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經由中西哲學的宏觀對比,指出華人文化傳統所重視的在“生生之德”,是“天地人交與參贊而成的總體”,而强調人與世界的相互迎向下,而着重在真存實感的根源性感通,而其内聖外王的架構,亦須得置於此來理解。這一生生之德的傳統,它强調的是“我與你”,這樣的主體互動感通、和合爲一。相對而言,西方文化主流傳統所重視的是經由一“主體的對象化活動”對於客觀對象的確認,人之做爲理性的動物,經由“我與你”這樣的存在樣式,而開啓其主智的傳統:再者,作者指出西方神秘主義傳統和中國的生息感通的傳統雖亦有其可會通處,但因爲理性的樣式不同,其中亦自有其異同。又西方近代哲學自笛卡兒(R.Descartes)標識出“我思故我在”以來,便轉而形成一外顯的理智主義傳統,這可以説是西方現代性的起源。經由對比性的思考,我們可以衡定中國哲學中的人文主義和西方哲學中的人本主義之異同。最後,作者指出“覺知”是從“意識之前”到“意識所及”的過程,“覺知”不只涉及於方法論,而且是存有論的問題;吾人經由“覺知”,穿破表象、進到實象,即此實象即是本體。如此之覺知,是一根源性的、實存的、感通的契入,這便是生生之德、存在的道德真實感的“仁”。...  相似文献   

2.
李澤厚先生認爲西方由巫術發展出了科學和宗教——兩個世界;中國則“由巫到禮”,“禮”雖理性化了,内核還是巫史。神明是巫術逼迫出來爲我所用的功能性概念,中國文化只是“一個世界”。孔子“釋禮歸仁”,把巫史傳統塑造成了“文化心理結構”,中國文化與哲學就完成了。故中國文化與古希臘及西方完全不同。本文認爲中西文化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中國的巫文化亦發展出了科學。立足於靈魂和信仰上的“天命觀”亦是兩個世界。哲學之“純思”的“本體論”思想,中國與古希臘是大同的。  相似文献   

3.
李暢然 《中国文化》2015,(1):193-200
戴震是清代考據學者的代表人物,其解經方法論鮮明、系統而凝煉,在後世學界也最具爭議性。一般都將其解經方法論解讀爲由實入虚、由部分到整體的單向方法,是一種脱離現實,特别是排斥讀者主體性的純文本主義,這就忽略了其"以心相遇"的體認面向,從而增加了今日"後續的漢宋之争"中一些無謂的争論。而且,如果批評戴震單向方法論和文本主義時自身却真的陷入了純文本主義,則更加不利於戴學研究的深入。一戴震治學自身的語用學維度戴震於乾隆十四或十五年①二十七八歲所作之  相似文献   

4.
当《渴望》遭遇《入殓师》1991年,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播出后,中华大地的热血观众心潮激荡,情思飞扬。中央电视台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关于《渴望》的小品中,一句借用观众来信名义的台词说,假如不让刘惠芳站起来,我就让导  相似文献   

5.
現代性確實陷入了困局,似乎讓人無家可歸,中式“歸家”,由此立論。現代性困局,被確定爲個人主義引發的冷漠無情、虚無主義、專制主義。因此,作别西方的個人主義、理性主義的現代性設計,引入中國古代的家哲學理念,是將人類引向個體與親親、理性與情感皆具的健康之路的必然選擇。這一對家所做的過載之想,讓家完全無法承受超重的負擔:其對家所寄望的抗擊冷漠無情、虚無主義與專制主義,是一種毫無經驗支撑的純粹虚構;其在古今之維伸張的以中濟西,是一種將傳統裝扮成現代之後的“以夏變夷”;其在中西之維闡釋的矯正西方弊端,是一種中西絶對相異辨析之餘的堂吉訶德式舉措;其所依傍的西方比較對象,因爲僅及德法和基督教改革運動一端,而成爲錯傍的他者;其所主張的在西方之外、中國之内尋求現代性解困的思路,是一種錯置因果的表現。  相似文献   

6.
据传中国最早纪年为黄帝所定,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六十年一循环,公元2012年为壬辰年,亦称龙年。虽中、西方均有"龙",其外表貌似相近,皆由蛇演变而来,但其性质与内含差异颇大。窃以为,若将中西"龙"等同视之,极为荒唐。如2006年12月初,上海滩刮起"弃龙(long)"风波。按西方龙(dragon)说法,框范东方,欲将中华龙(long)废除,塑造新形象标志,引起强烈反对而不了了之。而将中华龙  相似文献   

