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2.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为"四书"。五经始称于汉武帝时为《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这些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相似文献   

3.
孟子     
【作者】《孟子》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由孟轲及其学生记述。孟轲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学说,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流传于儒家学派中。到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论语》遂被奉为经典。宋朝大儒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称为“四书”。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庸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最早出自《论语》,孔子把中庸作为德性要求 ,反对在行为上走极端 ,主张“中行”。孟子发展了中庸思想 ,提出执行中而权 ,反对执一。秦汉之际儒家写成《礼记》一书 ,列专题讨论中庸。宋代程朱把中庸提到天理的高度。《礼记·中庸》被抽出注释 ,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元明清把“四书”列为科举必考科目 ,极大地普及了中庸的传播。中庸思想遂在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济 《中国教师》2007,(4):29-30
<正>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主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述,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已在《四书》中作了解读,现再将儒家中另一派别,荀子及其著作《荀子》,做些简介。  相似文献   

8.
儒家五圣     
"儒家五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儒家五圣在儒家学派中占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早在东汉之时,《论语》便与《孝经》、《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七经”,此后长期成为官学及科举取士的必读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产生了深广的影响。《论语》的“论”读作lun,邢(?)《论语正义》说:“论者……次也,撰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关于教育的目标、作用、对象、内容、过程、方法等教育管理思想散见于《论语》、《孟子》、《礼记》等儒教经典文献之中,尤其以《论语》最为集中。儒家关于“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温故而知新”等教育管理思想,对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教学过程、树立新的教师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论语》到《孟子》是我国早期散文由维形到成形的变化发展阶段,《孟子》继《论语》而来,二者具有渊源关系。在思想上孟子捧起了孔子的衣钵,形成了影响几千年的“孔孟之道”,而对他们的著作来说,在艺术上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孟子同为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后世也将孔孟并称,然而考察《论语》和《孟子》,我们却发现孔孟有很多不同之处:孔子将政治理想摆在自己人生价值的首位,而孟子则有更多的人生追求;孔子无法忘怀于政治,孟子则寄情于“大丈夫”人格;孔子谨小慎微,孟子则狂放豁达;孔子因理想与现实的不和谐而矛盾,孟子则执着于人格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孔子是否作《春秋》 最先认为孔子作《春秋》的人是孟子。从孟子以后,有不少文人和政治家也认为《春秋》的作者是孔子。然而,到了近代,却受到钱玄同等人的否认。钱玄同的(答顾颉刚先生书》说:“以他老人家(按指孔子)那样的学问才具,似乎不至于做出这样一部不成东西的历史来。”近年来,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著文否认孔子作《春秋》。通过反复阅读《论语等古书,进行译释辨析和独立思考,我也觉得:孔子并非作《春秋》。为了使本拙文通俗易懂,适合广大有中学古文程度读者阅读,扩大读者的范围,我在行文中对引用的古文进行译释,并对部分旧译进行辨析。这也是为了还孔子真面目。 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说:“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以译为:“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力衰弱微小,在诸侯之中强的并吞弱的,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开始强大,政事由诸侯的首领决定。”由此可见,东周天子的正统地位遭到否定。东周的这种情况,孔子在《论语》中的言论也有反映。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可以译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  相似文献   

14.
运用公理化方法诠释中国文化经典,就是试图以一种共同的理性方式,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对《论语》、《孟子》的公理化诠释,可以发现隐含在孔孟思想系统中的建构逻辑之起点---中庸,既是孔孟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最具特色的要素,形成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家以“仁爱”“尚义”“崇礼”为标志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常识,主要有两方面。一、主要中外作家作品1.中国作家作品古代散文作品有两部:《论语》和《韩非子》。《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韩非子》是韩非及其后辈学生所编,集先秦法家之大成。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明清曾子故里之争及其余波李常松李莹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是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颜子、孟子合称“四圣”。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公元627年到...  相似文献   

17.
陆琦 《文教资料》2011,(30):51-52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中,主要人物孔子的言行贯穿始终。教师应打破编者选文的逻辑顺序,立足原典,“散”而能“合”,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发现真实的孔子。这理应成为《〈论语〉〈孟子〉选读》重要的教学定位之一。  相似文献   

18.
赵卓平 《课外阅读》2010,(11):29-31
儒家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圾的学生。这个孔伋就是《中庸》的作者;《大学》呢,就是孔子的学生、孔圾的老师曾子写的。所以,你看,这四书说到底,就是一本孔学。《念经语》和《孟子》你要看一下,中华书局杨伯峻译注本比较权威。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一书中所体现的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1.《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