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德教育在当代道德教育中处于一种"真实缺失"而"假性存在"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道德教育的规范性特征拒斥了美德教育真实存在的可能;第二,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深层意义上失落而表层意义上存在的现状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的断裂;第三,当代青少年个体对美德教育的本性排斥.对美德教育在当代缺失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对于我们走出当前美德教育的虚假状态,走向真实的美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5,(4):43-48
道德与美德在自然属性、指称对象、终极目标与力量源泉四个方面存在分野。由此,道德教育以道德规范属性为基础,以"做什么事"为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自主而理性地遵守道德;传统美德教育则以美德的品质属性为基础,以"成为什么人"为内容,其目的是实现人性的提升与完善。道德教育与美德教育的区分回到学校教育的层面上,需要把握优先性、整合性和阶段性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道德教育需要返回到传统美德教育,但不是简单地向“美德袋”式道德教育的回归,必须返本而开新。传统美德教育要关注情感层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分成三类六组和三个发展阶段。中小学教师可进行动研究探索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美德可以作为知识而存在,美德知识的教育可以等同于美德教育,但是美德作为知识的可教性却是有限度的.美德知识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一般客观知识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传授、对话、反思等多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重建美德知识的教育对于美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德作为知识存在具有普遍性,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知识,所以,它作为知识可教是有边界和条件的。只有理解美德作为知识存在的实质以及美德知识的属性,才能领会"美德作为知识可教"的边界和条件。道德教育可以采取灌输、叙事、反思等方式。在道德教育中,当道德的概念和要求与主体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并在实践中统一起来时,这种道德知识的传授方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思想品德教育中,中西方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美德教育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研究它们在思想教育中的区别和联系,发挥传统美德教育的优势,并且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可以达到互补,使中西方各自吸取对方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优秀成分,克服自己道德教育中不利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弊端,走中西道德教育相融合的道路,正确发挥中西方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美德教育的优势,来共同促进东西方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源于苏格拉底,但并非苏格拉底的明确主张。由于美德与知识各自都有不同含义,因而"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具有多种解释,某些解释是合理的,某些解释是不合理的。合理的解释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生活、美德培养与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5,(5):22-27
"孔融让梨"的故事已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宣扬谦让美德的范例。然而,该故事本身存在一定的虚伪性,如今也受到诸多质疑与批评。本文基于温尼科特的真实自体和虚假自体的人格观对"孔融让梨"展开新的诠释,指出"孔融让梨"的教育典范存在一定的道德虚假性,"让"梨与否应遵循儿童的真实自体。这对于儿童认识真实自体、解放真实自体,展开有效的道德教育,以及如何做一位"够好的母亲"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当地英模美德教育的研究辽源市龙山区教师进修学校金忠义,刘树杉1.当代当地英模美德及其教育的内涵。当代英模美德是成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先进标兵、模范人物,继承、弘扬、升华的共产主义美德。是古代传统美德、革命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发扬光大,它是当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美德教育应有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美德教育是道德教育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所拓展的新领域。我们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首先要以“三个面向”的教育原则为指导:在对古代传统美德进行本色梳理的基础上既要赋予其现代新意,还要使其与现代道德意识相结合,整合成我国新生一代人可以和乐于接受的内容;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站在世界的参照系中,去认识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之精华的历史风采和现代价值;我国新生一代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其次,在施教实践中,应以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最后,传统美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作为施教的逻辑起点,从激发情感入手。  相似文献   

11.
品格教育是当代美国兴起的一种影响重大的道德教育模式,但由于在其提倡的核心美德及论证方法、是否存在着单一道德社群、品格教育的道德内容以及道德教育方法等内容方面,存在学理上的某些缺陷,所以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我国道德教育学界在对品格教育加以译介和研究,进而进行借鉴时,应对这些缺陷与争议加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2.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源于道德语言的无序、道德证明的失败和道德实践的缺失三个方面,他的美德观极力关照传统美德、人的存在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再现出道德复活的可能并架构起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麦金太尔的道德教育观给当前学校德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8,(11):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丰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8,(8):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良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出发,阐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高校美德教育的途径。呼吁高校加强美德教育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9,(2):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9,(9):64-64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9,(5):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酌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古代传统美德,近代、现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英模美德。传统美德教育当以近代和现代革命传统美德以及当代英模美德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第一,近现代革命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传统美德,是对古代传统美德的批判、继承和超越,具有突出的革命性特点。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大都是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道德的教育和熏陶而成长起来的。但是,当他们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投身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使他们摒弃了古代传统文…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9,(7):F0003-F0003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美德,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构现实意义。学校是教育的根据地,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