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恨水小说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其隐性原因在于准确定位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立足报纸副刊、引雅入俗,创作出雅俗共赏、富有文化内蕴的小说文本;其显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现代传媒成功实施了小说的文本传播和影视剧传播。张恨水的经验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及其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2.
张恨水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家,更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全能报人。报人角色贯穿了他全部创作的始终,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解读张恨水,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结论:新闻事实作为题材直接进入小说的创作,使得张恨水的小说具有"信史"的价值;报人的职业特点,对他的创作转型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张恨水一直坚持的小说创作的趣味性,实际上与民营报纸的市场运作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安徽芜湖《皖江日报》是张恨水报人生活的起点和公开发表小说的园地。张恨水精心经营报纸副刊,以此为阵地进行五四爱国宣传;首次发表了《紫玉成烟》《南国相思谱》;积累了新闻从业经验,打下了文学创作的基础;以新闻记者身份,更深地了解了社会,拓展了视野,扩大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在报纸副刊上连载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既是选择了一种文体形式,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与报纸周期性相一致的分载形式,更是选择了一种古老而实用的营销策略。张恨水采用章回体在报纸上连载,凭借他的艺术才情成功地避免了报纸连载小说和章回体小说与生俱来的弊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是一位高产的通俗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位全职报人。报人生涯对张恨水的创作形成了很大影响,主要是在内容素材的选择上和艺术形式上使他的小说打上新闻的烙印,同时报刊连载的形式对部分作品也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家",其文学史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发扬光大,而且在于继承"以诗入小说"的传统,成功地使用对联这一艺术样式,将其引入小说创作,使对联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小说中发挥了审美功能和叙事、感事功能。对联与张恨水小说的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张恨水小说的美学特色。张恨水小说中对联的叙事、感事功能是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通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作为报人小说家,其新闻观念与艺术追求之结合、其作品与新闻传媒的结缘,丰富了我国文学史与新闻史的研究;其作品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契合和嫁接,确立了张恨水作品在新闻传媒中的身份;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作为著名报人作家,其艺术主张与新闻观念之结缘,其作品创作与传媒特性的契合,丰富了我国文学理论与新闻理论的研究,成为张恨水作品的新闻传媒表达模式的主要表征。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无论是张恨水选择了新闻传媒,抑或是新闻传媒选择了张恨水,都是偶然中的一种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自从19世纪末第一份报纸文艺副刊的诞生发展到现在,报纸文艺传播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报纸的文艺副刊已经从最初的附属地位发展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艺作品的发表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发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报纸文艺的创作门槛也得以降低,大大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虽然报纸文艺传播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企业必然要与外面大社会发生关系,进行交流,这就要求企业报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社会性。为此,就要采取“立足企业,面向社会”的办报方针,使企业报成为联系内外的桥梁,成为沟通各类信息的窗口,而文艺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与其他版面一样,体现出办报的方针和宗旨,因此,副刊也要“立足企业,面向社会”,办得开放一些,为报纸走向社会,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副刊如何才能既立足企业,又办得开放一些呢?我们认为,主要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既要体现新闻性,又要突出文学性。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虽然属于文艺,但有别于专业文艺刊物。副刊发表的文章在指导思想、内容选材等方面,都必须考虑到新闻报纸的要求,以报纸的需要为需要,其本质上受着报纸的新闻性特征所制约。这就要求企业报副刊的作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在抗战时期,他创作了二、三十部抗日小说,其中若论讽刺之尖锐,反映之强烈,发行量之大,则不能不推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小说连载于1939年12月1日至1941年4月25日重庆《新民报》副刊,1942年3月由重庆新民报社出版.《八十一梦》具有哪些思想艺术方面的特点?它与张恨水其他的抗日小说存在哪些异同点?形成这些特点和倾向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无疑是研究张恨水《八十一梦》及其抗战时期小说,必然会遇到并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校报一般均有副刊。其内容一般是以刊登师生创作的文艺作品和反映广大师生日常生活的文章为主,是文艺生活相杂糅的一个版面,以其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等许多特点吸引众多读者。我想结合《上海石油化专报》副刊编辑实践对校报副刊的编辑工作作些探讨。 一、副刊要有新闻性。 所谓校报副刊新闻性,就是报纸副刊要结合校园广大师生的思想状况,结合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结合政治形势,组织和编辑各种副刊上所需要的文章。校报副  相似文献   

13.
李泓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09-110
张恨水在通俗小说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力于他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报刊这一文学载体;现代报刊对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报人身份的张恨水赢得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文化观念、抒发艺术才情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来看,迟子建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明显的意象修辞特色:极具个性色彩的意象的精心铺设,对丰沛情感的适度调配与抒写,注重气韵营造的浪漫言说,三者完美的统一于诗意写作的原则下,使她的小说创作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与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一生编辑过很多种报纸的副刊,他认为在报纸的副刊编辑中要有鲜明的受众意识,他始终坚持为老百姓代言,为民意鼓与呼。他紧跟时局的变化发展,积极运用大众传播的双向关系,坚持在副刊的编辑过程中满足各阶层的需要。通过管窥张恨水的副刊编辑思想中的受众观,可以对现在的副刊编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在通俗小说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得力于他成功地把握了现代报刊这一文学载体;现代报刊对张恨水在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叙事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也为报人身份的张恨水赢得了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文化观念、抒发艺术才情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妇孺皆知的"通俗文学大家",他从事的"叙事人生"的小说创作中包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在其长篇小说《欢喜冤家》中,曾对皖地民俗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文先将小说中皖地民俗分成:服饰、饮食、农业民俗三大类,并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两方面分析民俗在小说中的审美作用。张恨水有意识的民俗描写,使其作品具有民族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报纸副刊的特性决定了文学性是其灵魂,但由于社会的分工细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当集中的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报纸副刊必须进行调整与改版。但这种调整与改版必须坚守其灵魂———文学性。  相似文献   

19.
陈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小说家和翻译家。除了中篇小说,他还率先在报纸上尝试多种题材的短篇小说创作,利用横截面式微型小说开发民智,改造国民性。他在小说题材与叙事方式方面进行大胆开拓和创新,为新文学提供了精神养料,尤其是独特的“冷血体”叙事风格,对鲁迅有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着重分析其侠客小说、时事讽刺小说、侦探小说、短篇寓言小说、中篇滑稽小说的特色,以此昭示陈冷在清末民初小说界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部小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而且上升到理论高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创作主张。这些理论主张犹如没有珠串的线珠一样散落在其序言、后记、回忆录中。因此,系统地研究张恨水的小说理论,对全面认识“张恨水现象”以及指导当前的通俗小说创作均有其重要的价值。一、“小说就是小说”:小说史上的科学命题。如果说高尔基的“文学即人学”揭示了文学的“个性”,那么,张恨水的“小说就是小说”则揭示了小说的“个性”。张恨水不止一次地强调:“小说就是小说,并不是历史”,“与布告有别”,“与教科书也有别”。“吾作小说,令人读之而不否认其为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