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2.在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思考。3.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在丰富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能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并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合理推理,判断他人看到什么形状的物体。…  相似文献   

2.
教材: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初步画出正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渗透多侧面观察分析的思维方法.3.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想像、议论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3.
钱建兵 《江西教育》2014,(11):42-43
数学学习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教材第89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它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并让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发展,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1.联系生活,建立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品形状相近?让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茶叶罐、药盒、小皮球、魔方等)。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使他们知道这些物…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发展观察和空间想像的能力。教学设想: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这一课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因此本课拟安排观察喷壶、动物玩具、小汽车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习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教材第89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实物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生动、直观的数学观察活动中去。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所看到的实物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准备教师本人正、反面大照片各一张,小熊玩具每小组各一个,教材第12页主题图挂图,以四人一组进行学习。教学过程1.…  相似文献   

8.
胡治国  张耘 《广西教育》2010,(13):45-4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38《观察物体》。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综合与实践”作为课程内容之一,提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本课例以2012安徽省一道中考题为背景,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实验、探索、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量感”是多种感官接触物体后形成的一种感性认识,具有具体、直观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量感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原有经验出发,采用多层次的数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量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郑晨 《天津教育》2023,(30):173-175
<正>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量感”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落实素养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量感素养,还能促使他们发展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在物体观察、物体测量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数学直觉,建立良好的数学量感,进而实现对事物属性及特征的精准认识。对此,为了使“量感”培养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从体验式教学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开展情境体验、直觉比较、物体估测、迁移想象、实践测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量感的具体策略。一、数学“量感”概述(一)数学量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或照片中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或拍摄的位置的方法,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不同观察结果的过程。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数学课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数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感悟数学,认识数学,亲近数学。一、案例表述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活动课中,我曾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有一个学生根据袋子的样子,真的猜出了:“袋中装的是一些有棱有角的物体。”我随即说到:“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老师奖励…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设计情境激趣、实践操作、辨思析理、巧设练习、学习评价等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深度参与、深度感悟、深度理解、深度思考、深度反思,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0、31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认识物体的全貌要多角度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  相似文献   

16.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习数学是学生对数学的体验、理解和反思活动,强调主体的学习活动对认识、理解、掌握数学的重要意义。皮亚杰指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知,得到发展。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实践活动的教学作如下设想: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通过在观察、感知、探究活动中激发想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获得感性认识,进而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对称图形”例2。背景介绍:上节课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的前面、后面、侧面,初步了解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这一节课学生要进一步观察物体的特征,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教学上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通过学生自己观察物体,动手创造图形等形式,让学生在眼看、手动的活动中自己探索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对称图形,让数学融入生活。片段一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游戏,喜欢吗?老师这里有许多叶子,我发给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最多。”拿出准备好…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大多数的教学段落中均设计了“数学活动”。同时还注意了不同年级“数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的层次性特点,力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在“做”中感受'、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有关数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 “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轴对称”的知识。整节课,设计了五个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对称、感悟对称、理解对称,并且在欣赏的活动中体验对称美。  相似文献   

20.
《观察物体》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原则,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探究与思考,尽可能地依靠学生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破解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