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模式选择的重要性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选择一种课程模式,意味着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选择了相应的课程观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实施指导思想、课程管理思想和方式,是加快课程改革步伐,提高课程改革实效的举措。形成并完善符合国情的职教课程模式及其理论体系,用现代职教课程理论武装课程开发人员和一线干部、教师,是职业教育自我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德育课程及其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课程具有课程的本质,同时也具备课程的本体功能和基本功能,因此,德育课程应该属于课程范畴。但另一方面,德育课程又在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是改革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在课程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教师是课程的研制者。教师在地方课程设置,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设置中大有作为。第二,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再好的课程,必须经由教师去实施。第三,教师是课程的评价者。教师在课程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的取舍、教材的编排和体例等方面的意见及看法,对课程建设是十分有益的。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4.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在课程运作中融入自身的理解、经验、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此产生的课程我们称之为“教师运作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具有生命体验性、动态生成性、独特艺术性,是学生本位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转型和整合,也是其重要补充。提倡“教师运作的课程”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课程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6.
刘英 《宁夏教育》2007,(3):78-78
杨明全在《试论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中认为: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它的目的是影响课程改革与开发的过程和结果,实现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目标。这一定义强调,课程领导具有普遍性。郑先俐、靳玉乐在《论课程领导与学校角色转变》中认为:课程领导注重课程权力共享,集权与分权的均衡,它把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管理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和学生等与课程相关的组织和人员都看作是课程领导的主体,使他们能广泛分享课程领导的权力与职责,扩大课程领导的参与面.实现课程领导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政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国家课程重要补充的校本课程在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和国家课程相比,在理论体系、评价体系、课程资源等方面仍需完善,目前制约政治校本课程完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研究中,学生课程资源被学界和教育实施者忽视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不仅表现为它是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不定期表现为学生进入课堂前的预设性课程资源和在课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课程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协调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供需不协调、课程实施不协调和课程评价不协调。针对上述困境,在分析课程需求主体间对立统一关系,课程供给主体间的联系与选择,以及供需主体间的递进循环关系、能动性和角色重叠等特性的基础上,从制度变革、要素升级、技术创新、评价多元等方面提出高职课程质量保证的优化路径,以提升高职课程的供给与需求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论个体知识视野中的课程观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认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知识进步和课程创新需要重新审视现代课程理论,树立课程创新新视角,不断增强课程知识的文化性和开放性理念,重视学生个体的个性及体验,引导个体知识在课程体系中获得个体的完善、进化、生成、创造的机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权利体现在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各个环节。一些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受到专科时期课程政策、标准和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课程权利的不平等。从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界定入手,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生课程权利不平等现状和矛盾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实现师生课程权利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迅速,课程改革实践呼唤科学的课程理论给以指导,科学的课程理论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在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材建设在即,我们必须总结、借鉴中外相关学科课程经验,尽快构建《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材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材建设。纵观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均呈现出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人性化、课程的生活化、课程的…  相似文献   

14.
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数学课程价值以及如何实施课程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对课程的实然性反映和对课程的应然性追求,并由课程主体意识、课程重建意识、课程评价意识和资源意识等部分组成。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表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与处理教材的方式上,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得失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O世纪美国中小学的两次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定借鉴价值。在处理儿童心理与学科逻辑结构、功利性目标课程与超功利性目标课程、现代化教学技术与传统方法手段、活动课程与班级授课等的关系时,多一些辩证思维,少一些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把握好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度”,在传统、现实和未来之间架起坚固的桥梁。同时,尽力使广大一线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意图,并掌握有关操作性层面的艺术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是在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按空间分类,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其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因为我国贫困地区大部分在偏远农村,校内课程资源不能和富裕地区相比,校外也不会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以供利用,所以为了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只能在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上下工夫了。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画家和美术工作者,而是使他们成为懂美、  相似文献   

17.
重视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在教学过程中,物质的显形课程资源倍受重视,人文的潜在课程资源容易被忽视.为了实现新课标,应当重视开发与利用最基本、最便利、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学生、教师、兴趣,把各种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体,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刘光书 《贵州教育》2010,(18):25-27
一、安龙县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意味着乡土课程的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9.
充足的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保障,各地区、各学校和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眼中不能只有课程资源的硬件设施部分、条件性资源部分,更不能消极等待所谓条件“具备”后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而应当树立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根据本地、本校和师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而避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狭隘化和浅表化。文中从七个方面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一谈到高中课程改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选课制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课程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课程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固然是此次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我们把课程改革等同于课程组织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则无疑会窄化课程改革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导致人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迷失改革的方向,忽视改革的真正动力和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