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构建稳定和谐的新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对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整体状况是积极正向的,年龄、父亲教育水平对其有显著影响,学校教育是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中华民族认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问卷调查数据表明,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整体状况是积极正向的,性别、父亲教育水平、汉族朋友数量和学校德育等因素对其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包含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民族认同问卷》对三至六年级610名新疆小学儿童的民族认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民族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新疆小学儿童民族认同的总体表现是积极和正面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儿童对本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低、中年级段呈下降趋势,高年级段呈上升趋势;儿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三至五年级呈上升趋势,五至六年级呈下降趋势;在本民族认同上,不同民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汉族小学儿童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即使是同一少数民族内部,由于采用不同的语言授课,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外来情绪Simon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对42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究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反应时指标上,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维吾尔族文化上的EAST分数显著高于中华民族文化的EAST分数;在错误率指标上,中华民族文化和维吾尔族文化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内隐认同态度更积极。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5名佤族中学生作为被试,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均值得分都高于3.0,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佤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民族认同方面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在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从民族认同的三个维度来看,英语成绩在本民族归属感、本民族文化两方面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与本民族社会认同、中华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社会认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媒介素养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吾尔族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此研究运用基于项目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一群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状况。文章分析了维族学生参与者对于"中国人"、"维吾尔族"和"中华民族"3个概念的认知情况,从而说明作为符号建构过程的维吾尔族学生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文章最后建议,在实践中建构各族群的共同政治认同的同时,需要促进各群体间的不断接触与交流,保障各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等发展和自由流动;此外,在多民族传统下的现代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认同基础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国民共同的品格、文化抑或理念等属性,避免过分强调地理、历史传统等因素而导致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特殊化"、"唯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族13~18岁中学生身体素质中男生在速度力量这一项中要好于女生,而在柔韧性这个项目上女生要好于男生,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状,但是总体低于全国水平,有利于为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 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 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特点及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对200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宗教、语言和国家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率是14.2%。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并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宗教认同、国家认同和语言认同对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宗教心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宗教心态展开了理论分析。主要反映维吾尔族群众对党的宗教政策、科学化教育和新疆稳定发展等现实问题的认同态度。研究宗教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作用及其原因,进一步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对我国现阶段宗教理论研究的内容、视角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而且这种关系复杂多变。本文使用自编问卷对南疆1219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都高于中等水平,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维吾尔族女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均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另外,父母是否为同一民族、所在年级和学习汉语时间长短等因素均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以来,鲁迅及其作品在维吾尔族传播了近百年,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各少数民族中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对鲁迅的接受和认同过程,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以“鲁迅精神”作为人格标识的心里轨迹,少数民族自觉完成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本心理特征。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重新认识鲁迅”,对于使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自觉融入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框架,都具有积极探索和原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新疆维吾尔族现存的典型民俗现象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及其源头进行探析,揭示了宗教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道德教化功能、角色认同功能和对宇宙生命的认知功能,以及最根本的生命关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疆维吾尔族、汉族13-15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雏吾尔族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和汉族学生,以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症状尤为突出,说明维吾尔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素质相对比较稳定.汉族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以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尤为突出,说明汉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6.
喀什师范学院是新疆南疆地区唯一一所高师院校,学院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对南疆地区各族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在对学院的248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是正面积极的,性别、母亲的教育程度等对维汉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有显著影响,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是维汉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服饰是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维吾尔族的服饰先后经历了改革、演变、繁荣的过程,并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因此,深入地研究这些服饰,对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古代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利用古代文献和新疆本地石窟壁画材料,对古代维吾尔族在不同时期内流行的主要服饰、质料以及与中原地区在服饰方面的交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多文化共生的地域。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虽然带来新疆文化繁荣的景象,但是也对新疆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一些隐患。7·5事件之后,文化认同的危机问题在当下新疆显得尤为关键。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凝聚国家认同,是消解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安全威胁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传入及发展的历史、对维吾尔族婚葬习俗等人生礼仪的描述,探究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以及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深远影响,由此分析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社会的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处理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民族认同量表、国家认同量表、心理资本量表、民族交往态度量表,对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和民族交往态度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整体情况较好;(2)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3)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直接效应显著,心理资本、民族交往态度可以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单独起到中介作用,也可以共同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