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妙法莲华经》在敦煌文献中存有多种卷本,且不易跟《添品妙法莲华经》与《观世音经》区别开来,这使得我们难以对该经的残卷作出准确定名。本文通过全面普查目前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将其中39号缀合为10组,以示缀合对于敦煌佛经残卷定名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保留至今的回鹘文文献多为佛教译本残卷。它对于我们研究回鹘语文及回鹘佛教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里校勘与研究的回鹘文文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就是译自汉文的佛教译本残卷。回鹘文《妙法莲华经》保留至今者,均为该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3.
殷光明著《敦煌壁画艺术与疑伪经》,已于2006年12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敦煌壁画艺术中与疑伪经相关的图像及资料进行了梳理和综合研究:一、导论;二、敦煌的疑伪经与图像;三、敦煌壁画艺术与传统神话题材;四、佛道相激;五、佛儒相融;六、佛教与王道政治;七、敦煌石窟中的地狱图像与冥报思想。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物研究所藏图解本西夏文《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观音经),是1959年在莫高窟发现的珍贵西夏刊本佛经。(见图版十五)据我们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今蒙敦煌文物研究所提供全部照相资料,试作初步的翻译和考释。(一)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汉文译本有三种:一是西晋竺法护所译,名《正法华经》;二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名《妙法莲华经》;三是隋代闍那笈多所译,名《添品妙法莲华经》。据唐朝道宣所作之《妙法莲华经弘传序》说:“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关于西夏翻译《妙法莲华经》的问题,有一篇存世的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序》可资研讨,此《序》罗福苌曾译介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四卷三号(西夏文专号)上。但罗氏译文完成于五十多年前西夏文研究的初期,  相似文献   

5.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收录的No.107《妙法莲华经卷六后记》是一份初唐时期的写本文献,其中有关于《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成立问题的重要记录.经过考证,该文献内容存在几处重要错误:记载的鸠摩罗什译经时间有误,记载的鸠摩罗什译经地点有误,将《观世音忏悔咒》与《提婆这多品》的情况混淆.因此,这份唐代写本文献并不能作为考证《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成立问题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妙法莲华经》中多次讲到龙,蕴含着丰富的龙文化。龙在《妙法莲华经》中主要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与天、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共同组成了天龙八部。龙宫在《妙法莲华经》中不仅指龙王的宫殿,更是文殊师利教化众生,弘扬大乘佛法的教学场所;龙女不仅聪明伶俐,颇具慧根,而且通过献珠得以成佛;龙声与其它诸多声音构成了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各种声音。  相似文献   

7.
疑伪经的内容大多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区佛教的传播、民间信仰,以及与其他宗教,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情况,是研究佛教浸润中国社会本质的有力资料。敦煌石窟中不仅保存了数量庞大的疑伪经,还在壁画艺术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疑伪经图像。通过对其考察和研究,使我们对疑伪经及图像在佛教中国化、世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曾良  李洪才 《家教指南》2011,(4):94-100,132
辽宁省博物馆藏《恪法师第一抄》为珍贵的敦煌文献,以草书抄写。关于此卷子的内容性质,目前尚无细致研究。本文对题名作了阐释,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该卷子的内容是对窥基《妙法莲华经玄赞》的"决择",即对玄赞的进一步疏解。  相似文献   

9.
《新菩萨经》、《劝善经》、《救诸众生苦难经》,除日本《大正藏》85卷《疑似部》收录外,其它各藏均未见收录。李证刚纂《敦煌石室经卷中末入藏经论著述目录·附疑伪外道目录》亦收,同书中共列同类7种,李氏评论“以上七种文义舛谬,皆伪类”。方广錩先生亦将其归进疑伪经类,并指出了这些伪经反映了中国佛教俗信化的一个侧  相似文献   

