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人误解的千古绝唱晚唐诗人杜牧的一些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是他诗歌中最出色的作品,他不仅描绘出一幅幅特征鲜明的图画,而且善于通过所描绘的景物,表达自己很深的情思。然而,在他的脍炙人口的绝句中,也有两首被名家误解。其一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适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2.
赏诗三品     
赏花有三种境界:茗赏为上,谈赏次之,酒赏最下,故古人谓之“赏花三品”。实际上,对诗的欣赏,也有类似的层次高下之分,即:理解为下,玩味为中,体验为上。这种差别并不完全依赖读诗者自身的艺术修养。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对我谈起那首只能算是雅致儿歌的诗《鹅》,居然很认真地指出:“‘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颜色太俗气了。”他  相似文献   

3.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小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心欢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说,历史上曹子建七步成诗,我…  相似文献   

4.
宋代理学家邵康节写过这样一首五言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作者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好像是一个小孩子在扳着指头学计算,又好像是一位家庭主妇在对着客人细数她的家珍。通过这十个数字,把一幅景色宜人的山村画图呈现于读者面前,真是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我国农历的己丑年,俗称“牛年”。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历代诗人对牛多有咏诵,数千年来,留下了许多对牛赞美的诗文。 唐代诗人元稹《田家词》云“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极其生动地描写了老牛在干旱田地上耕作的劳累。有牛尚且如此,农民要是没有牛,那就更加苦不堪言了。  相似文献   

6.
陈章明 《考试》2004,(2):11-12
一首诗的诗题往往起到提示全诗中心的作用,因而对诗题必须认真分析,不可轻易放过。如杜甫诗《望岳》: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话“传诗”功能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话作为一个大的坐标体系,包括了众多诗人诗作的小坐标,在长期的诗歌传播中,许多诗人诗作的坐标或研究或浮,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考察其变化轨迹,有助于把握诗人诗作地位及时代审美风尚,诗歌误读,自古就有,诗话的纠正误读,帮助阅读鉴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诗话对于诗歌艺术化具有“蓄水池”、“发酵池”、“放大器”三种效应,在累积和增殖中,诗歌得以发展并形成传统。  相似文献   

8.
<正>一说起空间向量,多数人会想到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形式),而将"基底"形式(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给忽视了.事实上,空间向量的"基底"形式对解题也非常有效,本文以2015年浙江高考理科数学卷中的3道考题为例,提供立体几何的又一解题利器,以展示向量"基底"形式的强大解题功能.1原理预备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  相似文献   

9.
治病健身,有“药疗”、“食疗”等各种方法。最近翻览史籍,看到古人有关“诗疗”的诸多佳话,觉得颇为有趣。兹录几例,与您共赏。  相似文献   

10.
除夕趣赏“除夕诗”夏民安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2首,为广大读者“除夕”守岁平添几分乐趣。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  相似文献   

11.
以审美为出发点,以诗歌欣赏为范例,结合西方格式塔原理,通过对审美客体的形态特征和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文学欣赏的整体领悟性,揭示了文学欣赏活动得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审美为出发点,以诗歌欣赏为范例,结合西方格式塔原理,通过对审美客体的形态特征和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的分析,阐述了学欣赏的整体领悟性,揭示了学欣赏活动得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谈年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霄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怀欣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时,无意中发现:语文教材中50首古诗必背中居然还选用了他的另外两首诗《望岳》《春望》,仔细一推敲,不由得暗自叫好:这三首诗正概括了杜甫青年之时的豪情满怀、壮怀激烈,中年之际的忧国忧民、心系国度,垂老之际的悲哀颓唐、生活窘  相似文献   

15.
说诗三题     
诗用“翻案法”前代诗人在诗的内容和技巧方面,都为后人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诗为“绝胜”的时代,“诗料”“诗法”几乎已被诗人用尽,正所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后人想超越他们,真是难上加难!或云来人生唐后,乃宋人的一大不幸,即此理也.但宋人并不甘落后,他们一方面提出“无一字无来处”,从唐诗那里“拿来”许多可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为了不落前人窠臼,又提出“点铁成金”之说,往往变唐人诗意而用之,既“夺胎,又“换骨”,于是乎,你的东西也就变成我的东西了.这正是宋人极聪明处,也是宋人变唐诗、而又有别于唐诗之处.诗用“翻案法”便是一例.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三刘浚《重阳》“不用茱萸仔细看,管取明年各强健”.引杨万里评此诗“得翻案体”.又明谢棒《诗家直说》云:“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王绩曰:‘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左思曰:‘功成不受爵,长挥归田庐’.太白曰:‘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王、李二公善于翻案”.说明“翻案”一法,是古人作诗常用的.  相似文献   

16.
杜审言与“初唐四杰”及沈宋处于同一时代,他的创作更为完美地体现了初唐时期诗歌律化的特征.其内容与风格都初步展示了盛唐气象。杜审言在唐诗律化进程中作出了筚路蓝缕的尝试.其雄阔的创作风格对盛唐诗风实有导先之功。  相似文献   

17.
一、抓反应原理实验室通常用加班氨酸钾朝高锰酸钾家制取氧气。用氨酸钾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二氧化锰作模化剂。等取相同质量的两份氨酸钾,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分别放在试管内打同时加耕。可以友现敌入二氧化锰的那天试管很快产生大量氧气,而另一查试冒用轮到较高温度刁缓慢放出氧气,但最终二历氨酸钾受辆分解所产生氧气质量是相等的(扣留所示人从以上图象可以形象留出二看在叵臣时的区别,要能深刻理解造化剂在本展应中所起的作用——加速氨酸钾的正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肘,一般在被废温度下抓热就和以迅速分解放出氧气。两个…  相似文献   

18.
何效明 《学语文》2003,(6):23-24
文有文眼 ,诗有诗眼。“诗眼的所在 ,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 ,如‘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 ,便是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因此古人写诗填词特别讲究遣词造句 ,力求达到一定传神的效果。凡在节骨眼处皆炼得好字 ,画龙点睛 ,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 ,便是所谓“诗眼”。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话 ,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 ,而着一“闹”字、“弄”字 ,就使全诗情趣盎然 ,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阅读题的试题材料大多来自于课外,覆盖面广,文体多样,内容复杂,出题灵活,难度较大,如何能在应试中有条不紊地作答,正常无误地发挥,最好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能这样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拥义 《考试》2014,(Z1):40-43
<正>1.翻译词语,转化、分解设问要结合所给材料,将设问中的陌生词语翻译成课本中熟悉的术语,再把所给设问转化成便于作答的设问。【范例1】(2011年北京高考文综38题)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