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2.
周游  杨鹏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4):115-117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提出了震撼史学界的"层累构造的中国古史"学说,一时间,疑古成为风气。疑古思潮的兴起,不但涤荡着封建残余思想,而且对于中国史学的近代化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顾颉刚为旗帜的"古史辨派",他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学术"存疑辨伪"思想之时,也对胡适等人所提倡的西方科学方法作了吸收并予以本土化。但因时代所限,学术积累之故,"古史辨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他们疑古辨伪存真的精神,对打破"六经"所建立的古史系统,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现代“疑古”运动的代表性人物,顾先生的治学方法论有“中”,“西”嫁接的特点,他所选择的中、西两端的代表,一为胡适,一为崔述,顾先生“层累说”受到了崔述较深的影响,其治学方法也和崔述一样,一方面能够将史事的“原始状”与“传衍状”相分离,另一方面,亦由于过分强调史料的“当下性”而忽视了史料的“滞后性”,致使顾先生在疑古的具体操作中不免出现了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及其领导的“古史辨”派,曾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史坛,风靡一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出土文物的丰富,人们对疑古史学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即剖析顾颉刚疑古思想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抽出其有代表性的十大论点进行探讨,评价它的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疑古”和“考信”的史学大师顾颉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光绪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1893年5月8日)出生于清代汉学中心苏州的一个读书世家。在专治小学,喜好金石、篆刻的祖父和爱好文史、擅长诗文的父亲耳濡目染下,顾颉刚从小便浸盈于儒家典籍之中。在苏州兴起的清代汉学重要的学派──“吴派”“好学尊闻”、“崇汉信古”思想影响下,顾颉刚养成了广泛涉猎的习惯,还在12岁时他就在所作的自述《恨不能》中说“恨不能游尽天下名山大川”,“恨不能读尽天下图书”。由于两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加上顾颉刚的辛勤努力和对学问的浓厚兴趣,年轻时他的学术积累已十分…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欧阳修的经学,理学与史学关系出发,对欧阳修疑古辨伪,旨趣及特点进行剖析,认为欧阳修在疑 古的同时,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性,是发韧于庆历年间的疑古思潮的开启者和代表人物,在中国理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理学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老师逝世三年多了,我常常怀念他,写一点回忆和感受,以示对老师的缅怀和尊敬。顾老师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他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他又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解放前他历任北京、燕京、师大、中山、社会教育学院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的教授和中央研究院院士、北平研究院研究员等职。他善于发现和热情培养人才,史学界有很多知名人士得到过他的识拔。解放后,他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积极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周恩来总理曾请他负责校点《资治通  相似文献   

8.
顾颉刚先生在其为<崔东壁遗书>所作的长篇序言中,对中国学术传统中世官世畴的王官之学、"良史"和"实录"史学典范、<春秋>义例等编纂体例、"微言大义"与"实事求是"的今古文经学传统等内容均视而不见,认为中国自先秦两汉以来都"缺乏历史观念",完全以"造伪"与"辨伪"一组概念解释中国学术传统,其厚诬古人的不宽容态度以及缺乏理性的治学态度都是不应该出现的.由此而演生的"造伪史"与"辨伪史"的中国学术史的诠释体系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古史辨运动"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体现先生对历史的敏感、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真"的一种执着。性格上,作者是桀骜不驯、历史兴味极重、好奇心极发达的人,敢于怀疑古书古史而对它做深入的研究,敢于推翻数千年的偶像而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于他人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胡适以"科学方法论"的倡导者自居,对五四以后勃兴而起的疑古思潮影响巨大.胡适由治诸子学入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清理,以此实践了他的方法论并使之系统化.至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胡适对"疑古"渐生疑窦,而对其所倡方法论加以反思.从对胡适所治诸子学的前后变化中,恰能看出胡适疑古学本身的嬗变及疑古派分化的某种端倪.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研究和民俗学方法论体系两个领域。通过对他研究的论述,可以看出他的民俗学理念——民俗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1893~1980)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历任中山、燕京、北京、中央、复旦等大学教授;是中科院院士,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生平著述宏丰。顾老生前曾在厦门向青年们作过题为《怎样读书》的演讲,介绍了自己积数十年的读书经验归纳而成的“四有”读书法。兹简介于后,供广大中学生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先生追求的“为学术而学术”道路,不仅体现在他学术研究中有一种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韧性,而且体现在他组织禹贡学会,辛勤地培养青年学子的活动中;而这种追求之所以受到阻碍,使顾颉刚深入彷徨,苦闷,就在于受到“经世致用”思想和“左”倾的阶级斗争理论以及传统意识形态等对学术研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半个多年世纪前,鲁迅先生应好友许寿裳先生之请,为他的儿子许世英开列了一个“中国文学入门书目”。这个书目正如许寿裳先生所说:“虽仅寥寥几部,实在是初学文学者的必需翻阅之书,他的说解也简单扼要。”这个书目内容如下:一、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二、辛文房(元):《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三、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四、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五、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六、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八、《世说新语》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九、《抱朴子外篇》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十、《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十一、《论衡》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十二、《今世说》王(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据孙伏园先生说,鲁迅先生这...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古史辨派”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顾颉刚疑古辨伪的工作,一直受到钱玄同的深刻影响和有力支持。顾、钱二人的学术关联,无疑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顾颉刚生前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史研究。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史脉络中,顾颉刚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足迹。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顾颉刚基于“学术救国”的考量,大力倡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积极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并广泛搜集了中国近代史史料。顾颉刚的研究理念和实践,为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科学化、专业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救国自任的顾颉刚甘肃之行汪受宽顾颉刚(1893-1980)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却毅然走出书斋,到僻处西北的甘肃省,以一年时jiiJ,遍历甘肃中南部各县,奔走呼号,进...  相似文献   

18.
下面发表的顾颉刚、俞剑华、熊佛西三位先生的佚,原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小型的油印内部刊物《铁风》和《鲁迅纪念特刊》上。  相似文献   

19.
在对顾颉刚及疑古派的研究中,廖名春《试论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来源》比较颖出,但是廖文评价顾颉刚时“假设”有余而“求证”不足,并因嵌入政治背景而使问题复杂化,其研究没有跳出古史辨的圈子。关于对顾颉刚的评价问题,首要的不在具体结论,而在方法论上。  相似文献   

20.
从顾颉刚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三户书社"(后改为通信读物编刊社)算起,至1948年《民众周刊》停刊,是年7月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止。十五年间,顾颉刚以创办刊物、编写手册、组建学会、基层实践、边地调研、讲演鼓吹等形式对民众教育事业进行了长期的关注与探索,并深入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民众教育思想。笔者通过梳理和研究《顾颉刚全集》当中的相关内容,试对抗战时期顾颉刚的民众教育思想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