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东方水城”美誉的苏州,有着丰富的水文化旅游资源.水文化的开发是苏州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苏州水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其他区域开发水文化体育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苏州作为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人间天堂自然引得众多游客趋之若鹜,但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纪念品却存在着长期滞后、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州旅游经济效益。如何针对这些现状丰富苏州水乡旅游纪念品市场,开发新的纪念品种类,设计更具有时尚元素与苏州特色的纪念品,已经成为当前苏州水乡旅游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作者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箱包为例,积极探索苏州水乡服饰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苏州旅游职业教育可以结合"苏州精神",以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育不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还具有博大胸怀、勇为人先的精神气质、远大理想和与人和谐共处气度的智慧旅游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4.
1999年,苏州市旅游学校等7所开设旅游专业的学校在苏州组建了江苏省第一家教育集团———苏州旅游教育集团。集团组建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成员校由原来的7所发展到12所,范围从苏州地区扩大到南通、盐城、扬州等地区,在省、市职教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一、组建旅游教育集团的契机苏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的优秀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来苏州旅游的中外游客、投资办企业的外商与日俱增,旅游业已成为苏州市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苏州城乡高档次的涉外星级饭店星罗棋布,旅游业在腾飞,大旅游格局在形成,旅游业内人士不…  相似文献   

5.
课程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应随着社会用人需求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整。根据能力本位理论,苏州高职院校涉外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苏州旅游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并采取措施保障课程实施,使苏州高职院校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能胜任将来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英译本与国际旅游文本还具有一定差异,结合苏州旅游资料翻译实例,探讨其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适合苏州旅游资源现状的翻译文本,使其传达出适当的语言功能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五年,苏州旅游职高等七所学校在苏州十八年的职教史上重重地写上了一笔,组建了在全国为数不多的职教集团——苏州旅游教育集团。集团一诞生,就在苏州的职教界引起了注目和反响。 一、组建集团的最初动因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有其客观的需要和理论的思索。苏州旅游教育集团的出现也有其外在的要求和内在的呼应。 1.客观动因。其一、姑苏古城历来就是消费城市,茶肆酒楼四处林立,旅游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从来就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二,苏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宣布,苏州要在本世纪末率先成为基本现代化地区,并把旅游度假休闲中心作为苏州城市功能的定位之一。由此而言,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将会更高。事实也是如此,苏州这个园林城市经过十八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形成了东有中新合作的工业园区,西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有吴县新区,北有沪宁高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作为一项文化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修学旅游将极可能成为人们热捧的旅游活动。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旅游业发展成熟,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苏州旅游业发展情况和修学旅游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发展苏州修学旅游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苏州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其整合应以休闲都市的城市休闲体系构建为基础,充分利用苏州休闲旅游资源的特色,构建环城市休闲游憩带,重点建设基于古城、小巷、特色街区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和基于环城河、太湖、金鸡湖和阳澄湖等水上旅游休闲产业带。  相似文献   

10.
苏州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悠久、特色显著、区位条件好、容易组合等特征,苏州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以园林为基础,以太湖为背景,以“水文化”为理念,加强对各种文化旅游资源的组合,深度开发,形成体验性强、适应面广、多元互补的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1.
襄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构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襄阳应力创"襄阳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做大"楚汉文化"、"诗词文化"、"战争文化"、"汉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支撑产品;做实"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文娱汇演"、"历史街区"、"会展活动"、"旅游商品"、"康体休闲"、"都市购物"、"主题雕塑"、"标示解说"等十大文化旅游辅助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12.
文化和旅游部万名英才实践型项目,以国内高职院校旅游相关专业高职学生为团队主体,以服务当地旅游产业、带动产学研良性互动为目的,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一年时间为期限,完成预先设定的实践活动,并将实践活动产生的成果加以推广.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万名英才实践项目团队,以苏州旺山景区的旅游服务信息翻译和校译为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十堰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武当一山独秀、特色彰显不够、整合联动不够、进出不够快捷等隐忧。根据"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的旅游景区开发特点,文章提出打造"武当山"、"桃花源"两大核心旅游品牌,用以整合十堰旅游资源形成两大旅游圈,并就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彰显景区特色、创建自驾游示范区等方面进行了粗略探讨。本篇主要从打造道教文化、太极文化、汉水文化等核心旅游产品,和郧阳文化、东风文化、七夕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方面阐述了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4.
桃花源原始生态旅游圈以"寻源"、"探秘"为主题,充分发挥与湖南桃花源、神农架、武当山太极养生旅游圈的比较优势进行开发,从而带动整个十堰南部山区的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建设武陵峡、桃花源核心旅游产品,打造以女娲神话文化、上庸古国文化、桃源隐逸文化相衔接的观光、养生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竹山堵河源、竹溪十八里长峡、房县九道阴峪河峡谷等原生态景区,与神农架大九湖景区对接。以"吃在竹溪"为重点,开发建设竹溪"三贡文化"、竹溪菜等旅游产品,以及大仙山、鸡心岭、朝阳宫等特色文化景区。以诗经文化为重点,把房县打造成"诗祖故里·诗歌圣地"。同时,在十堰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统筹领导和规划,打造自驾游示范区,重视十堰特色地域文化在饮食和旅游商品开发中的作用,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制定生态文化旅游规范,保证旅游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9,(3):112-116
为积极落实"515"战略部署,探索"旅游+",注重"多业融合、全域联动",各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工作开展,实现了旅游产业加速提升.与此同时,各地积极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其依托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又可以传承革命斗争精神,培育践行新的时代理想,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教育的方式.以广东汕尾海陆丰地区的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发展为例,探讨如何推进老区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建设发展,实施新时代下的新型旅游驱动战略和创造旅游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四川人文历史旅游知名度不高。四川人文历史旅游开发的重点应落在"文化"二字上,将四川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落实到人文历史旅游上,使传统旅游升华为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7.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实现供需均衡并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苏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出发,发现苏州旅游产业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导致的供需失衡、产品质量低下导致的供需错位和供给结构失衡导致的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苏州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包括通过强化要素升级以提升苏州旅游供给总量,通过产品升级以提升供给质量,以结构优化提升供给效率和推进节假日制度改革构建苏州供需均衡发展的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安徽旅游业"十二五"重中之重是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而产品体系开发是皖南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工程。皖南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应该分层次、系列化地开发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即整合区域内丰富多样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开发成系列化、层级化、国际化的旅游产品,尽快形成由龙头产品、核心产品、特色产品、新型产品等组成的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婚庆旅游因其市场广阔、消费水平高、逗留时间长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旅游行业发展新亮点。苏州凭借其丰富独特的资源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加大对婚庆旅游的投入。文章分析苏州发展婚庆旅游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提出开发对策,以期为苏州婚庆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逻辑学的概念明确化为研究视角,对旅游、旅行等旅游学基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做了简要回顾,一般性地阐述了旅游生态与生态旅游、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这二组概念之间的区别,并对"休闲旅游"概念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文章认为,只有对科学技术名称概念明确化并规范化使用,才有利于旅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