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市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成为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杭州市公共体育设施状况难以适应快速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对此应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法规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稳步建立起长效机制,推动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进程。与此同时,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媒体宣传,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解决体育设施在对外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场所作为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情况对居民健身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通辽市区学校体育场所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从赤峰市通辽市区学校的数量、体育设施的数量、设施开放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赤峰市通辽市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工业因区为例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具体办法进行了分析,即探讨了其在开放形式、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以及经费等方面的做法,旨在为其他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借鉴,进而解决人们健身需求增加与学校体育场馆闲置的矛盾,促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谢诚 《华章》2013,(23)
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是陕西全民健身的重要时期,如何化解与日俱增的锻炼人数和严重不足的场地设施之间的矛盾,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制约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强化管理人员的开放意识,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和文明健身宣传;制定意外事件处理预案;加强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日益增强,现有的公共体育场馆早已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另外,由国家财政出资建设的学校体育场馆仅供学生使用,场馆本身并未充分发挥效能,存在较大浪费。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决定逐步在全国推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政策,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及一些体育设施在一定时间内对外开放,供大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群众开放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学校体育场馆如果对外开放将面临诸多的问题与困难。但事实表明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发挥其社会价值,对构建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四川5.12地震后灾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现状及对外开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校体育设施结构单一、设施匮乏;开放力度有待提高;安全、管理、经费等是影响和制约开放效果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了灾区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近,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体育强国的实现是通过全民体育的共同发展来完成的.目前我国体育设施有近70%在学校,要实现体育强国梦,离不开学校体育主客观条件的参与和支持.政府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一直受到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严重不足因素的制约.这种社区群众健身设施"不足"而学校体育资源"闲置"的结构性矛盾急待我们解决.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呼和浩特市城区学校体育设施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的现状,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全民健身条例》和《体育设施管理条例》的规定,研究和制定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整合的实施方案和对策,解决全民健身资源短缺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的实施提供依据,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一般为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非教学时间,具体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有条件的学校要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在正常教学时间的早、晚间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的具体项目和时间,应在学校门口醒目位置向社会公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对象为青少年学生和周边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11.
祝杨 《考试周刊》2012,(85):114-116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武汉市120所全民健身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做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缺乏持续与实效性:大部分学校以行政管理为主,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项目与时间与群众体育需求差距较大;经费、安全、管理是制约学校场地开放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主要探索关于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应注意的问题,希望从其中得出值得借鉴的办法,让往后校园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之路能走得更加平坦顺利。首先分析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体育运动渐渐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情况下,高校体育措施对社会开放的现状,接下来探索高校体育措施对外开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高校自身安全,管理以及对外开放所需要收取的费用,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讨论。为了加强市民自身体育锻炼,全面提升生活质量的保证,高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只有合理妥善的做好开放工作,才能让高校体育设施对外持续开放。  相似文献   

13.
袁浩 《教育》2011,(30):5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有无开放的心态。当然,要彻底消除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的顾虑,还要依靠法律的积极参与。因为,一个再好的政府决策或受到社会推崇的公共政策行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其命运只能是"昙花一现"或落个"虎头蛇尾"的结局。而一旦有了法律的保障,学校向社会开放其体育场所不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反之  相似文献   

14.
徐洁 《考试周刊》2009,(47):148-149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贯彻与实施,为了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缓解大众健身需求增加与场地严重短缺的矛盾,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在满足体育教学以及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之外,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本文对我市所属性质不同的5所高校的体育场馆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对外开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走进大众生活,深入人心.然而,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已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正常需要及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正常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率、利用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教学、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活化闲置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功能,解决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的一项重要举措,将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有必要对社区与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前吉林省大众体育设施资源相对来说还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实现社会共享是解决场地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高校体育设施资源对外开放受政策、认识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推进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资源的开放真正实现社会共享需要通过制定政策和保障措施、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管理探索最合理模式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对高校而言,开放体育设施也必然使其面临各种风险,如校园安全管理,学生权利受损,运动设施保全及有偿服务经营。文章从政府及高校两个层面提出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以规范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行为。  相似文献   

18.
省外视窗     
《河北教育》2014,(3):10-10
浙江: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 浙江省日前公布《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修订意见。修订征求意见稿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并对学校等公共体育场所向公众开放作了规定。意见稿拟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体育成人节等活动。此外,规定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设施是体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地方的学校体育场馆除了满足学生的身体锻炼以外还向外对居民开放,形成学校和社区共同利用和谐共处的局面,有效地节约了体育场馆资源,并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方面民办高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个别地方资源的不足,为全面健身做出了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对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在不影响正常学校教学的情况下,学校资源合理利用,从而达到推动社会体育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并为今后民办高校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南京市印发通知,要求具备开放体育场地条件的学校逐步向社区居民试点开放。目前,全市已有63所中小学实施了开放工作。据介绍,从今年9月起,南京市要求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区每个街道,选择一所具备开放条件且周边居民需求较高的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试点开放,市属学校参与试点工作。试点街道(社区)根据学校室外体育设施承载能力对居民办证开放,社会体育辅导员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