮助的意识形态盟友——苏联帮助恢复东北经济。苏联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为东北提供了大批急需的机器设备。同时派遣大批专家来华,帮助东北建立了苏联模式的工业生产、菅理体制,为东北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苏联的工业模式对东北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主要梳理苏联与东北工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各派学术观点,这对研究改革开放后,东北工业转型困难以及中国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一贯重视教育,并曾拥有一套完整严密、标准严格、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苏联解体后,政治和经济发生了突变,俄罗斯教育部在教育方向上也提出了新政策与新方针。  相似文献   

14.
印第安作为北美大陆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部落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但是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者的不断涌入,印第安文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其文学体现了被白人文化同化的同时尽量保留了自身的文学特点,直到美国高涨的民权运动引发的文化回归,印第安文学在美国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才得以复兴并具备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强权政治逐渐瓦解尤其是党外政治势力集结的合法化,80年代的台湾文学由从多元走向众声喧哗。到了90年代,在政权的庇护下,“本土化”理论队伍迅速壮大,舆论阵地不断蜕化和被占领,故“本土化”很快向解构“中国中心论”过度,乃至达到甚嚣尘上的地步。 台湾文学理论批评在许多时候是现出精英文化的特色,不过由于圈子多,不少评论家把精力浪费在党同伐异的论争上,再加上经济上市场化、文化上世俗化的背景,使他们的评论常常缺乏理论深度和思想厚度,距理论经典作品的产生及由此出现理论大师的时代仍然遥远。  相似文献   

16.
2001年9月中旬,新疆师范大学人学院主持召开了以“新世纪中国古代学研究走向”为题的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与科技单位的专家、学就这个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涉及到研究的心态、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深度的开掘、学科交叉、中外交融以及树立良好学风等诸多问题。现将部分发言要点编发表,以飨本刊读。  相似文献   

17.
"文学经典意识"是人们关于文学经典及如何创作出文学经典的认识。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经典意识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文学观念的自觉、艺术精神的独立与否是相伴相行的。文学经典意识的最早形态应是文化经典意识,接着是汉以来的经学式的文学经典意识,再发展到以纯粹文学观念为基础的文学经典意识。文学观念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所具有的"文学经典意识"的内涵也有不同,这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在当今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它的历史类型学思想、文学影响的规律性的思想、总体文学建构的思想和跨学科研究的思想都有着有别于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独特视角和观点 ,这些视角和观点对于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18年,中国参与了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武装干涉。中国出兵一是为列强所迫,再也是为收回被旧俄侵夺的部分权益,防止日本侵占东北。中国收回了部分利权,但并未阻止日本势力的侵入,并且给中苏关系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文学从来都是关注民族心灵的艺术。小说《萨尼卡》中所塑造人物的性格如精神至上的宗教性,极端矛盾性,消极忍耐性和团契性等特点也是整个俄罗斯民族所具有的典型精神特质。通过文学作品探寻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点,加强对该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对两国间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