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爱无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红豺》这本书。《红豺》的主人公是一只美丽的母豺——炎烧云,她的两个幼子被一只母狼咬死,一瞬间“家破豺亡”。而机缘巧合的是,她第二天就将爱伤的母儿狼及一只黑毛小狼崽咬死,  相似文献   

2.
奇异的火柴     
画家在画一幅画。画上是一望无际的麦苗,那麦苗和远山连在一起。远山上生长着蓊郁的树木,树林里还有残留的没有化尽的积雪。雪地上,几只幼熊在嬉耍。画家画完画,高兴地欣赏着,自言自语地说:“这幅画的景色,真是太美啦。”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特级教师杨丽娜来陕西上示范课,一堂《火烧云》烧出了轰动效应,听课者齐说“妙!”笔者静思回味,觉得杨老师“引”的艺术颇为高明,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显“变”引“看”。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不断变化,从地面到天空,从色彩到形状,从静态到动态,变化多端。由此看来,火烧云的变化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杨老师以“变”为线索,特制了火烧云变化的两幅幻灯片,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人和动物有哪些变化?”“火烧云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等等。通过看图,学生不仅了解了火烧云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齐白石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国画大师。有一次,作家老舍请他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一幅画。“蛙声”乃是听觉形象,要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表现。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规定的背景又是“山泉”,只能借“山泉”来表现“蛙声十里”,就更难乎其难了。几天以后,老舍收到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国画。但见白石老人没有着意去画那些鼓腮噪鸣的青蛙,而是作一片急流从山涧乱石之中飞泻而出,水中夹着几只活蹦乱跳、极富生命力的蝌蚪;高处则是一抹远山。这山涧、乱石、急流、蝌蚪、远山浑然一体,使人隐隐如闻十里蛙声。老舍一看之下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5.
林晨 《课外阅读》2012,(19):10-14
1埃蒂斯红豺群行进在风雪弥漫的尕玛尔草原上,七八十只雌雄老幼红豺个个无精打采,耳垂间、脑顶上和脊背凹部处都积着一层雪花,宛如一支戴孝送葬的队伍。每只豺的肚皮都空瘪瘪地贴到了脊梁骨上,尾巴毫无生气地耷拉在地。豺眼幽幽地闪烁着饥饿贪婪的光,队伍七零八落拉了约两里长。"嗬叽——"豺王索坨纵身跳上路边一  相似文献   

6.
豺的诉讼     
豹子和豺一起出去打猎。在村边,豹子捕到了一头羊,豺捕到了一头牛。于是,他们把猎物赶回家,并把它们放到牧场里吃草。豹子看到豺的猎物比自己的大,很是不高兴。晚上,他来到牧场,惊奇地发现豺的牛生了一头小牛,他都要嫉妒死了。所以,他把小牛牵走,把他和他的羊栓到了一起。第二天早晨,他来找豺并说:“你看,我多幸运呢!今天早晨,我去牧场看了看,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我的羊生了一头小牛!”“不可能。”豺说。“不信,跟我一起去看。”豹子把豺带到牧场。豺看到一头小牛确实与豹子的羊栓在一起。“现在,你明白我说的…  相似文献   

7.
母豺救丈夫     
<正>亚洲豺是群居动物,它们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组成一个小集体,共同生活、防御、捕食。在这个集体中,成年公豺是头领,它带领着母豺和一群孩子,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战斗。一个以美国动物学家为主组成的摄制组,在一片丘陵地带,意外发现了一个没有头领的豺群。在这个群体中,只有一只成年母豺和七八只未成年的豺崽。按道理,这样的豺群是不应该存在的,要么母豺带着它的孩子们投奔别的豺群,要么招赘新的公豺当头领。摄制组跟踪拍摄一周后,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只母豺像公豺一样性情凶猛,胆大力强,凡与之遭遇的大小动物无不畏  相似文献   

8.
《火烧云》教后体会□云南昆明市武成小学董卫民《火烧云》这篇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再现了火烧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人们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文章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个顺序写的,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作了细致...  相似文献   

9.
1952年的一天,作家老舍登门拜访年已92岁的画家齐白石。一见面,老舍就出了个“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课目,请齐白石画一幅画。“蛙声十里”是听觉形象,要用视觉艺术的绘画来引起观众的听觉感受,这的确是一个难题。数月后,齐白石画成了,老舍急不可耐地展开一看,立即拍案叫绝,赞叹不已。原来,白石老人并没有去画那些鼓腮鸣叫的青蛙,画的是山涧乱石中泻出一片急流,有几只蝌蚪在戏水,高处画了几笔远山。这乱石、急流、蝌蚪、远山,水乳交融,十分和谐,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画题的意境。虽然画面上看不见一只青蛙,但却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老舍考齐白…  相似文献   

