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举重队一行九人,于一九八四年二月五日至三月十二日,访问了苏联和匈牙利。在苏联的主要任务是和苏联国家举重队共同训练,在匈牙利主要是参加由匈牙利举办的第十一届“维诺尼亚”杯国际举重邀请赛。在苏联期间,我队与苏联国家一、二队同练,同吃,同住,对他们的训练体制、训练安排和技术情况、营养、减轻体重、恢复措施等问题,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匈牙利参加比赛期间,我们和保加利亚著名举重教练阿巴捷耶夫有过多次接触与交谈。现把我们的所见所闻整理出来,仅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出征之前的中国举重队,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两金一银一铜的辉煌胜利,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中唯一一支连破4项世界纪录的冠军队伍。 笔者曾向中国举重队副总教练杨汉雄探询取胜的奥秘,杨指导如数家珍似地谈起了他的指教经。他说:“体育比赛是对人类体能极限的挑战,奥运会又是各路“诸侯”的大决战,要夺金牌破世界纪录,平时起码要做到4条:一条作为教练员要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切实掌握训练比赛规律,紧跟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趋势。二是要坚持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方针,管理教育是运动队的生命,过硬的作风同样会出战斗力。三是具有顽强拚搏的精神和敢于压倒一切对手的气势,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一定的条件下,精神的力量对于比赛的胜负具有决定的作用。四是要实行官“兵”一致的原则,坚持官“兵”互教,依靠集体的智慧,发挥团结的力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值得我们注意;1.在运动训练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强度而不是量;2.但是保加利亚一些主力运动员(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们),负荷量之大是十分惊人的。如每天17吨至27吨)。3.既然他们认为负荷量不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还要这么大呢?根据他们解释:只有在进行4—5小时紧张的训练之后,负荷才能表现为应激因素,体内各激素系统才能达到超活化水平。4.虽然如此,但超强度训练不宜持续两个月以上。因为“长时期增加激素系统的活动能导致其衰竭,甚至引起某些疾病。”所以他们以两月为限。5.有趣的是,他们把这样极限强度或超强度训练安排在重大比赛之前两个月,或在重大比赛之前参加预备性比赛。这也和我们传统的训练方法显然不同。我们担心在重大比赛前量大消耗体力,而保加利亚正是用这种方法来提高成绩。6.文中提到,训练的试举重量能使脉膊达到180次/分以上时,肌肉活动才能产生最大效果,体内才能产生重大变化。本文谈到的训练分期方法也较为新颖,也提到训练安排的节奏;当然对如何能承受那么大的负荷,采取什么消除疲劳的措施,因是最机密的问题,不可能介绍。不过,保加利亚举重训练的创造和革新神精,确实很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欧洲和世界锦标赛中获得很多金牌、银牌和铜牌。每次比赛后我们都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本文着重谈1980年奥运会前保加利亚主力队员训练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下面是保加利亚队一周的训练安排。星期1、3、59:00—10:00 抓举10:00—10:30 休息10:30—11:30 挺举11:30—12:30 窄拉17:00—18:00 挺举18:00—18:30 休息18:30—19:30 抓举  相似文献   

5.
日本举重队是亚洲的一支举重劲旅,一九七八年五月间来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五月二十七日在北京和中国举重队举行了第一场友谊比赛。双方各出十名运动员,分别参加十个级别的比赛。日队以7比3获胜(日队获52、56、60、75、90、110、110以上公斤级冠军,中国队获67.5、82.5、100公斤级冠军)。一人打破一项全国纪  相似文献   

6.
自1972年以来,保加利亚举重项目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其中有何奥秘?训练特点1968年,保队制定了4年的训练规划,大胆改变以前的训练方法(即一周训练5~7次).一天训练达3次之多,一天总负荷量达到60~100吨,从而在训练次数和训练量上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1976年以后,保加利亚举重研究人员研究得出结论:优秀举重运动员只能发挥身体65%~75%的肌力,一般运动员在40%左右,110~ 的优秀运动员在50%.因此认为运动员还有潜力可挖,只有不断地举大重量来刺激N、S对肌肉系统的利用率,才能举起更重的重量.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训练上改变了以前以量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总负荷量降了下来,一天为25~35T之间,一周为100~125T,在世界重大比赛时一周为150~170T.与此同时对强度的要求却高了,有力就冲,每项都冲,举到100%.鲁谢夫、科  相似文献   

7.
对保加利亚1968年以来举重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具体包括训练体系,训练观念和方法的演变,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两者关系的处理,运动员选材,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后的恢复手段及饮食,等等。  相似文献   