7.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爱与生命意义探寻的成功之作,《蓝》作为三部曲的首部,由于影片对于色彩的运用和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成为同类电影的典范。在人类的视觉世界里,色彩不仅可以再现自然,还是情感的象征。它能传达人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趙敏俐 《中国文化》2023,(1):140-157
“禮”的傳承源遠流長,“三禮”中所描述的“禮”,不僅僅是周代之禮,更是自虞夏殷商始、甚至更爲久遠的中華古禮的總結與繼承,是自三代以來的中國早期禮學文明的歷史書寫。這使“三禮”的内容特别豐厚,是我們認識中華民族文化的淵藪。“三禮”所記載的主體雖然是周禮,但它也不是周代禮制的純客觀記載,而是在周禮基礎上的再創造,帶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三禮”中包含了先秦思想家對於“禮”的深刻思考,立足於現實又要超越現實的執著的理想追求精神。“三禮”的書寫,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也體現了中國人的文化智慧。“三禮”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禮義文明建構,到今天仍然是取之不盡的文化財富:  相似文献   

9.
2014年9月10日上午,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和19个阿拉伯国家的政府文化代表团团长以及阿拉伯联盟代表聚首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丝绸之路系列文化论坛之中阿文化部长论坛,会议着重就进一步扩大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文化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增进中阿民心相通等方面达成了共识,通过了《中阿文化部长论坛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10.
张盼 《华夏文化》2009,(1):39-41
众所周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所谓国情不仅指它的现状,也包括它的历史和文化。现今社会,在了解历史方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淡漠历史;二是胡编历史。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淡漠历史,遗忘、曲解历史的现象却在专心经济的背景下逐渐蔓延。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切都源于那只老鼠。"这是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生前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上,无论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还是高尔夫球明星"老虎"伍兹,他们同无数普通人一样,记忆中的童年,都是在"消费"着迪斯尼那只老鼠和那只老鸭子的笑声,一路"幸福"地长大的。  相似文献   

12.
“光州固始”的历史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斌 《寻根》2009,(1):4-7
“光州固始”,一个将豫、闽、台三地永远联结在一起的历史地名,一个闽台人心目中的圣地,一个南北文化交流的永远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3.
《中外文化交流》2011,(11):93-93
日前,应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组委会邀请,中国国家话剧院先锋话剧《恋爱的犀牛》在阿德莱德女王陛下剧院上演。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重点项目,《恋爱的犀牛》分别于阿德莱德、布里斯班和墨尔本3地巡演11场。澳大利亚南澳州州长迈克·兰恩夫妇、  相似文献   

14.
"川盐古道"上,千年的川盐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影响着川、鄂、渝、湘、黔等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本文试图以"生态文化学"的视角,探讨以"川盐古道"为纽带的中国盐文化的繁衍史,特别是"川盐古道"对巴文化、三峡文化以及民族多元文化形成的作用;发掘川盐文化的具体形态,梳理一段在华夏文明史上淹没已久却显赫一时的"因盐成城"、"因盐成都"、"因盐成国"的"盐史",以此勾勒出生动的盐文化坐标系,进而提出对川盐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18-26日,“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下称“亚艺节”)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成功举办,借用媒体记者的形象比喻,此届“亚艺节”不失一场别开生面、意味深长的“敖包相会”。  相似文献   

16.
农家乐“和谐”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实现与“天”相通的顺应。“天”乃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尊重自然法则就是对天规道行的依归,违背天理的行为就要遭到天的惩罚。在当代农家经济仍主导着事实农耕的农村,尤其要注意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因为农家乐“和谐”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在现实农耕状态下导向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法国文化之死”,2007年11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欧洲版)的封面以此命题。 毫无先兆,无端一支冷箭射来,不知是谁又触动美国人的哪根神经。稍稍定下心神的法国各大媒体,纷纷以《不,法国文化没有死》(费加罗报)、《法国文化真的死了吗?》(解放报)、《美国人眼中的法国衰落》(世界报)等为题回应。一场论战,乍看得人心惊胆寒,“死”与“不死”,谁来定论?美国人凭据何在?法国人又做怎样反击?细细品来,我们才看出些许端倪。  相似文献   

18.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的好莱坞,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娱乐中心,汇集米高梅、哥伦比亚、迪士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梦工厂、索尼、环球和华纳兄弟等电影巨头。在这些电影巨头的带领下,好莱坞创作了大批以美国文化为背景和题材且于全球颇有影响力的影片,其中许多已成为好莱坞影片的经典,也为全球众多影迷钟爱。  相似文献   

19.
成都东山客家话中的"公、嫲"主要用来给动物进行雌雄分类及与生殖器具有相似特征的植物、物品命名,"公"还用来称呼家族里面系列的男性角色和一些被认为具有神力的雄性事物.本文梳理了"公、嫲"的义项并讨论了事物被冠以"公"或"嫲"的理据."公、嫲"的运用沉淀了客家先民的生殖崇拜观念,折射出移民文化的影响,反映出一些人文观和神灵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