10.
再次,分析文章采用的相同的写作手法。在两篇文章中,郁达夫和高建群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郁达夫在描写“江南雪景图”时,按照时间顺序引用古人诗句,给人一种天地间一片莹白的惊喜。高建群在描绘第三次落日时,实写当时的火烧云,用火烧云的“灿烂”“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来虚写当时的落日,  相似文献   

11.
折箭     
吐谷浑国王阿豺临死前,将自己二十个儿子叫到床前,分给他们各一支箭让他们折断,儿子们轻而易举的将箭折断,阿豺又命令慕利延折断一箭,也是轻而易举的完成,阿豺命令慕利延将十九支箭捆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折断,慕利延却无法办到,阿豺对儿子们说: “你们和国家的命运就如同刚刚所折箭的情形一样,单独一个,很容易被敌人消灭,团结在一起就能保住国家和你们的性命啊!”说完话后,阿豺就死了。  相似文献   

12.
《火烧云》是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佳作。它以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想象描绘了火烧云的妖娆、奇特和变幻。令人神思飞越,回味无穷。这无疑得益于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了解它对于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不无裨益。一、用悬念激发读者“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文章开门见山明点“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并没有立即展开,而荡开一笔,描写起霞光来。这就象疑问的石块投进了思维的长河,激起了朵朵浪花:是走题跑辙,还是自有其妙?是多余累赘,还是巧施伏笔?写意何在象磁铁一样吸引着读者迫不及待地追根寻因,揭开疑虑。  相似文献   

13.
刘一霏 《作文》2024,(15):11-12
<正>“你是落在我世界里的一束光……”这是你经常挂在嘴边的歌。那时我们肩并肩,共话斜阳。有一次,你问我:“你知道吗?昨天的火烧云真的超级超级好看!”“哦。”我轻轻点头。“那个火烧云有很多很多颜色,有金色、红色,还有紫色!”你兴致勃勃地说。  相似文献   

14.
豺狼成性     
在兽类中,恶名昭著莫若豺。古时候,虎患频见于史籍,名声似乎也不大好。但它们比起豺来,就都是小巫见大巫了。豺狼虎豹都是凶猛的野兽,古人则把豺列为四凶之首,说明它是十分强悍和凶残的。后人遂以“豺狼成性”这个成语,来比喻坏人就像豺狼一样凶残成性。  相似文献   

15.
【教例】  教学过程:  一、讲解课题,初读课文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篇课文,题目叫《火烧云》。(板书课题)什么叫“火烧云”呢?请打开课本认真默读,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问题的答案即课文的第2自然段。刚开始议论时,学生往往只会照书念,不会把书上的语句加以组织来回答问题。这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不能听之任之。要给学生提示,课文句子的前面还应添些话,才能使问和答的语气连贯起来,学生领会了,就会说:“火烧云是这样的:‘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教师再提示,除了这么回答,还能怎么说?学生…  相似文献   

16.
《火烧云》四步教学设想安徽王友清《火烧云》是现代作家萧红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及变化,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抓住了四个字:看、说、读、想。“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挂图上火烧云的色彩和形态。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两幅挂...  相似文献   

17.
小花猫     
三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别人送给我一只花猫幼仔。它刚来我家的前三天,发生了许多好玩的事情。“喵呜、喵呜……”你瞧。它又在喊“饿”了。  相似文献   

18.
战斗     
一天,依明江提出要带我去疏勒看斗鸡和斗狗。坐上疏勒县时兴的“摩的”,一路凉风扑面,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车走过一片沙地,我听见了一群维吾尔男人的吆喝声,一个宽大的斗鸡场便出现在面前。人们大多将鸡抱在怀里,三五成群地扎在一起谈论着什么。场地上有几只闲散的鸡,正低着头在地上觅食。  相似文献   

19.
闫华 《辽宁教育》2005,(10):33-33
又是一节语文课.我刚在黑板上写了“火烧云”三个字,学生们就在下面小声地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20.
孙志辉 《湖南教育》2001,(16):54-54
找重点。文章的重点是学生想象的源头。如《火烧云》一课的重点是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师以此为关键,教学生想象。学生把天空幻想成童话般的世界:八仙过海、葫芦娃吐火……,并用“柠檬黄”、“咖啡色”等词形象地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