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朝阳     
<正>1994年,我从常州师范毕业,在一所村小开始了教师生涯,当了3年村小教师。后调到一所乡镇小学工作,做过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副校长,于35岁时去了另一所乡镇小学做了8年校长。直到最近,我才从农村来到城区小学。所以,我的教育人生相对精彩,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感受,但扎根课堂、服务学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村小与孩子:教育生涯的原生态1994年8月,我被分配到离家不远的一所村小,这所村小只有9名教师,其中还有两名代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怎样才能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经过几年从教岁月,我对这个问题也有了自己明确的答案,这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终身的"精神导师"。精神感召,你们都是好孩子眼下的这群孩子实在太难教育了。在家都是被父母宠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了学校,  相似文献   

3.
烛光     
贾婷婷 《下一代》2014,(2):21-21
正人们喜欢用很多词语去形容教师这种职业: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从儿时起,就觉得教师很神气,便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教师。2007年,我参加了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当我这个城市里的"娇娇女"第一次在父母的"护送"下报考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时候,我不知道农村中学是什么概念。那记忆只是停留在小时候去乡下玩,看到村头的大枣树上结的是我没有见过的红彤彤的大枣,看到一排排金灿灿的玉米,看到涓涓的溪流流淌着潺潺的甜甜的泉水,看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从小跟随父母住校,所有的童年记忆都留在那个美丽、宁静的乡村小学里。黑板、粉笔、宿舍、操场、小伙伴,甚至那大槐树下挂的老铜钟,都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每当看到教室外面漂亮的黑板报,听到老师们引人入胜的讲说,我都会激动不已,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的教师梦悄悄酝酿……很自然地,我报考了师范院校,2008年毕业参加县里招考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从此开始我的教学生涯。学校距离县城有两  相似文献   

5.
我是八八届技校毕业生,至今在事业上虽未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从一名技校生到大学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成长道路,多少会给普通的技校生一点启发。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师之家,父母都是乡中教师,他们献身祖国农村教育的那份执着深深地影响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成了我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子女是教育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他们因为有做教师的父母,在学校中就有了一些所谓的便利和特殊照顾:教师的偏爱,享受特殊待遇.这些的确为教师子女的成才提供了捷径,但结果却与人们的普遍认知大相径庭. 我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又是孩子的母亲,对教师子女的成才非常关注.环顾周围的教师,我通过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经历,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教师子女能成为优秀人才的很少.更奇怪的是,优秀的孩子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人员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为什么会这样?分析来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7.
邓本科 《中国教师》2011,(13):31-32
<正>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经4个年头,作为有6年党龄的教师,我算是年轻教师中的老党员了。家中祖辈几代人都是教师,我常笑言自己生下来就是做教师的。父亲也是一名老党员,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精力都献给了基层的农村教育事业。党员老爸经常教育我: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办事,才是一名共产党员所应该有的本分。我一直铭记这  相似文献   

8.
网络主题来源于新教师的教学经历,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故事,搭建了新教师交流互动的平台,从中我们可挖掘出许多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一些案例也值得借鉴、研究和反思:在上学期教学《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这节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反思自己是否做过对不起父母的事。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道歉信,或给父母过一次生日,或帮父母做家务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切实受到了感情的触动,都感到了亲情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了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所以那堂课学生深受感动,每个人都泪流满面,也使我非常难忘。【跟…  相似文献   

9.
学生做作文,教师批作文,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好象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可是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记得在我们全家下放在农村里的时候,一些老年人经常来找我爱人(她是小学的语文教师)写家信。我爱人问他们:村上有的是高中毕业生,为什么不去找他们写信?回答是:那些高中生就是不会替人家写信。的确如此,有的高中生的父母也来找我们写信。今天看来,这不能不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失  相似文献   

10.
1981年7月我师范毕业 ,分配到滨海县陈涛中学当语文教师 ,其时陈尚辉老师正在此做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第一次报到是在陈尚辉老师面前。只见他清癯的面容 ,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说话更显出服人的威力。他说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当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应当是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 ,要尽力让所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一席话点燃我心中的理想之火。我在陈涛中学任教初中、高中语文 ,分别兼任班主任 ,整整7年 ,没曾忘记过这席话。“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伴随我教和学的7年青年教师生涯。7年之中…  相似文献   

11.
爱是师生感情的升华,是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朱自清《背影》里的父子之情,魏巍《我的老师》里的师生之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在教育工作中力争做一名好教师。作为教师的我,每天面对的是学生,在我眼里学生是花蕾,需要用爱去浇灌,才能绽放出美丽的鲜花。十几年来,我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教的都是农村小学的毕业生,每一届学生,都会有分化:好的学生,努力学习,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上进心强;差的学生,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逃学、厌学;学习一般的学生,思想摇摆不定,见风使舵。根据这些情况,我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爸爸、妈妈、祖父和外公都是人民教师,从小我在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里长大。也许是遗传和耳濡目染的原因吧,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里名列前茅,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担任班长等职务,是校园里人人羡慕的明星。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老师眼里,我要做一名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我要做一名听话的儿。  相似文献   