10.
北魏佛教传帖原件《大慈如来告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魏佛教传帖原件《大慈如来告疏》研究王惠民新材料的发现,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就佛学研究而言,隋唐以前翻译的佛教经典亡佚甚多,而非佛经系统的佛教文献流传至今的,更为凤毛麟角,敦煌遗书的发现,使得佛学研究在本世纪有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在疑伪经方面,著名...  相似文献   

11.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133),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另一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305)由王重民先生主校。《变文集》出版后,续有徐震堮,蒋礼鸿、项楚、郭在贻、袁宾诸先生对上述篇目于以补校。偶有未竟,笔者亦为之拾遗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径引改后文字,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12.
殷光明 《家教指南》2006,45(4):8-14
疑伪经的内容大多反映了一定时期和地区佛教的传播、民间信仰,以及与其他宗教,尤其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情况.敦煌石窟中保存了数量很多的疑伪经和疑伪经图像.通过对其考察和研究,使我们对疑伪经及图像在佛教中国化、世俗化过程中的作用及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现存《妙法莲华经释文》有日本醍醐寺藏本和天理图书馆藏本两个本子,其中醍醐寺藏本被日本文物部门认定为"重要文化财"。《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六册《妙法莲华经释文》的录文依据的正是"国宝醍醐寺藏古写本",但该录文讹误甚多,对研究者多有不利。录文讹误的原因主要有不识俗字、形近而讹等方面,我们拟校正《大正藏》的部分录文,以期对阅读《妙法莲花经》及研究《法华释文》的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永登县博物馆珍藏8件古写经,原定名为“敦煌经卷”原卷概况如下: <1>《妙法莲花经》卷第二(图19) 首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尾题:妙法莲花经卷第二起于:“尔时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  相似文献   

15.
《续命经》是敦煌疑伪经中的一部小经,本文在系统调查存本的基础上,重点检讨了其思想来源,附带讨论了《金刚经》得称《续命经》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莫高窟第 2 72窟的内容是根据《妙法莲华经》的佛教思想而安排的 ,窟顶巨大的莲花代表着佛法组成的一个世界。这种以莲花喻佛法的传统 ,一直延续到云冈、龙门。  相似文献   

17.
由台湾佛教图像研究后援主办、丝路佛教图像文献整合研究中心协办的“2 0 0 2年两岸研究生敦煌石窟研习营”学术交流活动于 2 0 0 2年 8月 1日至 8月 1 5日在敦煌研究院所在地莫高窟举行。参加此次敦煌石窟研习营的 2 0人 ,大都为教师及研究生 ,来自除我国大陆和台湾的外 ,还有英国、美国的 ,上午参观石窟 ,下午举行学术报告 ,晚间分小组进行学术讨论。学术交流报告的有 :大陆的樊锦诗《莫高窟洞窟分期的方法与成果》 ,彭金章《莫高窟北区的考古及成果》 ,贺世哲《敦煌壁画中的金刚经变》 ,李正宇《古代敦煌史地》 ,殷光明《由疑伪经看敦煌…  相似文献   

18.
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佛教经典在翻译、释义等方面不断吸收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由此也形成了佛教中的一类特殊经典——疑伪经。从佛道二教的关系来看,疑伪经中能够明显地反应出佛教对道教思想的吸收与融摄。注重修行的天厨思想、关注生命的益算增寿思想以及星辰人神化的星斗崇拜等方面,都能够反映出佛教疑伪经对道教思想的融摄。这是理解中国佛教特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行道,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传入并影响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深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道经《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中出现新的宝树神形象,而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佛教疑伪经《佛说受生因果妙经》中也有类似的树神掌管人命运的描述.对佛教疑伪经与道经中树神形象的分析及中国历史上树形象演化的简单追溯,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化,而同时又吸收传统文化因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北图题名为《法华经解》的北6204(制49)号敦煌写卷,实际上应该是《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的押座文。且此篇是从S.2440《维摩经押座文》和《三身押座文》合辑而来,北6204号写卷的创作者(抄写者)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学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