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试目标: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5年级上册第105页、第106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中位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2.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各自特点,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数据合理选择统计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在比较与讨论中建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  相似文献   

5.
张瑜 《福建教育》2008,(1):45-45,6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了平均数,五年级上册安排了中位数,五年级下册安排了众数。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众数着眼于对各种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教学目标: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达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平均数、中数和众数,是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要面对的三个重要数据,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具体意义和应用?我们先从它们的意义开始,学习它们的应用.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做为“一般水平”的代表,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即使相等的数也应全部参加排序)后“找”到的.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相似文献   

7.
小数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及性质,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分析解答小数应用题,提高计算能一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为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应注意:1.小数的意义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最基础的知识,而且使学生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数学第七册。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郭丽娜 《考试周刊》2013,(96):69-69
<正>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学过的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的比较,认识众数。2.让学生在统计数据、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桂文通老师的课例《众数、中位数》无疑是一个朝着数学教学改革方向努力的成功课例 .本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笔者就个人的理解谈以下几点意见与桂老师商榷 .第一 ,数学教学中为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尽可能是“现实情境” ,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决 .由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数学知识的意义的理解 ,培养学生数学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对此 ,桂老师展示的情境问题及其教学有下列问题值得商榷 :( 1 )工资按周计算 ?李小姐月工资达 880 0元 ,而其余员工月工资在 40 0~ 1 0 0 0元 ,悬殊如此 ,恐不常见…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4.
1 课前分析众数、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 ,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所以 ,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 .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地分析 .因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 ,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在学习目标上 ,(1)使学生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5页例4和106页例5,以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4题。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知识与教学是作为学生感知事物、解决问题,理解世界和建构意义的中介而发挥作用.相应地,教师应创设联结,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具体策略为:知识结网,立足全局性建构;身心卷入,协同全方位认知;环境浸润,实现全时空关联.  相似文献   

17.
(二)比例由于比的知识已经提前到第十一册教学,所以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比例尺的应用和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应用题.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和涉及平面图形的比例尺的有关计算;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69页~70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分数乘法 1.教学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 2.教学难点: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②熟练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式题;②能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③能说出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 (二)分数除法 1.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①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②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4.基本技能训练要求:①列出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②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相似文献   

20.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平均数的概念简单明白,容易理解.计算平均数时,每个数据都要加入计算.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的变化,即使细微的变化,在计算平均数时都能反映出来,也就是平均数“反应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