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同志说:“欣赏活动本身,也具备艺术创作的意味。”的确是这样,书法欣赏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我们在进行书法欣赏时,不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一瞥和被动的接受,而应该在审美过程中,尽力捕捉审美客体(即书法作品)本身美之所在,充分发挥美感认识中的直观、联想、理解的作用,去发掘、去撮取、去感受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形象美与意境美。提高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只要肯做“有心人”,长期不懈,总是能达到目的的。如何提高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从书法艺术本身来探索,要做到“多  相似文献   

2.
<正>"书卷气"是书法审美品评的重要概念,虽然书法史早期并未明确提出,但历代书家都极为重视丰富学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从书卷气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内涵应包括多种审美风格。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文人文化理想之建构在书法艺术上的反映,是书家的学问、气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在书法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重新审视"书卷气"这一概念,对当代书坛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书法中的点画指的是组成汉字的笔画形态。各种书体的点画形态变化不一,却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和之美。中和之关是书法艺术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求书法作品不激不厉、不愠不火。论丈从骨与肉的关系、动静相宜、方圆兼施、“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四个方面论述了点画形态所体现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4.
人们谈及形式美,往往乐于围绕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决定作用去理解。对于书法艺术——这种通过用线条构造,以文字形体结构为外在形式的情感符号来说,自然是“形”与“神”的统一。然而,在这里,我试图从书法形式本身的内涵谈谈,以便使我们在分析、欣赏和创作书法艺术作品时,不仅能重视书法艺术的“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而且也不忽视其形式的独立作用。 本文所要涉及的书法形式美,主要是指在书法作品中形式的构成诸因素如形体、墨韵、线条、布白及其组合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张大干“大干体”书法体现出的创造性、典范性、传承性、价值性和传播性,在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新书体、实现中国书画艺术紧密结合、继续大风堂门派和书画界传承、促进书法作品间商品化、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范围广泛宣传诸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女性人格范型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伴随着女学的兴起与深入发展,女性人格范型经历了从戊戌时期的“新贤妻良母主义”,到辛亥时期的“女国民教育”,再到五四时期的“超贤妻良母主义”等一系列转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体现了不同时期精英分子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及先进女性自身的精神觉醒与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书法作品,都可能给人一定的美感,其美感的风格或类型又可能是各各不同的.或者“披坚执锐所向无前”、“崩山绝崖人见可畏”、或者“美女婵娟不胜罗绮”、“婉若芳树穆若清风”,或如“忠臣义士”,或如“谢家子弟”……”这些能够充分地体现书法艺术本质的、具有一定美学风格的书法审美类型,可以称之为书法的审美范畴.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审美范畴,都以其特有的品格、风貌、神采、韵调产生特有的审美效果,因而往往也是一种美学风格.但范畴比风格含义宽泛,一种范畴可以包含几种相近的风格,一种风格则不一定就是一种范畴.据此,可依书法作品所表现出来的近似形质或近似风格,将其归纳为“刚与柔”、“正与奇”、“巧与拙”、“雅与俗”四对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历来在“气”的语义阐释中存在的主观随意性,本文把“气”的语义分析建立在功能描写基础上,证明“气”在南北朝与唐代书论中共有三项功能意义,其中“内在审美特性”这一项语义在南朝出现说明在书法理论的起始阶段就重视对书法艺术精神内涵的追求,而“力度之内在审美特性”这一项语义在唐朝出现是唐朝追求阳刚之美的时代风尚在词语上的反映.比照“气”在普通文献与书论中的功能及意义,可以推测出南北朝与唐朝书论审美语词“气”的语义来源于普通文献中指称人物的“气”,说明古人是把书法作品当作“人”来认识与欣赏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重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本文从这个角度,将鲁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三类: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论述重点放在前两类人物类型上,紧扣的过客的精神内涵,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0.
选入现行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 ,不仅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而且思想内容健康 ,语言文字规范 ,适合教学 ,体现了新教材编写和修订的指导思想。在现行教材中 ,每一册上都有一定数量的书法作品 ,这是一种资源 ,更是一种暗示。在围绕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特质所固有的怡情悦性的美育功能进行教学的同时 ,教师若能注意结合教材封面和插页上的书法作品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和与之相关的审美层面有意识地去浸染学生、影响学生 ,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 ,会更有帮助。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造型艺术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  相似文献   

11.
郑良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91-93,107
“林泉之心”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具有二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抱着平等亲爱的心态,与林泉为朋。二是人情人性与山水的共鸣,移情作用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发现山水之美的“林泉之心”,大可以不必隐逸到山水之中,在现实社会中同样可以获得山水之乐。郭熙的“林泉之心”就是美学中的审美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世界东方独具的一种美的艺术。它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懂得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是学习书法者摄取书法艺术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书法艺术者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且对于欣赏者本身提高书法艺术水平也是颇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品评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这一说法不仅告诉后人:欣赏评析一件书法作品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而且还告诉人们:书法艺术的美和美学领域里的其它艺术形态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书法艺术发展到了宋代,人们对意的崇尚便成了这一时期美学思潮的主流,而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正是这股主流的鼓手和旗帜.本文仅想从米芾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及其《苕溪诗贴》所显现的审美价值两方面尝试论说.  相似文献   

14.
<正>汉字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书法艺术对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都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目前,很多中小学开设了书法教育课程。那么,需要对青少年传授哪些书法知识呢?一、要懂得书法艺术的内涵一幅书法作品,其艺术性体现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比如,书法艺术在墨色上讲究浓、淡、干、湿等,在运笔上讲究轻、重、快、慢、缓、  相似文献   

15.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书法线条的质量决定着书法作品的品位。从书法史的角度对书法线条的流变予以观照 ,可引起人们对书法本体语言的关注和为新时期的书法创新者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书法与国画一样,是世界东方独具的一种美的艺术。它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懂得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是学习书法者摄取书法艺术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书法艺术者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书法作品的艺术欣赏,不仅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且对于欣赏者本身提高书法艺术水平也是颇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书法作品的品评欣赏是书学领域内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涉及到方法和标准两个重要方面。而标准、方法及各自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试就中国古代论书时“以人论书”且首论其人的现象作一浅探,疏漏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中国古代品评书法作品时,往往将人和书法艺术水平联系在一起、且首论其人,将人的品格高下优劣,行为端正与否放在书法艺术水平之上。“书学不过一技耳,……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处。”[1]“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乱也。”[2]“清心寡欲,字亦精神。”[3]诸…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秩序论的角度看,书法艺术本质上是运用笔墨线条对文字进行重构的秩序化行为,而主体时空情绪运化变易客观上支配着这种行为,并最终外化为书法作品的表层秩序。中国哲学中“气”的概念正是个体生命力、生存状态、时空情绪的概括。因而可以说,书法就是“气运”、“气写”、“气的赋形”。气既是书法行为的终极动力,又是书法表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中国书法艺术中的设计元素,列举了设计元素在具象上的直接引用和抽象上的意境升华。对书法艺术特征和审美取向进行探讨,同时对应论述设计中的设计规律,关注书法艺术所涵盖的"中国精神",将中国书法艺术所携带和体现的"中国精神"融入当代设计语言中,探讨其与设计的关系,这也是对中国艺术设计文化做出更新层次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正>陆老师的设计,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有创意。1.目标确立正确。单课教学的目标,统编教材往往在“单元导引”“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中都会有明确的规定。综合《阿Q正传(节选)》一课三个地方的规定,我们可以整理出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把握阿Q的性格特点,挖掘其“精神胜利法”的内涵;从形象典型意义的角度,要理解鲁迅所画出的“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