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率真悠远的自然母题——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母题”角度看 ,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一部反映“自然的母题”的佳作。自然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审美过程中 ,让人们感受到的基调是率真与悠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的标题、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美国文学中,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已被公认为“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从生态视角来审视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通过主人公霍尔顿回归自然这个切入点,分析这篇作品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实,但并非没有理想:他想像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尽情的玩耍,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麦田里做一个“守望者”。作品的人生底蕴很深,也牵涉到许多的教育问题,但最吸引我的是“守望者”这个词本身,它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角度和距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J.D.塞林格的唯一一部小说,能够经久不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功不可没。文章应用叙事层理论和小说修辞学理论,探讨了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技巧,他应用了三层叙事技巧,并巧妙运用了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者,为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的理论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在论及《麦田里的守望者》时,通常认为“守望者”指主人公霍尔顿,并且普遍忽略了霍尔顿的妹妹菲宓对于全书的意义。实际上,“守望者”应作以下三重理解:首先,指成人世界,他们是放弃自己守望天职的“守望者”;其次,指霍尔顿,他代表自我想象的“守望者”;再次,指菲宓,只有她才是真正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写作技法及其深厚的内涵,从诱惑、流浪、顿悟的三步曲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写作技法和深刻的立意与思想内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小说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感受。本文从象征手法入手,分析了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8.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著名的一段。每读此句,都会让我想起农村教师,他们不就是麦田的守望者吗?而且是孤独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9.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J.D.Salinger)(1919—)以他至今为止唯一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15年)闻名于美国当代文坛,被誉为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塞林格这位犹太籍作家有着与主人公相似的少年生活及成名后神秘传奇的遁世生活引人注目,更主要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的美国青年,……三十年来,美国历年的一批批中学生、大学生没有一个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究塞林格以非浩翰巨制的小说而走红美国名闻国际,甚至成为美国许多学校的必读物,自有其新颖独特之外,本文试就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捷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颠覆性的语言,自1951年出版以来备受关注,好评不断。本文根据小说创作背景,从文化角度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从而分析该小说对主流文化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他在该书对语言独树一帜的运用,非常成功地传达出了自己的写作意图。本文首先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要内容,进而从多方面透过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特点分析了他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我”的形象进行了分析,首次把“我”的形象纳入了“零余者”之列.在那个人被物化的社会里,“我”的精神守望,毕竟是一线灵性的曙光.  相似文献   

13.
岳娜 《文教资料》2010,(29):35-3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十六岁少年正在经历人生的转变——成人礼,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他仍然保持着善良与纯真,立志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4.
守望成长     
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的主人翁说的一段话: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除了我,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的职务就是在那悬崖边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在往哪儿跑——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5.
青春的滋味     
“耳朵里塞着小喇叭,躲在被窝里看漫画……”我的耳朵塞了两个耳机,一手卷了本《麦田的守望者》,一边听着MP3,一边在一堆习题完工后“休闲”一会儿。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颠覆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赋予文本意义的“异延”。《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自行消解颠覆了主人公的“守望”身份,解读了主人公霍尔顿带着虚幻的理想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描述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红色猎人帽的象征意义来分析主人公霍尔顿作为叛逆者,遁世者和守望者的三种身份。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是主人公霍尔顿寻找守望者之旅,也是试图和他人建立关联的精神之旅。本论文运用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的关联理论,解析霍尔顿冲破孤独的牢笼、踏上纽约三天的旅途,试图建立与他人的联系,最终与妹妹菲比建立起友爱关联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切入了现代西方人身陷生存困境的重要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是一部用现代艺术的方式展示现代生活的艺术杰作。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所表现出的危机与救赎这一主题的分析,展示小说丰富、深刻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20.
1951年,由美国作家塞林格所著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从此世界文学画廊里又多了一个经典形象——霍尔顿。到如今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但是塞林格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仍然像当年一样,带给人们震撼、思索以及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