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优良的道德传统。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公德意识、法制观念,强调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可见,加强小学生公德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是人民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公德意识、法制观念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德文化建设既是顺应世界性现代化潮流的应有之义,又是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一环。进入新时代,公德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建设本身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困境与问题,伦理本位的文化惯性制约公德文化建设的场域扩展,市场经济的个体主义消解公德文化建设的公共共识,工具理性的单向发展束缚公德文化建设的价值理性。为此,应从扩大公德文化建设的“家校社网”场域、完善公德文化建设的法律制度建设、增强公德文化建设主体的价值观念等方面来破解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论梁启超的公德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成为道德建设的迫切任务。100多年前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提出和阐发了他的公德思想,提出要正确处理公德和私德的关系,培养国民利群、利国的公德思想,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及影响。探讨梁启超公德观之合理的当代意义,可以为我国当前的社会公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11-115
在我国传统社会,儒家"五伦"规范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系统和道德制度安排,曾恒久地发挥着调节、规范和约束等职能。基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诉求,以及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不断扩展的需要,台湾学者提出以"第六伦"作为传统"五伦"的必要补充和现代延伸,为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公共生活领域形成了一条"公德→社会公德→公共文明"的清晰的发展脉络。新时代的公共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在公民长久的职业生涯中涵养公德心和公共意识,又要强化在一般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志愿者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养成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良好道德习惯。唯有把私德建设有机融入公德和公共文明建设中,才能顺利实现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增强职校生的公德意识■何明山方玉树职业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基地,进一步加强职校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最基本的公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改革德育体制,强化公德意识1.培养自律精神。当前大多数职校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并且多是独生子女。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公德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我国的社会公德建设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应从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出发,强调公民道德自律精神的建立,并把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德意识和行为养成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我国公民的公德水平,才能使我国的公德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大学生公德为研究视角,揭示了大学生的校园环境卫生意识淡薄、校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爱护公共财产、校园人际交往的"自我化"等校园公德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社会、学生群体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校园公德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扶不扶"的社会争论反映了现行公德教育存在以下不足:固定化的思维方式,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脱离社会实践的公德教育,抹杀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自我为标尺的公德权威教育,抹杀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意识。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来重构社会公德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探索式公德教育机制;将教育机构推向市场,深化公德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公德教学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略论社会公德与耻感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和建设社会公德的主要途径是靠人们的自律,而自律习惯的培养,是以耻感培养为基础和关键的。知耻是一种道德意识,知耻,才能守公德。因此培养耻感,对建设良好的社会公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校园公德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研究校园公德,阐明大学生公德现状和缺失原因,从学校、社会、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校园公德培养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宁 《黑龙江教育》2002,(10):20-20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你是否会看见这样的情景:教室里,常是满地废纸、果皮和杂物;书桌上,到处可以欣赏到离奇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洁白的墙壁上,印上了醒目的“球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公德修养差的表现。强化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应以“熟知社会公德内容,明确遵守公德意义,争做遵守公德小公民”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小学生公德意识和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性、自律能力为核心;以把小学生培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为目标。班主任要注意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任课教师要加强学科渗透,利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接受公德…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出现了较明显的“滑坡“现象,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应从强化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公德情感和公德意志、加强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培养以及为大学生公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提升社会公德的基础上,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公德就是公共道德,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经 济、文化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最普遍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教育、公德的行为的提倡、文明卫生风气的树立,已经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 学校是成才的摇篮,是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地方。人才的质量,关键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素质的层面很多,内容也很广泛,而在众多的素质内容中,一个最起码的内容,就是公德。连公德都不能遵守的人,就根本谈不上其它各个领域道德规范的遵守,其它方方面面的素质就更谈不上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德是素质教育和素质提高的起点,一切素质教育均应从公德…  相似文献   

14.
国民教育的目的旨在改造国民性,从而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公共利益的不断扩充,公德逐渐成为国民教育改造国民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德的培养过程中,应避免以往的私德外推即为公德的简单做法,需要探索符合公德特点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关于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情境的弱化等的分析,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以及重视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关怀及其德业以构建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6.
网络公德是人们在网络这片虚拟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网络公德的前提和基础是生命的存在,网络公德的发展和归宿也是为了人的生命发展。以"生命"为视野,审思了网络公德缺失乱象,并紧扣"人的生命"这一主题,从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提升生命性等角度作了网络公德建设的思考,以期用最本真、最关怀人和发展人的方式解决人在网络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德是我国当代道德建设的工程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全国上下尊重公德、提倡公德、弘扬公德的大局下,正确认识我国公德建设的实际,研究并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使社会公德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取得应有成效,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整个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也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要根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要求,立足校园,以建为本,搞好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公共场所公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德为全体社会成员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与个人德行相对的公共生活准则。当前,我国的个体公德意识淡漠、道德行为失范以及公德规约缺失。加快公德建设必须明确社会责任、增强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公民的自身素质、健全法律制度,建立道德的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社会公德行为中存在一些弱化现象:轻视社会公德,公德意识不强;能认知社会公德,但存在知行不一的倾向:自我评价较高,但内化不够;能参与公益活动,但具有选择性;等等。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应优化社会公德教育环境,提高公德建设的实效性,重视公德教育方法的创新,注重社会公德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