13.
正这个夏天,又一届学生毕业了。蓦然回首,时光飞逝,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留恋与不舍。周国平在《教育的七条箴言》里写道:"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多年的教育工作对我而言,就是一条借由现实磨砺而不断省察的心灵之路。如何"唤醒"学生的自我成长,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生活里,常见父母为子女拍照留念,留下珍贵的成长记录,父母的丝丝爱心蕴含在这些照片中。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常常品味着这种为人父母的心情。在与学生相伴的日子里,仿佛有一份特殊的亲情贯穿其间,教会我用欣赏、发现、包容的眼光看待学生,亲近他们,用相机记录他们的点滴。毕业典礼上,我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说道:"三年来,我的相机拍下了许多关于你们的照片,军训、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摘取广东理科高考状元桂冠的张扬说: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优越的成长环境,一是父母的正确教育的和引导,三者就好像——幸福的童年:丰富多彩的生活幸福的童年!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是1981年在广州出生的。父母在英德(粤北山区县)一个工厂里工作。这里接近农村,环境非常幽静。我的童年生活,比起那些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要丰富得多。比如,父亲每天早晨都带我去水库边跑步。我家的阳台还对着一大片竹林,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我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可以采摘路边的野花,闻到小草的芳香。还可以到农田里看看那些开得非常漂亮的油菜花,品…  相似文献   

15.
杨兰凤 《贵州教育》2014,(16):44-46
我来自贵州山区,是一名普通教师.1993年,我从铜仁师专数学系毕业,分配到遵义市红花岗区礼仪镇民主中学任教,实现了我的梦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这时起,我就深情地爱着山区的教育事业,深情地爱着农民的子弟,决心做一名老百姓喜欢的教师。我所在的这所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村里集资修建的。1993年8月的一天,我到校报到时,见到的情景离我想象的差的太远:水电不通,厨房、厕所都没有。更让人感觉不安的是,小小的教学楼房,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专递     
一段时间以来,有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本刊的“读者评刊”里,表示了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其实,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热点。90年代后期,曾有人提出:“近20年教育的最大失误是乡村教育规模的大萎缩。”尽管有些言过其实,但农村教育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于2001年3月在大量取证的基础上,做了“关注农村教育”的系列报道,本期在此摘编转发,希望广大关注农村教育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能对此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人穷志不短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当然当时大家都不富裕),而且我们家孩子多,所以我的父母亲就比别人生活得更辛苦。我们一家人住在农村的旧房子里,父母起早摸黑,整天在地里干活。看着终年劳累的父母,少年时,有一种渴望老在我心底盘旋:长大了,我要让父母住上好房子。以前,我们村里的房子都是泥砖做的矮房子,屋顶上面铺着黑黑的瓦。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房子才叫做好房子,我只以为用砖砌起来的就是上好的房子。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认识太不够水平了。但在那个时候,我的父老乡亲们都是几代人呆在祖传下来的土墙屋里面生活的。我当时定这个目标,可以说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了。因为家里穷,我上完不太正规的小学后,就只身到了广东东莞打工。因为我感到,如果我呆在农村种田,就只能一辈子住在矮土墙里了。就这样,机缘加上自己的奋斗,我获得了第一桶金,并不断做大。1993年,我终于盖起了一栋三层的砖砌房。在当时,这可是村里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我母亲搬进新房的时候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着。后来听说,有的人还偷偷请了风水先生去看我家的祖坟(没办法,农村还是比较流行风水之说)。他们不知道,我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做出了多大的努力。少年时的愿望得以实现了,我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鞭...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城市化的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的出现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称作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那些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我作了以下的研究. 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不当.二、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三、重男轻女,家教失衡.四、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五、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他们忽视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六、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高三年级教师,今年我的孩子也面临高考。我有了双重角色,再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才真正理解了该怎样当好高三教师,该怎样做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在这一年里,我总想写点东西,写给天下的高三学生父母们和高三教师们,希望我的话能在您的心湖中荡起涟漪。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俗话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可是中国广大农村里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几乎没什么概念.长期以来,农村家长的观念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供孩子上学就行了,根本不知道家庭教育为何物,认为孩子在学校受教育就行了,自己都没读什么书,拿什么教孩子啊.我的父母对我们是如此,我们的祖辈对我们的父辈也是如此,可以说世世代代都是这种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