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考改革在议论声中步伐缓慢,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基本维持着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集中录取制度。进行多元高考改革,一直以来存在两方面阻力;来自社会的"分数公平阻力"以及来自政府的"配置效率阻力",这导致政府缺乏推动改革的紧迫意识和主动意愿。要使高考改革加快步伐,就必须排除这两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考现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作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教育活动,其内涵的功利性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自身利益的力量自然消解。而政府对高考的主导和控制,使地方政府的高考政绩及中学的高考率追求成为可能,也使非教育的目的规范和约束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导致高考本质的扭曲。高考改革应该是立足于恢复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本性的、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基础的、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考招生改革的建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高考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推进下一步改革,文章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重新审定高考的功能,将高考中的高中毕业考核与高校招生测试两种功能区分开来;制定法规,以法规形式对高考的性质、功能做出规定,明确高校招生测试与高中毕业考核的基本关系;重新设置高校招生测试,政府应允许高校自主设置或不设置专门的测试,自主测试的方案必须提前一年以上向社会公布,接受高中毕业考核部分的方案必须提前四年向社会公布;重新设置高中毕业考核,由政府与高中统一制定考核内容,考核应引导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反映学生全面接受教育的状况为原则,重新确定政府的责任,明确高校招生测试与高中毕业考核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考势在必行。依法治考要以人为本,以实践为基础,以考试理论为先导,做到科学合理。为此,建议改革一年一次高考为一年多次高考,注重分层次改革考试方法,以充分体现高考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教育活动,其内涵的功利性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自身利益的力量自然消解.而政府对高考的主导和控制,使地方政府的高考政绩及中学的高考率追求成为可能,也使非教育的目的规范和约束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导致高考本质的扭曲.高考改革应该是立足于恢复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本性的、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基础的、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至7月以来,英美两国高考改革动作频繁,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也表征出了未来高考进一步改革的新动向。这些新进展不但涉及政府层面的政策革新,也包括各个高校的高招政策变化,甚至还关涉高考考试方面的改革。英美两国高考改革的这些最新进展及其所蕴涵的新动向,在许多方面都很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高考将怎样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7年高校招生完成并轨改革以后,高考如何改革就越来越成了广大考生、家长和中学关注的话题。尤其是1998年下半年以来,社会上对高考改革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媒体把某些研究人员的一家之说当成是政府的决策,宣传“高考改革将有6种方案”;也有的媒体甚...  相似文献   

8.
过去10年来,人们一直在呼吁高考制度要进行深入改革,应从学生素质发展出发,建立高考多元录取标准,引导基础教育重视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但由于一些论者的质疑与反对,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基本上维持着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集中录取制度,高考改革的步伐在这种质疑与议论中十分缓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进行多元改革一直以来遇到两方面的阻力:一是来自社会的分数公平阻力;二是来自政府的配置效率阻力。要加快高考改革的步伐,就必须克服这两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9.
高考作为高校选拔学生的教育活动,其内涵的功利性内容完全可以通过教育自身利益的力量自然消解。而政府对高考的主导和控制,使地方政府的高考政绩及中学的高考率追求成为可能,也使非教育的目的规范和约束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导致高考本质的扭曲。高考改革应该是立足于恢复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本性的、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基础的、彻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4个省区2007年新高考在实行的第一年取得了成功,新高考方案各具特色。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方案已经公布,此方案又不同于前四者。新高考既是1999年高考改革的继续,又是以考试内容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新高考方案突出了综合性,增强了针对性,地方特色鲜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关注高考     
《教师》2013,(15):8-8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考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从高考改革走向招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全社会的就业难和贫富差距的加大,高考经久不衰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成为政府和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创新型人才选拔”的角度出发,评价了七年高考改革的成败得失,剖析了当前考试与招生工作中不科学和不公平的现象,并就自主招生的实践、新课改与高考的关系、不同志愿填报方式的比较、政府与高校的责权错位进行了简洁的分析,从而论述了从高考改革走向招录改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高考指挥棒的直接影响,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始终有增无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建议切实改革高考命题和招生办法,促进高校和中小学同步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体建议如下:1.改变政绩评价观。政府应改变以考试成绩和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政绩的唯一标准(尽管文件上都不会这样写,但在实际中就是唯一标准,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高考改革的几点忧虑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社会发展,近两年来国家教育部进一步加大了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力度,迈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前进步伐。笔者作为长期关心与研究考试改革的业内人士,在感受到新一轮高考改革“咚咚”作响的前进步伐声所带来的兴奋之余,却也对当前高考改革带有几分忧虑,因此有感而发,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吴琼 《辅导员》2009,(6):6-7
2009年将是某些省市在高考时最后一次使用大纲版,从2010年开始,即将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后的高考。基于此,2009届考生要关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高中课程改革对高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招生工作实现“并轨”改革之后,考试改革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国家教委党组于1997年10月10日组织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认真讨论了自1990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高中毕业会考并相应减少高考科目设置的整体改革方案以来,高考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有关问题。这次会议为当前高考改革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想结合近几年参与高考改革研究的心得,谈谈这个被社会广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以求教于关心高考改革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课程.教材.教法》2021,(5):103-108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英语命题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强调学科素养导向,以培养关键能力为重点,突出必备知识的基础作用。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出将有力促进高考英语科内容改革的深化和命题质量的提升,高考各利益相关方应该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价体系的学科化应用、推动高考内容改革、核心素养考查、提高测试问题情境、引导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英语命题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强调学科素养导向,以培养关键能力为重点,突出必备知识的基础作用。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出将有力促进高考英语科内容改革的深化和命题质量的提升,高考各利益相关方应该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评价体系的学科化应用、推动高考内容改革、核心素养考查、提高测试问题情境、引导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高考科目改革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改革的步伐就始终没有停止。而在历次高考改革中,高考科目的改革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可以说抓住了高考科目改革的脉络,就等于抓住了高考改革的精髓。本文在对建国以来历次高考科目改革进行全面的梳理的基础上,把我国高考科目改革划分为七个历史时期。一、高考科目改革的探索期(1949年——1965年)1949年,根据中共中央“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方针,各高等学校都实行单独招生,招生计划、招生条件、考试科目、考试办法,均由各校自行决定。所以,1949年的高校招生考试科目各校差别很大。1950年,高校招生考试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高考加分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德智体绩优考生、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考生和特殊身份考生。指出了目前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剖析了具体的原因,针对其问题与原因提出构建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完善高考加分政策,依法制定和执行高考加分政策,建立政策执行者责任追究制,接受社会监督,以供政府和教育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