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沉默的螺旋"由德国社会学家诺利.纽曼提出,其意是指人们面对一项公共议题和判断公共舆论是否会朝赞同他们意见的方向改变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他们就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体表达意见的匿名性等特点,少数意见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大大减少,持相反意见的"少数派"依然可以首先活跃在虚拟社区,使"沉默的螺旋"转变为反"沉默的螺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而言,既要积极借鉴"沉默的螺旋"理论,充分扩大它的知晓度、熟悉度、认同度;也要借助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把握舆论动向,促进其得到更为持久、深入的传播;同时还要把握两种模式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抑制两种模式下的非理性因素及现象的产生,借助各种传播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各种社会舆论思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琳 《培训与研究》2008,(11):96-98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螺旋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和社会学。有三个关键概念:害怕孤立、意见气候、准感官统计。沉默螺旋的解旋途径主要有三种:从心理学层面入手削弱和解除“沉默的螺旋”;从与媒体的合作上看解旋;社区对螺旋的解开产生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沉默的螺旋”理论自被提出以来,在政治、社会舆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经济领域提及甚少。在消费领域,每一场流行风潮的兴起,每一个品牌的成长,“沉默的螺旋”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形成主流消费意见。广告人在广告实践中有意识地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依据,将使市场上主流消费意见的形成过程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特有的性质,使许多传播学中的传统理论受到置疑,其中就包括根据传统实证研究得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本文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及其舆论学说出发,证明了在网络空间中“孤独恐惧感”、“群体压力”和“从众心理”等概念的适用性,论述了网络中舆论形成的机制仍然不变。由此可以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以"沉默的螺旋"理论对语言变异进行观察,认为语言变异的产生犹如"优势意见"的产生,而变项不断扩散并最终成为既定形式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劣势意见"沉默的过程,人们在接受语言变项过程中表现出的趋同行为或可以得到这一理论的解释。而新型社会语言的产生和存在语言的消亡则是更大范围和意义上"沉默的螺旋"。  相似文献   

7.
法人能否作为合伙人,世界各国法律有不同的规定,理论界也有很大的分歧,无非有赞同法人可以作为合伙人和反对两种。持赞同观点的学者在立论时多从各个方面批驳持反对观点的学者的理论,如针对法人承担有限责任的观点,提出法人和自然人一样承担无限责任等。但仔细考察这些批驳意见,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文的观点是反对法人成为合伙人,并在此基础上对批驳意见进行反驳。  相似文献   

8.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心理机制,因而这一理论在该领域具有适用性。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对于"沉默的螺旋"理论应该批判地借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其在舆论引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不健康的螺旋、不平等的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沉默的螺旋"理论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学生中的"沉默"现象,不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红胜  韩晓 《文教资料》2010,(33):209-211
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存在特征上的显著差畀.“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受到思政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空间“沉默的螺旋”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又回到强效果论的轨迹,即强调大众媒介在引导控制典论方面的作用。但到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广泛运用后,这一理论引起不少争议。有研究者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已经沉没。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在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也是很讲究技巧的。若是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导致两种恶果:一是和其中一方贴得过紧,懵懂之中就把另一方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另一种就是两边都不落好,自己在中间受夹板气。无论是哪一种,最后都必然会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搞得身心俱疲。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几位做老师的和几十位孩子开了一个聊天会。聊天会没有一个固定的内容。中心是怎么做一个好孩子。孩子们很会说,也很敢说,观点对立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不是坏习惯,就有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是个坏习惯,只顾自己而不顾别人的感受,理由是外国人在公共场所就不会大声喧哗的;另一种意见反驳说,中国的文化背景与外国不同,中国人长期以来习惯于这样说话,没有什么不好的,外国人也有我们认为不好的习惯,比如说笑起来声音很大,擤鼻涕很响,我们感到很恶心;还有一种意见是什么事都要看情况了,大声说话好不好也要…  相似文献   

13.
赞同与反对     
不管谈论什么事情,人们总是在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就要求听者对此作出适当的反应。一般来说,人们都喜欢他人赞同自己的说法,然而,有些时候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异议。表示赞同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些,而表示反对则要注意当时的场合以及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一般尽量采用  相似文献   

14.
意见领袖是传播学有限效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借鉴意见领袖这一观点,对正确引导学生舆情,预防或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要发挥意见领袖在学生舆情中的作用,就必须善于发现和用好学生意见领袖,使其成为舆情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教育者还必须努力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以提高舆情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城市地租只有级差地租,没有绝对地租。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社会主义城市还存在着土地所有制,还存在着绝对地租。我认为,前一种否定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后者,肯定有绝对地租存在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但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奴隶革命”在西欧社会历史变革中起了决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476年,在奴隶革命和蛮族入侵的联合打击下,西部罗马帝国崩溃;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时代的新纪元。关于推动西欧社会更迭的决定性力量到底是什么,史学界的意见颇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革命;另一种意见则归结为蛮族入侵的结果。我是赞同前一种意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孟子》中测问句的语义关系特点将其测问句划分为三类:求意型测问句,即说话人提出问题,真诚地希望得到对方的意见;求同型测问句:说话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得到对方的赞同或肯定;探测型测问句,即说话人试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探测对方的看法,继而进一步摆出自己的论点。本文即针对这三种类型测问句,从语用学的角度,关注《孟子》中问句和答句系统,采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其测问句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格律诗的翻译问题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赞同“以格律诗体译格律诗”,另一种是赞同用散体或自由体译诗。在这两种意见之中,赞同用第一种方式译诗者占大多数。笔者也认为应“以格律诗体译格律诗。”但据笔者看来,在持第一种意见的人之中,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同意以中国传统的!日体或新体诗形式译诗,即每行字数大致相等(五言或七言),押韵的位置也近似于旧体格律诗。另一种是‘拥汉语的顿(拍、音组)来代替英诗的步,使译诗顿数与原诗的音步数相等,”(1)有人称之为“以顿代步”或“移植英诗格律”(2)的方…  相似文献   

19.
乔治·斯坦纳是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与翻译理论家,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其著作《语言与沉默》字字珠玑,观点尖锐而深刻,论述了语言中的翻译问题、语言的逃离问题和经典问题,沉默中语言的沉默、主体的沉默等.在《语言与沉默》的背后更有另一种语言与沉默,以及斯坦纳在沉默中的语言.我们看到另一种对语言、文学、沉默、人性的新的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20.
沉默现象是灵活多变的动态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不是直接而是通过某种方武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恕。作为非语言策略,沉默现象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运用。它有着自己的语用特征和交际功能。由于沉默语的模糊性和间接性。对其解读就更加困难。通过运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等语用学原理对沉默语的分析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