8.
上海体操训练中心总教练杨明明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去年的城运会上,八运会、九运会上都无牌进账的上海体操队,取得2金1银1铜的好成绩,男、女团体铜牌更标志着整体实力的提升。并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7名运动员,这一成绩是怎样取得的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体操训练中心总教练杨明明。  相似文献   

9.
“赶明儿个我就不再愿意当这个总教练了。你们中国的举重运动让我胆怵!”这是中国体育记者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时,在索非亚的“迪亚那”训练中心,阿巴杰夫脸上笑模滋滋儿地说出的一句玩笑话。说起阿巴杰夫这个人的举重运动史,很有点儿意思。他的身架粗壮、矮小,性格豪爽,待人真诚。可是,他当运动员那会儿,却总是  相似文献   

10.
今年四月中国举重队部分成员前往保加利亚进行了为期半局的访问,笔者与保举重队总教练进行了两次长时间的交谈。本文着重介绍了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得之迅猛发展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了中国举重运动要想得以飞速发展有待于大胆地改革和创新。当您深入了解了保加利亚举重训练的独特见解之后,将会使您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1.
目前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已经逐渐显示了他的实力,形成了苏保两国鼎立举坛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保队新手成长迅速,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手取代成年的世界纪录,把举重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保加利亚举重运动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由於科学地训练与训练结构的不断改革相联系的。因此分析研究保国的训练经验,对我国目前进行的训练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保加利亚是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的小国,1972年前在举坛尚默默无闻,却一跃而为世界举坛上的强国,至今仍保持着近一半的世界纪录。保加利亚在举重项目上之所以能崛起,要归功于它们创造了一整套较系统的训练方法,这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国家体委举重处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在1983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在广州组织各省市教练员参加了由保加利亚举重专家斯巴索夫主持的亚洲举重教练员学习班;又于1984年2月中至4月初,在成都,请保  相似文献   

13.
苏联田径队总教练、教育学博士、前跳远世界冠军捷·阿瓦尼西亚就苏联与民主德国田径运动员的合作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田径爱好者已普遍认为:有民主德国和苏联运动员参加的国际比赛,一定能  相似文献   

14.
西德国家举重队于1978年4月6日至4月20日来华进行了友好访问,于4月9日、14日、18日分别在北京、广州、杭州与我国国家举重队、广东队、中国青年队进行了三场友谊比赛。西德举重队是一支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10,(11):10-10
在中国乒乓球的词汇表上,“总教练”这个词绝对属于经典。本期杂志,房学峰讲了关于许绍发的总教练故事。  相似文献   

16.
徐益明,1942年广东湛江生人。乍一看,他比实际年龄略大一些,个头儿不高,花白的头发支棱着,身体粗壮结实,面庞黝黑。细交谈,他粗中有细,善于思考。他性格直爽随和,就像他的外表,不修边幅。他曾穿着对襟中式小褂出入工厂、伙房,和工人们一起谈天说地,成了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2020,(4):56-57
<正>保加利亚深蹲又叫保加利亚分腿蹲(Bulgarian split squats),是训练下肢的一个经典动作,即在箭步蹲的基础上把后腿抬高放在卧推凳上(卧推凳也可用其他高度适宜的物体代替),高度根据个人身高腿长调整,一般不超过膝盖高度。此动作减少训练下肢时脊椎的压力,发展腿部肌力,改善平衡,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提高下肢爆发力。传统的保加利亚深蹲膝盖和脚尖保持统一方向,做起身动作时支撑腿后脚跟发力,臀部往前冲,做下蹲动作时后腿膝盖尽量接近地面  相似文献   

18.
前言教练员一般都认为女铁饼选手的训练与铅球训练有许多共同点。然而,我的同事——保加利亚的拉什曼列夫却在其文章中指出,铁饼与标枪的训练有更多的类似之处。尽管他主要是搞标枪训练的,但囚其居住在一个小城镇里且是本地区内仅有的一名投掷教练,故而他也不得不教其它项目。因以前从未做过铁饼教练,所以他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洲练方法。可以说他虚心认真地研究了这个项目,在我看来,他更加强调速度这一点一般是可以接受的,倘若比较一  相似文献   

19.
东德田径联合会总教练特莱林贝尔格就国家队员的选拔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国家田径队是怎样选拔运动员的? 答:国家队要进行稳定的训练。它招收的运动员不是为了参加某些特定的比赛,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阚福林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