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毅 《中国基础教育》2006,(1):20-22,11
“校本教研”为新形式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个有效的平台。“校本教研”就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它通过学校内教师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技能,深化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手段和观念,从而推动教师专业化和教师的发展。本文从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四个层面、校本教研的七个模式和校本教研得以实施的四个保障三方面论述了我校高中英语教研组在一个学年里是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的,并阐明了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研究行动,是一种在自主思考、自我反思基础上教师互助合作、共同推进的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校本教研因其校本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颇受教学一线教师的欢迎。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校提出了“问·诊·磨”校本教研模式。“问”,重在教学方法、教学智慧的启发和增进,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3.
囿于有限的条件,农村中学校本教研往往面临更多的困惑和困难。本文以一所整合中的农村中学为参照,抓住校本教研的“人本性”特点,分别聚焦教师、课堂和课题,探索了“学习型教研”“教学型教研”和“研究型教研”三种教研模式,试图回归校本教研“以人为本”、解决现实问题的本真面貌,为农村学校立足实际、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研是目前学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当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海宁市紫微高级中学立足课堂、学校、教师三个基点,提出了校本教研科研化管理的概念,并从“聚焦研点,运用科研思维确定校本研修内容”“生发研链,运用科研思维构建校本研修系列”“拓宽研面,运用科研思维创设校本研修活动”三方面进行了校本教研科研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一线校长、教师的关注。校本教研有何意义和价值?目前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校本教研虽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应该澄清校本教研的相关概念,以利于一线教师的实践;校本教研只是一种研究方法,无需制度化,更不可标准化;校本教研也不是标签。可以随意的贴等。  相似文献   

6.
回顾项目工作,我们经历了“让教师重视与参与校本教研”、“关注校本教研展开的途径与方法”,最后聚焦到“研究校本教研的内容与实质”三个阶段。融工作、学习于一体的校本教研不只改变教学实践,更在于教师对于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解的加深、教学专业知能的增进、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应该说,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校本教研活动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一线校长、教师的关注。校本教研有何意义和价值?目前遇到了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校本教研虽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应该澄清校本教研的相关概念,以利于一线教师的实践;校本教研只是一种研究方法,无需制度化,更不可标准化;校本教研也不是标签,可以随意的贴等。  相似文献   

8.
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研。2018年11月、2022年2月,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对园本教研从“规范”走向“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在目前园本教研实践中,“质量”并未真正成为幼儿园教研实践的重点,主要表现为:教研形式大于内容,问题聚焦不准,深度思辨不多,行动落实偏少,“研”与“教”两者脱节。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笔者尝试基于“价值澄清理论”,提出在“述·辨·行”中引领教师提高价值思辨力、促进价值行动力、走出教研低质量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校本教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方式的创新。校本教研是紧紧围绕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核心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由广大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的教育研究。这就是专家所说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由此可见,校本教研并不是要求教师脱离其教育教学实际,搞那些“假、大、空”的所谓“研究”。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提升为自身能够解决并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寻找理论依据,着手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用于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广义上讲,学校中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和现象都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对象。就学校层面上讲,可以围绕学校存在的重大问题或共性问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攻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个体而言,课堂教学与管理、学生教育与管理、备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难题、困惑都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苏瑜 《中学教育》2009,(2):61-64
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阵地,为此,学校重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研究,并进一步规范教师教研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作为适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常态下开展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由于存在“自上而下”、“由理论到理论”、“缺乏行为跟进”等缺陷,活动较难取得实效。本文从校本教研需要专业引领,更需要同伴互助;需要行政推动,更需要制度规范;需要观念更新,更需要行动研究三个层面入手,阐述了实现校本教研活动重心下移,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研究行动。是一种在自主思考、自我反思基础上教师互助合作、共同推进的有效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校本教研因其校本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颇受教学一线教师的欢迎。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校提出了“问·诊·磨”校本教研模式。“问”,重在教学方法、教学智慧的启发和增进,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日益突出。就语文教学而言,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语文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由此主要从明确语文校本教研的理念、掌握语文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体现语文校本教研的特色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通过推进语文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就着手对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开展的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和研究,总结出"学·诊·磨·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学",重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重在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诊",重在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实效;"磨",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历练,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技能上得到培养;"思",重在教学得失反思,让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上得到提升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研以本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本校教师为研究骨干,以选用符合本校实际的教研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改革实践为途径,以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本校教学发展的生产力,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因此说,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解决实际问题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目标,系列化的相应制度是校本教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校本教研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宗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肯定。随着校本教研的实施,我们发现由于缺乏对区域性校本教研的整体性规划,研究资源未能达成共享,各校大多只能“各自为政”,教研活动成为走一步算一步的“游击战”,没有形成区域性校本教研的“集团军作战”;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现场,以教育行动为主要方式,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方式、研究方式和研究行为。校本教研包括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前两个要素涉及的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创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开展学校教育创新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重点在校本教研机制上不断创新:实施“教、学、研”同期互动,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开展伙伴互助行动计划,创新校本教研方式;搭建专家资源网络,创新校本教研途径;成立三个中心,创新校本教研制度。在此过程中,不断实现教师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这一校本的概念已经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学校校本教研的思路也正和这一精神不谋而合。我们在校本教研中始终把重点放在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上,不但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使教育科研得以扎扎实实地推进,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实践创新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校本教研在营造学校教研文化,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话题。这里,结合基层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